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8~50页。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3.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感知同类量的比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介绍一位小朋友让大家认识,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这位小朋友现在没来,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的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要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从中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呢?  相似文献   

3.
<正>勾股定理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勾股定理源于生活,贴近现实。将勾股定理应用于生活中,在生活中了解勾股定理的价值和作用,是我们学习勾股定理的最终目的和意义。那么,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途径和价值有哪些呢?下面是笔者给出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初中生道德思想水平,加强学生对法治方面的认识,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我价值,逐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教师在教学中应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应用,让这门课程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5.
<正>一、作业缘起“比”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在“比”单元编排了“你知道吗”栏目,介绍“黄金比”,黄金比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在生活中广泛存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美感,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笔者在学生认识“比”后,设计了练习题。  相似文献   

6.
1基本理论奥苏贝尔认为,在设计课程时,最重要的是时刻记住:“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然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只有当学生把课程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发生有意义的学习。对“什么课程内容对学生最有意义?”的问题,不少学者的回答是:课程内容必须与学生所关心的事情联系起来,并允许学生探索自己所想的、所关心的事情。因此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获取知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体验知识的价值,认识科学的本质。由于学生对生活的发现,对…  相似文献   

7.
一、活动主题 在付出中升华. 二、德育目标 1.让学生领会付出的内涵,认识付出的意义和价值. 2.使学生知道怎样去付出,并激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付出.  相似文献   

8.
教材简析 “比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说明两个数量(可以是同类量,也可以是不同类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并逐渐抽象出比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自主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9.
一、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习数学的亲切感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大自然奥妙无穷,魅力无边,我们的生活也是五彩缤纷。将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巧妙地引人数学中,让学生认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了解到数学的价值,在生活中使用和应用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活生生的数学、有用的数学,从而唤起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相似文献   

10.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具有相当广泛的国际影响,这体现在他把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实施教育活动,把教育活动生活化;特别是他对于儿童价值的认识与重视,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挖掘和分析西方教育理论,找出其精华所在,对我国的素质 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材简析 "比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说明两个数量(可以是同类量,也可以是不同类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并逐渐抽象出比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自主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2.
陈风 《考试周刊》2007,(50):113-114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如何把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真正为学生授业、解惑的师者,正是化学教师探索的方向。下面是本人教学中累积的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掌握、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是我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思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小数在生活中并不陌生,商品价格、身高等各种信息上都有体现,在课堂上倾向于把小数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但是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上仍然存在诸多困难。根据小学数学编排的顺序和小学生逻辑思维特点,小数认识的教学应当与分数的认识相结合,从分数出发探索小数,方能理解小数的意义。本文从学习任务分析、学生分析出发,结合实际教学设计,整理出较为切实可行的小数的意义教学教法。  相似文献   

15.
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理咨询与价值观有什么关系 ?学校心理咨询对价值观有教育作用吗 ?倘若有 ,它又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呢 ?这个问题的研究 ,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学校心理咨询的本质及意义 ,对于探索学校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价值观与心理问题(一 )价值观与心理问题的产生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每个人判断是非的综合体系。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套价值系统 ,人就是依据这一套价值系统去评价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事物 ,并且以此去规范、引导自己的认识及行为 ,引导自己追求所需要的东西。例如 ,在人生的选择中 ,物质与精神 ,事业与爱情 ,国家…  相似文献   

16.
王丽君 《教师》2024,(4):90-92
生活化材料是生活的“教育工具”,其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可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创新,对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创造力、节约习惯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基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生活化材料简介,研究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价值,从其选择和收集、投放和应用、环创赋能、循环多用四个角度,对幼儿园区域活动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让幼儿在活动中认识生活,在生活中得到成长。  相似文献   

17.
问题二十九:怎样进行“比的认识”的教学?关于比,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是比较两个数相差多少。如,白兔比黑兔多3只,也就是黑兔比白兔少3只。我们这里研究的比,是比较两个数的倍数关系。除法和分数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的比。如何把它们沟通起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帮助学生认识比的意义呢?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比的认识”这个单元的编排,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1.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教材第一小节的标题为“生活中的比”,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提供了“比赛成绩”“速度”“水果价格…  相似文献   

18.
“比的认识”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教师通过组织多次比较活动,引导学生去感知比、归纳比、认识比、应用比,为学生搭建充分表达自己思考过程与结果的平台,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有条理的思考,解决新问题,得出新结论。  相似文献   

19.
面和体有啥不同?面和体的关系是怎样的?在生活中有单独存在的纯粹的面穴图形雪吗?虽然面和体都是学生们在生活中所熟悉的。但如果要明确地以科学的语言来表述熏对小学生们而言又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对于面在体上的认识及各图形的特征把握,需要学生不断经历与体验。“认识图形”是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教学的重点是体会面在体上(面从体上来),这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也是具有相当困难的。因此,用这一材料来讨论如何指导开展小学生体验性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不少浅尝辄止、以偏概全、本末倒置的现象,虽然许多并非教师有意为之,但对数学教与学的价值认识是重要原由。本文以实践为例,探寻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通过纵横联系,提出知识结构比知识数量更有价值;通过追本溯源,认识思维方式比解题技巧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