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白腐真菌在低阶煤炭深加工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为依据低阶煤降解机理,报道以喹啉作为低阶煤含氮模型化合物,利用白腐真菌在DOX培养基中对其进行微生物降解,通过测定降解体系中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漆酶(Lac)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并利用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分析了降解产物。结果发现,喹啉在Lac、LiP和PPO等共同催化下发生了羟基化、醌基化、开环、C-N断裂、氧化等作用,得到对应的8种主要降解产物,从而推测出白腐真菌对喹啉的降解历程。  相似文献   

2.
对硝基苯磺酰基乙酸酯与芳香醛在六氢吡啶醋酸盐催化下发生缩合反应生成α,β-不饱和砜,研究了催化剂对反应影响,发现DPA是最有效催化剂,可以替代六氢吡啶。在NaCl/DMSO/H2O体系中,缩合产物3b:2-(对硝基苯磺酰基)-3-苯丙烯酸乙酯在185℃反应,得到脱羧物4b.[4b:E-2-(对硝基)苯磺酰基苯乙烯]。用1HNMR确证了缩合产物构型为E。  相似文献   

3.
研究在短时间模拟太阳光照射或黑暗条件下,标准天然有机质Suwannee River腐殖酸将三价金离子(Au~(3+))还原成金纳米颗粒(Au NPs)的事实.研究结果表明,活泼的腐殖酸对还原金离子这一反应在水体中广泛存在,在极端缺乏光照的水体(如地下水、溶洞水等水域)中也可进行.Pony Lake富里酸和Aldrich腐殖酸的对比试验表明,不同天然有机质在缺乏光照条件下还原Au~(3+)的能力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蔓延燃烧合成技术制备用于铝及铝合金晶粒细化的Al-Ti-C中间合金时,在自蔓延(SHS)和热爆(TE)两种不同的燃烧模式下都能反应生成Al-Ti-C,通过XRD衍射分析发现两种引燃模式得到的Al-Ti-C均满足实现铝晶粒细化的前提条件,即含有Al3Ti和TiC相。同时,对燃烧产物Al-Ti-C进行微观组织形貌的观察,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由于反应燃烧温度的不同,SHS模式下的产物其晶粒细小完整且能在Al基上分布均匀,而热爆模式下的产物有晶粒偏聚和烧结的现象出现,细化铝材时,热爆下的产物因为组织的偏聚烧结严重导致大量有效的细化因素沉淀,细化效果明显不如自蔓延产物。所以,从组织的细化性能出发,自蔓延模式更有利于燃烧合成Al-Ti-C中间合金的制备。  相似文献   

5.
包括有机氧化还原和过渡金属催化循环的金属氧化还原催化已发展成为活化惰性C—H键制备C—C和C-杂原子键的有力手段。使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详细探究三重激发态二芳基酮和镍络合物双催化实现四氢呋喃(THF)与芳基溴化物和烷基溴化物之间的sp3 C—H芳基化和烷基化的反应机理。研究表明整个反应包含THF自由基的产生、镍催化下产物的形成和镍催化剂再生3个过程。计算发现,THF自由基由三重态酮抽取THF中的氢原子生成;镍催化循环中的活性催化剂不是实验使用的原始催化剂,而是与实验体系中添加的配体进行交换后形成的镍催化剂;碳酸钠在镍催化剂再生中起重要作用。类似的反应机理对于烷基化反应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6.
Seoane及其合作者近年来报道了两例新的Rh(III)催化的环加成反应:1)2-羟基苯乙烯与炔烃进行[5+2]环加成生成七元含氧杂环和2)2-异烯丙基苯酚和炔烃进行[3+2]环加成生成五元螺环.这两例反应使用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相同, 底物相似,但产物完全不同.本文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对这两例反应的催化机理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以探究造成不同选择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两反应均由O-H键断裂、C-H键活化、炔烃迁移插入及还原消除4步组成.在还原消除中,当空间位阻影响大于去芳香性影响时生成五元螺环产物;反之,则生成七元含氧杂环.还发现反应中C-H键活化的选择性是由C-H键活化及炔烃迁移插入过渡态中的环张力大小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Seoane及其合作者近年来报道了两例新的Rh(III)催化的环加成反应:1)2-羟基苯乙烯与炔烃进行[5+2]环加成生成七元含氧杂环和2)2-异烯丙基苯酚和炔烃进行[3+2]环加成生成五元螺环.这两例反应使用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相同,底物相似,但产物完全不同.本文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对这两例反应的催化机理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以探究造成不同选择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两反应均由O—H键断裂、C—H键活化、炔烃迁移插入及还原消除4步组成.在还原消除中,当空间位阻影响大于去芳香性影响时生成五元螺环产物;反之,则生成七元含氧杂环.还发现反应中C—H键活化的选择性是由C—H键活化及炔烃迁移插入过渡态中的环张力大小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二册(2003年6月出版)中关于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只有一句话、一个化学方程式,没有演示实验。以往老师们自己补充的实验是将螺旋状铜丝烧红,在空气中氧化变黑后趁热插入无水乙醇中,重复此操作数次,嗅气味,有不同于乙醇的气味产生,证明有乙醛产生。这个实验很不严谨:①它只证明乙醇氧化生成乙醛,而没有证明另一种产物——水;②通过嗅气味的方法证明生成乙醛也很不科学、不规范、说明力不强。以下实验可以通过明显的现象准确无误地证明乙醇催化氧化的各种产物。  相似文献   

