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1世纪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时代。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取决于国家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为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应以国家为主体的创新模式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转变,并通过完善的制度安排使国家创新系统在私有和国有之间建立一种适当的平衡,既保持足够的私人刺激以鼓励创新,又保持足够的公有性促进技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区域创新系统概念成为制订区域创新政策的基础分析框架,学术界和政府加大了对区域创新指数的测度研究。但是目前的创新指数主要是基于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指数测度,这类指数指标之间缺乏时序性、指数的动态时效性也不足、无预警功能,指标越来越宽泛、不能反映科技创新景气状态,对科技创新政策指导性较弱。本文从景气状态的视角,基于创新周期波动的理论,提出并构建了国家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对中国等五国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构建了国家科技创新景气状态的预警信号系统。  相似文献   

3.
利用了突变级数法和系统化法建立了资源型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预警模型。通过实证分析,以平顶山市2005—2014年数据对其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方法对未来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趋势进行预测。验证了该预警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发展情况,可以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贺静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2):98-100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物质资料支持、技术支持、人力资源支持等,其中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为了使企业、国家能够获得持久的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创新型人力资源的开发。本文主要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层面介绍了创新型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完善国家创新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科技的体制改革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才能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体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制度保证。因此,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创新系统,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技术集成,进一步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为实现新世纪三大任务服务。   国家创新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内各有关部门和机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是由经济和科技的组织机构组成的创新推动网络。从国家创新系统的构成来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科研机构和大学是重要的技术创新源和知识库;教育和培训是知识生产、应用和传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人才和提高人的素质;中介机构是沟通知识流动的重要环节;政府部门的作用对创新将发挥重要影响。国家创新系统实质上包括“国家系统”和“创新”两部分,“国家系统”最早由德国学者李斯特提出,他率先提出“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体系”的概念,分析了国家专有因素对一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选择的巨大影响,提出了后进国家应采取的国家技术战略。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等教育涵盖了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和知识传播系统等三大系统,担负着生产、传播和转移知识;学习、革新、创造和传播新技术;培养和输送创新人才等三大任务。 政府、社会对高等教育寄予了厚望,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良机。只有主动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积极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高等教育的唯一抉择。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高等学校必须进行从观念到实践的大变革。  相似文献   

7.
关于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汇报提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13(5):330-335
“当今世界上的竞争,核心是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然而,我国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国家需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差较大。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骨干部分是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国家创新体系包括国家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作为我国国家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既是国家知识创新系…  相似文献   

8.
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和新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发展的基本决定因素之一,而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培育和保持则成为构建和完善区域创新系统的关键,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对一个区域科技创新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多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探讨了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灰色综合动态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物质资料支持、技术支持、人力资源支持等,其中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为了使企业、国家能够获得持久的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创新型人力资源的开发.本文主要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层面介绍了创新型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德国是世界创新大国之一,已在各项高科技战略的创新政策引导下形成了由联邦政府部门、学术协会、高等教育机构、产业组织及中介部门等共同参与合作的多元化国家创新系统。德国科学委员会对科研机构绩效评价制定了总体框架,四大研究机构则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其下研究所进行有针对性的同行评价。而对国家创新系统的评价则有不同机构发布的创新能力报告,每个指标体系都对德国总体、各地方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创新能力做出分析,已达到为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的目的。本文认为,应根据评价对象设定评价方法,提升评价结果的国际性与综合性;兼顾评价成本与评价质量,促进评价的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将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组织部门纳入国家创新系统中,形成联动的创新体系,使科技评价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辅助性与常规性事项。  相似文献   

11.
卢艳秋  崔巍  付克宁 《情报科学》2006,24(12):1862-1865
我国出口产品频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给国民经济带来一定影响,迫切需要建立,TBT预警系统。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信息工程的TBT预警系统的结构模型,并时其三个子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作了阐述,为TBT预测预警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指标体系是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向专家发放的74份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警源、警兆、警情三类因素和现象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指标体系,并对影响这一指标体系的因素和现象进行排序,确定了影响权重。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数字图像信息技术的林火预警系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学芳  朱明  朱光 《情报科学》2012,(2):302-305
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和识别、地理信息系统、网络与数据通信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应用图像信息技术推进森林防火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论述了基于图像识别的火灾探测技术的优越性,总结了国外、国内森林火灾预警信息系统研发现状,其主旨是促进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像处理识别信息技术的林火预警信息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更好地为我国农林保护与管理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201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对于我国反恐预警体系建设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此研究有利于提高反恐怖斗争的能力,助推我国反恐预警机制尽早落地,加速实现从“被动反恐处置”到“主动反恐预警”的转变。[方法/过程]结合反恐预警的任务需求,在CPSS支持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反恐情报预警体系架构,包括反恐预警现实物理域、情报融合和控制实体、数字孪生体及应用层四个主要模块,并梳理了数字孪生反恐情报预警体系的主要特征、建设价值及关键技术。[结果/结论]该体系架构可望实现全层级反恐情报的深度融合,支持跨部门反恐情报信息共享,满足虚实交互、共同演化的情报预警,为有效打击暴力恐怖活动提供重要对策,极大提高反恐斗争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张战峰  王勇 《软科学》2008,22(1):71-74
利用预警理论,建立一套城市机动车保有量预警系统,利用城市道路容量饱和度来对城市汽车保有量进行预警,给出汽车保有量与城市道路网络状况的预警信息。同时,根据重庆市主城五区的机动车保有量和道路状况等数据,对重庆市主城五区进行了机动车保有量预警方面的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开放的战略思想体系,随着国家安全实践而不断发展。科技安全和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中重要的领域安全,共同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保障总体国家安全。文章分析了科技安全与经济安全的互动关系,针对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保障科技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提出了加快推进科技安全监测预警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多视角下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从多视角分析了逻辑预警、系统科学预警、风险分析预警和信号预警,分析了系统工程预警的思想、系统的耗散和协调预警的理念以及信号控制预警方法,并结合实际应用对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初步形成了食品安全预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预警系统的基本理论,设计出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警系统结构,建立了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系统模糊决策法,通过专家调查分析,得到了各指标的重要性权数,为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预警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仲超 《学会》2011,(11):23-26
食品安全预警体系过分依赖以政府为主体。本文通过对非政府组织特性的分析,阐明了其特性与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基础关系,提出非政府组织参与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应规范和标准化,对完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建设,促使食品安全预警成为全民的行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此系统研究旨在预防因天然气泄漏爆炸引起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事故。预警系统的室内设备检测到天然气泄漏后,会发出警报并向家庭中拥有移动通信设备的成员发出警报信息,并会自动关闭天然气的供气管路和室内电路总开关。预警系统的室内部分作为无线传感网络的感知区域智能空间,通过传感网络将信息传给基站(小区物业管理处),通过因特网实现系统与移动通信设备的联网组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