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沈从的小说解析了生命的自损形态、自足形态和自强形态。从二类生命形态的表现来看,作家理想的生命原型不在《边城》、《三三》等湘西小说中,而在《生存》、《黑夜》、《如蕤》、《过岭》等小说中,这些小说的主人公,体现了作家对生命美的人,是其理想的生命原型。  相似文献   

2.
徐渭的本色论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上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内容是“俗”和“真”。徐渭的禀赋遭遇和人格思想决定了他的学思想,道家思想的影响和鲜明的个性意识使他确立了新的戏曲美学标准。提出了以心灵觉醒为基础,以通俗自然为核心,以摹写真情、真性为目的的本色论。在他的杂剧《四声猿》,理论作《南词叙录》、《西厢序》等中都有确实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宋人歌诗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腔子”,即借用现成的曲调歌唱。这一现象,前贤略有述及,惜及,惜未作细致分析。宋人唱好诗,所借之腔主要有《阳关》(《渭城曲》)、《小秦王》、《瑞鹧鸪》、《木兰花》、《竹枝》、《柳枝》、《鹧鸪天》等,所歌诗体主要为七绝、七律。歌七绝多用《竹枝》,歌七律惯用《瑞鹧鸪》。歌唱方法或加和声,或用叠,或依字而歌。中对之作了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余德庄是新时期重庆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家,他以《忧魂》、《海噬》、《太阳雨》等三部长篇小说,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创作实力。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在三部作品中一以贯之,而作品的时空体形式却有了明显变化,表现出作者对文学传统的反思和审慎的间离,及不断超越自我的鲜明意识。将城市文化精神与地域文化特色作有机的统一和融通,是读者对余德庄新一轮创作的期待。  相似文献   

5.
大散《飘逝的绝唱》结合古蒲州自然地理环境、人环境的实地考察,对《西厢记》作了全面的美学诠释,其思想内涵是对美的礼赞,是捍卫美的宣言,表现了李存葆发现美、捕捉美、鉴赏美的健康而高尚的审美观,全篇字里行间包含着对亵渎美的严正批判。这篇大散完全可以看作是用散笔调写的一篇优美的评《西厢记》的长篇论,是“散似论”的破体名作,其语言风格雍容华贵、丰腴典雅,语句长短奇偶错落交递,骈散结合,修辞手法多样,意蕴而畅,佳句迭出,是一篇风格独异的大散。  相似文献   

6.
在对《乌鸦》、《能不忆蜀葵》、《泥鳅》和《沧浪之水》等几部长篇小说的点击阅读中,可以见出,在新世纪开初,作家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消费时代中欲望与精神的彼消此长,从而丰富了学对于当下中国人生存景观和人性世界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寒珍珠的长篇小说《同胞》是她全面描写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其抒写“海归派”知识分子的发轫之作。在《同胞》中,赛珍珠再现了两类中国知识分子-理论家和实践主义者-当面临抉择之时,是如何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寻找自己的根源和归属感的。另外,《同胞》也是最早对待美国华裔经历的文学作品之一。《同胞》再一次证明了赛珍珠文学作品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素以文论著称于古仿的《文心雕龙》,即论外史内,论中含史,完备地具有文学史的丰富内容,显著地具有文学史的诸多特征。同时,在文体论、文学变迁论和作家、作品论这鼎足而三的建构中蕴含着一部上古至晋宋时期的文学发展史。《文心雕龙》充分示和描述了文学的历史,全面评价和诠释了历史的文学。史论合一而无专史,这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色,是其所长而非其所蔽。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江格尔》是享誉世界名史诗之一,国内外对其研究的述甚多,本对它的主题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江格尔》思想的核心是生命意识,章从生命来源,生命价值以及如何对待生命等三个方面做了简要论述,指出论述展开的逻辑框架存在于序诗之中。  相似文献   

10.
《围城》与《活动变人形》分别是钱钟书和王蒙的代表作,二在内容上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但在结尾艺术、象征意象、叙述视角方面又有很大差异,从而显示出其主题思想存在不同,《围城》是哲学-生命层面的,《活动变人形》是社会-化层面的,显然前要比后深刻得多,其原因表现在作家气质、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现当代作家中的同类题材中也有类似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32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补正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等候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艺术定位往往失之准确。《水浒传》是把以主观想象色彩为主导的武侠小说,与写实性很强,反映社会世欲生活、政治斗争、军事斗争融合在一起的小说。它虽然不是武侠小说,却保留了许多武侠小说的特点,不同于写实性很强的小说。  相似文献   

13.
本对李清照三首不同时期的离愁词作《浣溪沙》、《凤凰台上忆吹箫》、《武陵春》中有关“梳头”的描写进行分析,探讨了其情感内涵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笔是相对史笔而言的。司马迁撰述《史记》,既用史笔也用笔。史笔旨在考信去伪,直言录实;笔旨在拟虚补罅,饰词运事。笔在《史记》中的运用相当广泛,大抵体现于五个方面,即猎奇述异、夸张渲染、拟话代言、议论抒情和细节描写。笔的运用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它使《史记》在雄踞史坛崇高地位的同时,也迈进了多姿多彩、绚丽灿烂的学殿堂。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价值,对于我们科学地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及其美学思想具有重大意义,评价《手稿》应根据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具体语境,从文本本身出发,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学术界对《手稿》的美学价值做了不恰当的评价,其美学思想是不断阐释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是由美学研究者与马克思共同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人性无非包括三种境界:真情、矫情、无情。《红楼梦》中的人物大致也可归为这三种境界。真情者若黛玉;矫情者若宝钗、宝玉、妙玉等;无情者则似贾珍、贾琏之流,真情的人性在《红楼梦》中是一种寄寓了作者理想的脆弱的存在;无情的人性则显示出作者对社会最大程度的否定和批判;而徘徊在两者之间的矫情的人性却背负了作者几十年的血泪辛酸,寄寓着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追寻,该文从黛玉之真情,宝钗和宝玉之矫情试探《红楼梦》的人性世界。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学易、识易、用易”,是个真正的“易学”大师。从《柳宗元全集》所收录的各种体裁的诗来看,其中涉及到《易学》内容的为数不少。“易学”思想,是构筑柳宗元哲学思想大厦的牢固基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唐代的五部敦煌话本:《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叶静能诗》、《秋胡变文》、《唐太宗入冥记》为例,具体从创作流派、创作题材、创作艺术、创作思想内容等四个方面来探讨敦煌活本作为通俗小说之源的小说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的作品,一直是与时代同步的。在其系列系篇小说中,作敏锐而深刻地感觉到了这个变革时代中的一部分知识分子的价值以及边缘化后的失落感,《废都》、《白夜》、《土门》中的知识分子苦苦追寻后得到的是幻灭的感觉,《高老庄》中的作为知识分子设了一种出路,但这出路也是前途未卜、到了《怀念狼》这部作品作相承的几乎是相同的主题-对知识分子现状的忧患和思考,不过,这一次却是一次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独船》以成为形象为主,少年儿童形象为辅揭示社会矛盾,这种写法为儿童小说中成人形象的塑造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以此证明了少年儿童和成人对社会的感受在某些方面是有共性的。本文通过对作品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分析,阐述了《独船》尽管反映的是儿童生活暗淡的一面,但其主题仍展现时代的进步、少年儿童自我意识的觉醒,显示出积极鲜明的特色。艺术创造上匠心独运,地方色彩浓郁,语言简洁朴实,不仅可以让儿童在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帮助儿童认识生活,为他们提供可取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使他们的思想意识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