9.
用B3LYP理论研究了大气中F与硝酰氯(ClNO2)及顺/反亚硝酸氯(ClONO)分子反应的机理.在6-311++G**的基组水平上,优化得到了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的几何构型,通过振动分析对过渡态和中间体构型进行确认.计算结果表明:F与ClONO分子的反应有三种不同的反应机制,而对ClNO2分子的进攻有两种不同的反应方式.其中F与cis-ClONO发生的直接Cl提取反应是主反应通道,产物P1(NO2+ClF)为主要产物.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对二巯基苯对染料的芬顿降解反应的影响. 研究发现,对二巯基苯可以显著加速孔雀绿和罗丹明B等有机染料的芬顿降解,但是不能提高染料的矿化率. 通过循环伏安和邻菲啰啉实验,确认对二巯基苯在芬顿反应中的助催化剂作用是通过加速Fe3+/Fe2+的循环实现的. 将对二巯基苯和氢醌的助催化效果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太阳光——二氧化钛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阳光--化钛体系光催化降解水体有机污染物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水处理技术.本文从二氧化钛的改性角度对其有效利用自然光源降解有机污染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铑催化的1,6-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这类反应具有较广的底物适应范围,在转化过程中,卤素发生了分子内转移。这类反应提供了一条新的立体选择性合成具有α-氯烯基结构的丁内酯、丁内酰胺、四氢呋喃、吡喃以及五元碳环等分子的方法。发展了两种不同的催化剂体系,即阳离子催化剂体系和中性催化剂体系。阳离子催化剂体系仅能催化顺式烯炔底物的环异构化,相反中性催化剂体系不但能催化顺反烯炔底物的环异构化,而且具有更广的底物适应范围。利用各种烯炔异构体,通过合适的控制实验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涉及π-烯丙基铑中间体的可能机理,并且利用该机理对一些反应现象进行了解释。最后利用Suzuki偶联反应对产物进行了衍生。  相似文献   

13.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结合6-31G(d,p)和6-311+G(d,p)基组,研究苯基取代的六元碳链双烯酮阴离子自由基的分子内环加成反应.探讨反应物分别通过[4+2]和[2+2]环加成反应生成六元环产物(i)和四元环产物(ii)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2个反应都是分步进行的,都先经过第1个过渡态得到中间体.然后从该中间体出发,反应(i)经过第2个过渡态得到六元环产物;反应(ii)经过另外一个过渡态得到四元环产物.计算表明反应(i)是主反应通道.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KOH/ZnAPO-5,并将其用于催化废油脂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以制备生物柴油。实验结果表明,在醇/油摩尔比为6∶1、催化剂用量(催化剂与油的质量比)为2%、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3h时,KOH/ZnAPO-5催化酯交换反应的生物柴油粗产率可达到92.5%,与KOH催化酯交换反应的结果相比,活性提高了12%。  相似文献   

15.
制备Fe3O4@PCDP纳米复合材料作为高效、环境友好的异相类芬顿催化剂,探究其对罗丹明B(RhB)的降解性能。借助XRD、FTIR和SEM等方式对Fe3O4@PCDP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成功制备。并探究H2O2用量和pH对罗丹明B降解效果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42 h后RhB去除率可达到87.25%。循环3次依然具有较好降解效果,且催化剂结构未变化,催化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6.
γ 丁烯酸内酯是一类具有重要潜在活性的化合物。发展了二价钯催化的 2,3 联烯酸和 (ω 1 ) 烯基卤化物的偶联关环反应。反应经过了二价钯催化的氧钯化 碳钯化,重复的去钯氢化 钯氢化及 β 脱卤钯化反应。同时还发展了两种联烯之间的二聚环化反应,两分子 2,3 联烯酸的反应生成二丁烯酸内酯,2,3 联烯酸与 1,2 联烯酮反应则生成呋喃基取代的γ 丁烯酸内酯。  相似文献   

17.
以抗坏血酸和甘氨酸为反应物,在磷酸存在下应用溶剂热法一步合成出365nm紫外光激发下呈亮黄色荧光的碳点.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荧光光谱(XRF)和红外光谱(FTIR)对碳点的物相、形貌和粒径、光致发光性能及表面基团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碳点/H2O2催化体系在对酸性品红的降解性能,用荧光光谱法推测了可能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合成的碳点粒径约5nm,分散性好,表面富含—OH、C=O等基团,具有激发波长依赖的发光特性.30mg·L-1的酸性品红溶液在可见光照射下,180min内可降解92%,降解过程中有羟基自由基生成.  相似文献   

18.
研究在短时间模拟太阳光照射或黑暗条件下,标准天然有机质Suwannee River腐殖酸将三价金离子(Au3+)还原成金纳米颗粒(AuNPs)的事实.研究结果表明,活泼的腐殖酸对还原金离子这一反应在水体中广泛存在,在极端缺乏光照的水体(如地下水、溶洞水等水域)中也可进行.Pony Lake富里酸和Aldrich腐殖酸的对比试验表明,不同天然有机质在缺乏光照条件下还原Au3+的能力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对氯甲苯为原料,通过氯化、催化水解合成对氯苯甲醛,其关键是控制好反应条件,其中物质的量比、氯化深度和催化水解时催化剂的用量,是保证得率的关键,通过实验,找到了一种较好的合成方法。其物质的量比:n(对氯甲苯):n(三氯化磷);n(二氯化锡)=1.5:0.07:0.8,产率可达59.2%。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锰和浓硫酸的反应,几乎所有无机化学的教科书中都提到了,但各种教材中对生成物的描述出入很大,作者查阅有关文献并做了验证,证明反应产物是深绿色的Mn_2(SO_4)_3,该物质在浓硫酸中可以稳定存在至少十八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