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从有助于经济活力的增强与有助于经济秩序的建立两方面来阐述朱子学与现代经济发展之间不是互相排斥的;经过创造转化,朱子学是可以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我们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朱了学中的精华,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最完整、最有特色的研究福建朱子学的学术著作,是高令印、陈其芳合著的、新近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福建朱子学》一书。在今年召开的国际朱子学会议上,该书将成为会议的主要研究成果,供国内外专家学者讨论。朱子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和艺术、教育等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的指导原则,是地主阶级的正宗思想。而福建是朱子学的故乡,从南宋到中华民国,福建朱子学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3.
朱熹是我国封建社会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新儒家的代表。朱子学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学说,在中国古代历经元明清三代,13世纪越过国界传入朝鲜、日本、越南及东南亚其他国家;16世纪朱子学传入西方,18世纪进入美国。朱子学延续时间之长,地域之广,影响之众,中外学术史上都少有可与之比拟的;对东西方诸多国家的历史发展都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本阐述朱子学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情况及其途径;重点阐述朱子学对世界诸多国家的古今经济、政治、化教育、道德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对民国时期的朱子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既讲朱熹思想来源于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又特别强调程颐与程颢的差异以及朱熹与程颐的学派关系,从本体论、心性论和工夫论三个层次对朱熹思想的阐述,对于朱陆两派之异同的重视以及从多个角度所作的探讨,对于朱子学之价值与局限的分析,不仅在民国时期开朱子学研究之先,在当今也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唐君毅先生对朱子学的态度,与牟宗三先生有别,虽二者都见识到朱子学的援引外学,但牟先生判其别子为宗,而唐先生却赞朱子学的伟大。人心、道心,乃朱子《中庸章句序》所关心的问题,颇受韩国朝鲜朝学者关心,如李栗谷有"人心道心说",韩元震曾认为朱子人心、道心之见解前后四变。而唐先生以一心、二心、三心言之,视朱子言人心道心,虽有不同的前后变化,但可以相合:一心者,"虚灵知觉一而已矣";二心者,心之知觉于"道"与"形气之私"之不同;三心者,乃在于人心处又可分为二,一种是已成的自私之心,而另一种是人心、饮食等,能不违于道心者之心。唐先生对于朱子学的前后期看法之合会,是唐先生的圆融个性之表现,其中对于恶的产生,也有细心体会。  相似文献   

6.
金末元初北方学术普遍受到南方性理之学的浸润,但这种影响却因北方学者各自学术根基的不同而衍生出不同的进学路径.以许衡为例,"一以贯之""理一分殊"是其理学思想师法朱子学的切要之处,通过对这两个观念进行辨析,既能够把握许衡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也能够体察其与朱子学的异同.而易学作为许衡学术的根基,能够清晰地表现出他对邵雍先天...  相似文献   

7.
浅议朱熹与朱子学朱祥慧朱熹是中国封建时代影响极为深远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子学,博大精深,致广大,尽精微,是一个包含政治、经济、军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农事等多方面、多层次、多内容的统一体。对朱熹及其学说,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去审视与评估。朱子...  相似文献   

8.
19世纪30年代以来,朱熹著述开始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国家,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朱子学文献的英文译文或译本为数甚少,且朱熹最重要的著作《朱子全书》尚未被全部译成英文。这显然与朱熹在世界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不符。此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中国翻译家尝试将朱熹著述译成英文。因此,在中国加强典籍外译工作的今天,有必要加强朱子学文献的翻译与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9.
沈松勤在《宋代文学主体论纲》一文中认为在推动宋代文学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主体活动是最直接、最深层的动因。宋代又学主体——文人士大夫既“持国是,规君过,述民惰,达时变”(王夫之《读通鉴论》),体现出传统儒学所倡导的群体主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明显具有崇高或高雅的一面;追求个性主体的生命欲望的满足,明显具有平民化和世俗化的一面。唐宋文学首先在庶族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雅俗两极的主体性纬度上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朝鲜半岛是朱子学东传至日本的必经之所。朱子学在江户初期正是借由朝鲜通信使与朝鲜大儒李退溪的文本抵定日本的。日本朱子学的最重要代表山崎暗斋便是在对退溪思想深入研究后,形成了日本朱子学的重要门派——崎门派。20世纪前后日本儒学圈对朝鲜朱子学的评价褒贬不定,朱子学的研究表现出"去中介"的诉求,呈现纷繁复杂、曲折往复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朱子之学是经世致用的治道思想体系,成为传统社会的正统意识形态,也对宋以后的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传统法律文化的社会化提供了基石,推动了传统法律思想实践的社会化,尤其是朱子学对义利之辨与士商经济的重新演绎,触动民事法律的扩大化,改变了社会诉讼观念。  相似文献   

