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公民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董仲舒思想中蕴含丰富的现代公民素养教育资源,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培养当代公民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有利于政治素养的提高;董仲舒的伦理思想,有助于当代公民的道德素养;董仲舒的义利观思想中蕴含对当代公民实施正确义利观教育的资源。积极挖掘以上资源对提高现代公民的素养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法律意识逐步由传统型向现代型演变,公民现代法律意识正逐步形成。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法制和文化等方面的转变,促进了我国公民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然而,传统法律观念和司法执法不公,正阻碍着公民法律意识的现代转变。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统治者越来越重视,措施也越来越完善,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中国历代最基本的统治手段;以儒家思想及其礼仪规范(礼教)为核心内容,以儒家化的法律为保障,形成"礼法结合""以刑弼教"的基本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塑造着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表明,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高度统一的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应着眼于人的终身幸福和全面发展,培育公民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社会人格,需要:践行民主,完成从"忠君"向"为民"的现代转向;开启民智,实现从"臣民"到"公民"的转变;关注民生,实现从"弱民"到"强民"的转变。唯有如此,国家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的拥护,政权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法律意识逐步由传统型向现代型演变,公民现代法律意识正逐步形成.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法制和文化等方面的转变,促进了我国公民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然而,传统法律观念和司法执法不公,正阻碍着公民法律意识的现代转变.  相似文献   

5.
现代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体现为一个社会具有较高的政治共识和公民政治参与。政治共识的构建基础正是现代政治制度,因此,现代政治制度成为现代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现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功能体现为对政治权力的有效规范,对政治冲突的有效解决,以及对责任政府的促进。现代政治文化还体现在公民不仅具有政治参与的意识,还有政治参与的能力。而现代政治制度对社会政治参与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使政治参与合法化,并在此基础上趋向有序化方向发展。较高的政治共识和有序的政治参与,势必对政治稳定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公民社会与社会生态及社会生态空间存在着互通与契合的内在关联性。一方面,社会生态空间是社会生态的秩序存在,其所包含的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生态、心理生态等要素与层次能够影响到包括公民身份、公众心理、公共理性等在内的公民社会关系的重构;另一方面,公民社会也需要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现代公民,现代公民的生态觉悟、生态意识以及生态实践都有利于更好地建设现代公民社会。同时,公民社会不同于我国传统的臣民社会,也不同于西方的市民社会。公民社会建构所要面对的社会环境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和相互影响制约的生态存在。"人-社会-自然"之辩证统一的生态发展是公民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两个"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由科技和文化来推动,科技和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而科技和文化又是由人来推动的,人是推动科技和文化发展的根本力量。是否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决定着一个人的创新和发展。“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坚实基础是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的世界公民。全球化时代下的世界公民就要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充满创新的智慧。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及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很大程度上由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若要实现现代化,其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英格尔斯曾经指出:"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动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真正顺应和推动现代化经济制度与政治管理的健全发展,那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是徒有虚名。"现代民主社会的进步必然首先表现为公民个体的现代化,即不仅具有基于身份而获得的公民资格,亦具有与市场经济所需的契约精神和现代民主社会所需的权利意识紧密相连的公民精神。然而,公民精神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大众化,而应是渐次完成。列宁曾经指出:"文盲是处于政治之外的。"这提示人们,一定的文化素养虽非公民精神形成的充要条件,却是公民精神发育的必要条件。由此来看,大学生作  相似文献   

9.
"普法"目标就是提升公民的法律素养,即通过"普法"让公民既相信法律的效力,又遵守法律的规定、更维护法律的尊严。但就目前我国社会法治水平的现状而言,要提升公民的法律素养仅靠普及法律知识(法学原理、法律条文和相关案例)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文化中关于社会规范方面的积淀更多的是倡导"权力至上","人治"传统潜移默化地渗透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意识中世俗的潜规则根深蒂固,人们的日常表现常常  相似文献   

10.
"普法"目标就是提升公民的法律素养,即通过"普法"让公民既相信法律的效力,又遵守法律的规定、更维护法律的尊严.但就目前我国社会法治水平的现状而言,要提升公民的法律素养仅靠普及法律知识(法学原理、法律条文和相关案例)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文化中关于社会规范方面的积淀更多的是倡导"权力至上","人治"传统潜移默化地渗透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意识中世俗的潜规则根深蒂固,人们的日常表现常常偏离"法治"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推动国家的法制建设,需要公民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政治素养是指一个公民表现出来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还要有一定的参政议政能力,即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的能力。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理应关注国家大事,对国家的决策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国家的建设建言献策。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转型期政治文明主体建设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巨大的社会转型,中国政治文明主体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观上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传统文化中的"臣民文化"思想根深蒂固;政治文明主体政治参与渠道比较狭窄单一;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贫富不均,分配不公的现象普遍存在并制约着政治文明主体的成长和发展等.新时期政治文明主体建设应沿着如下路径发展:1.积极培育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加强公民教育,特别是公民主体意识、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教育;2.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把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方式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建立健全大众传播媒介的组织机构,为公民参与政治提供更多机会;健全和完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专业性群众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积极开展政治参与的社会引导;3.建构公民社会,包括建立完善的现代产权制度,以法治精神构筑公民社会的理性规则秩序,促进传统"第三领域"的制度性变迁,完善公民身份与地位的自由转换机制;4.继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深化改革,为政治文明主体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地理科学素养是当今和未来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所以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在新课程五大基本理念中它起着高屋建瓴的作用,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方向和目标,它是新课程标准设计的依据,更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课程标准》在开篇的第一句话即提到"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作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首要条件,在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和推动社会前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是我国政治领域的重要目标。本认为,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现代法律是对契约关系的确认。因而,政治明的实质是用法律来规范政党、政府和公民的活动,所以,政治明的要求是政党、政府和公民守法。  相似文献   

17.
周维茹 《成才之路》2013,(22):51-5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特点,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那么怎样把抽象的问  相似文献   

18.
政治参与是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培育、公民文化的构建以及公民意识的养成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衡量社会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尺度。公民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决策和公共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有力地推进了政治民主化。公民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有赖于公民文化建设。当前,要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以及公民文化建设,必须加强立法,从法律上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保障;重视制度和机制建设,构筑科学的公民政治参与制度与良性运转机制;推进技术创新,打造公民政治参与更便利和更安全的平台;培养高素质的网络人才队伍,引导公民合法有序地政治参与;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和网上执政能力,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前者是后者的根源和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升华和创新,二者相互支持、有机融合。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是时代要求。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以下简称"府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落实"核心素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帮助学生"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  相似文献   

20.
公民身份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从古希腊至今公民身份经历了历史和国别的演变,大致可分为古典共和主义公民身份和自由主义公民身份两种范式。现代公民身份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影响因子的不同组合,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公民身份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其中也经历着不同的批判和反思。总体来看,现代公民身份是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微观视角的文化因素不容忽视。我国受封建等级统治历史影响,公民社会萌芽较晚,梳理公民身份的历史演变对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