12.
朱熹思想在以往八百年历史中,尽管是褒贬俱存,却始终是学者研究学者研究学问的重要课题之一,说明其学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朱子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整体思想中的能动精神,会通思想中的创新意识以及中庸思想中的发展观念,曾对后世起过积极影响,对当代中国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唐宋间中国古代社会向后期过渡,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儒,释,道江集于武夷山一带,朱熹活动于武夷山50多年,他以儒学为主干,融合释,道,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儒家的正宗地位,集濂,洛,关新儒学(理学)之大成,对古代曲籍进行新诠释,创立闽学,建立起完整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实现中国文化重心南移,在闽,浙,赣交界之武夷山一带形成国家的新的文化重心。他把中国文化内圣成德之教推至成熟形态,由内圣而外王事功,格物穷理,萌发近代意识,开辟出中国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宋,元间,朱子学由南至北而全国,汪洋澎湃以至东亚,成为东方文化的主体意识,是“东亚文明的体现”,朱子学是近代文明的契机之一,是东方现代化模式的重要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4.
随着唐宋间中国古代社会向后期过渡,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儒、释、道汇集于武夷山一带。朱熹活动于武夷山50多年。他以儒学为主干,融合释、道,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儒家的正宗地位,集濂、洛、关新儒学(理学)之大成,对古代典籍进行新诠释,创立闽学,建立起完整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实现中国文化重心南移,在闽、浙、赣交界之武夷山一带形成国家的新的文化重心。他把中国文化内圣成德之教推至成熟形态,由内圣而外王事功,格物穷理,萌发近代意识,开辟出中国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宋、元间,朱子学由南至北而全国,汪洋澎湃以至东亚,成为东方文化的主体意识,是“东亚文明的体现”。朱子学是近代文明的契机之一,是东方现代化模式的重要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狭义朱子学与阳明学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内涵的阐释,揭示朱子学与阳明学的现代意义。朱子学说最重要的部分是“格物致知”的理论,其明显的特色是极力为人求取事物的知识的活动确立一个地位。“心即理”、“致良知”是阳明学说的主要哲学命题,“知行合一”则是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朱子学强调读书学习的性格,为现代“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对于大学的“通识教育”,朱子的思想是孔子之外最重要的思想资源;朱子学提倡“主敬”所代表的自我约束、严肃认真、勤勉专一的工作态度,对于保持东亚社会积极的工作伦理,仍能提供重要的资源。阳明学强调实践,体现于王阳明一贯提倡的“知行合一”,“住事上磨练”,这样的哲学精神合于19世纪以来实践哲学的发展,与近代哲学是相通的;王阳明关于“万物一体”的观念,对于人类的和平发展,以及生态和环保也可提供一种伦理的支持,具有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培坤 《教育艺术》2004,(10):34-35
说到历史剧的创作,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郭沫若先生。他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起了一面旗帜。他的《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6部历史悲剧,为革命“立了大功”,有大益于中国人民,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他又以其创作实践为历史悲剧创作提供了借鉴,为中国话剧创作开拓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17.
在钱穆晚年精心结撰的"尊朱"巨著《朱子新学案》中,他用"理气一体浑成"的观点,纠正了学界理气二元对立论,又将朱子理气论与心性论联系起来考察,提出理学家中善言"心"者莫过于朱子,用"心性一体两分"的观点,打破了学界将朱陆对立的门户之见。钱穆还从经史文学各个方面去梳理和统摄朱子的学术,对朱子的学术成就及贡献作了全方位的呈现。而钱穆晚年转向朱子学研究正是由于朱子能对各家学说融会贯通,有吞吐百家、汇纳众流的气魄,这与他追求的"求通不尚专"的学术风格有相近之处。  相似文献   

18.
叶嘉莹先生有多种词学论著,其《迦陵论词丛稿》更是萃集精华之作。叶先生的词学研究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为词的研究拓宽了视野。而其研究方法融合中西,既立足于国学传统,又融入了西方现代批评理论,在研究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9.
朱子学在朝、日、越三国都曾发展成为官方哲学,但其建构过程却各不相同。朝鲜的朱子学以移民为纽带。在统治者的推动下,表现出“理”排“佛”的特征;日本的朱子学则是作为佛学的副产品进入,从理、佛并存到最终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但两国都形成了具有其民族文化特色的朱子学;越南与中国特殊的政治与地缘关系。诠释了朱子学在越南普及化的同时,也为越南未形成其特色朱子学提供了合理注脚。在朝鲜、越南的理政合一与在日本的理政分离的特点显示了朱子学在各国的地位差异。  相似文献   

20.
《墨经》文字之艰涩难解世所公认,而这与其用字习惯及其与之相适应的认知心理密切相关。《墨经》六篇中存在大量的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俗字、古今字乃至自造字等,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用字景观。《墨经》用字既体现其理性、科学的一面,也反映出某些地域性、世俗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对《墨经》用字从文字学、语言学、认知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审视,既能为通解经文疏解繁难,又可以发现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