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哲学与我们时代的当务之急》.其主旨可概括为两句话:哲学是思想的事情,而思想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当务之急. 为什么说每个人心中都有哲学?它的含义包括在什么是哲学当中.哲学,西方人叫做philosophy,即爱智慧.智慧与一般所谓知识或学问不同,如《基度山恩仇记》中法利亚长老所说,“博学不等于智慧”.中国的哲学家也很早把握了这种差别.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和思被区别开来.学就是知识或学问,思就是智慧或思想.这两者相当不同,但可以彼此补益.因此,我们把哲学叫做“智慧之学”或“思想之事”.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惊讶感是哲学的起源,也是理解哲学的一个维度。但惊讶只是一种情绪,情绪不可能直接产生智慧,不可能直接把握真理。因而还需要理智和理性。惊讶唤起人思和问,对哲学来说思和问比答更重要。哲学也许有终结的一天,但思永不会终结。只有与惊讶相伴的思才是那与智慧同义的哲学。一个自身无惊讶、也不能唤起人惊讶的哲学是无生命的哲学。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亦生活.人因教育而成为人,人因哲学和教育而成为更理智、更智慧的人.教育、生活、哲学相伴相随.在教育这种生活中,最应当产生哲学.大学的学者进行着艰难和艰辛的精神劳动,他们总是力求走到哲学.大学在让哲学繁茂起来的时候,自己亦必成了哲学的繁茂之地.  相似文献   

4.
道家哲学博大精深,幽深邃密,是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古代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深入挖掘和研究道家哲学所蕴舍的生态智慧,领悟其内涵,寻找道家的生态智慧与现代文明的契合点,剖析道家哲学中生态智慧的价值及其缺陷.重塑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会对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如何爱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爱智慧就是对智慧的追求和规定,这种规定是用理性的、逻辑的形式进行的.爱智慧也是爱的智慧.这智慧没有离开爱.但当我们去聆听哲学时,听到的总是一些陈词滥调或不知所云而毫无智慧的感觉.哲学的智慧哪去了?问题在于我们的"哲学"和哲学教育有许多是非哲学的,没有智慧可言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系统学习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的智慧,没有倾听真理的声音,没有在道中沉默.  相似文献   

6.
<正>哲学很可能就在我们身边。除了极个别智商较低者外,一般人都是聪明的;在聪明的人当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是能走向智慧的,如果条件较好,就会有更多的人能走进智慧,这也就是走进了哲学。哲学即智慧之学,智慧者易走向哲学。学习哲学并不难,走进哲学并不难。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的语境中,智慧有不同的解读。在哲学语境中,哲学首先是作为一种智慧而出现的,哲学就是"爱智慧",转识成智使智慧成为可能。在教育学语境中,教育需要智慧的滋养,教育对智慧品质的追求,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教育之根本使命的要求,是教育之为教育的要求;智慧也需要教育的开发与挖掘,智慧的生成和发展依靠教育,智慧本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教育智慧具有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教育哲学应研究何种问题是从价值判断的意义上进行的追问。教育哲学是在思想观念上对美且好的教育进行勾勒,美且好的教育需要学之参与才有望实现,因而教育哲学需要探讨教育与学习的关系问题;教育是有弱点的存在,教育旨在利用教育之弱发挥教育之优势,因而教育哲学需要对教育之弱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追求教育的意义是在存在意义上进行的探讨,因而教育哲学需要对教育存在问题进行探究;对教育意义和人的独特性的感悟依靠对人的心灵进行智慧反思,因而教育哲学需要对人的心灵问题进行探究;教育就是贩运不同种类的真理,因而教育哲学需要对教育真理的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陶富源的学术专著《哲学的当代沉思》,于1999年9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11章,32.6万字.哲学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的理论表现和批判武器.在当代,随着人类实践和科学化、自动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重新确立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调整和建构人类自身的全球性联系,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这是摆在当代人面前的,需要依靠哲学智慧加以解答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邱怡宁 《学周刊C版》2011,(12):145-145
高效政治课堂的打造在当前高考模式下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哲学智慧的引领来提高其有效性。哲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生活需要发挥哲学智慧来寻找教与学的规律,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11.
强调思辨、追求智慧的学科——哲学 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这是一个被问及最多,但答案最不确定的问题。即便是研究哲学多年的哲学家也无法给出最确切的答案,但这也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哲学就是一种通过追问智慧的问题而使人变得有智慧的精神活动,就是一门通过追问智慧的问题来使人能够智慧地生活的学问。任何一门具体学科里面都有哲学问题,任何学科的革命都是在哲学的意义上发生的。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从人类现实生活实践的需要来看,还是从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和出路来看,都亟待建构体现新的思维范式的生存哲学。生存哲学作为人的生命、生活的自我批判自我理解,将重点展开对人的生存悖论、生存情态、生存时空、生存方式、生存意义、生存智慧等六大问题域的反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哲学的学习总是离不开对现实的思考。哲学所给人的是巨大的智慧,这使得人用一种"超越性"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我们眼前的现实。于是,哲学视阈下的现实与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总是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把哲学作为第一知识来考察,就像哲学对人的"终极关怀"一样,我们自身也需要用"终极关怀"的眼光来对待哲学。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向前一步来反观现实,然而这两个方面又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最高智慧的结晶,其哲学智慧在处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核心关系方面,往往有着知己的自我哲学智慧、知人的政治哲学智慧、知天的自然哲学智慧。其中知己的智慧强调自知之明,对人之本性特征有着清醒的认识;知人的智慧强调知人者智,对他人有着宽容大度的态度;知天的智慧强调知天者圣,对自然规律有着深刻的体悟。所有这些哲学智慧所推崇的修己以敬的人格和谐、推己及人的人际和谐、天地合德的天人和谐对解决当代社会人的精神危机、生存危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真正哲学的方式从事哲学教育和教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哲学的教育和教学改革问题 ,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 ,其中最为重要和基本的 ,还是哲学的本性及其对于哲学教育和教学的要求。哲学教改的根本目标就是以真正哲学的方式来理解哲学和从事哲学教育和教学。哲学的本性是什么 ,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看法。在我们看来 ,最为根本的还是哲学作为人类文明中的“头等智慧”的地位和作用。哲学就是“爱智慧” ,而且爱的是人类的“大智大慧”。相应地 ,哲学教育应当切实恢复和强化哲学的“爱智”本性 ,激发同学的“爱智”热情 ,引导他们的求智方向 ,使哲学的教育和教学真正成为传承和提升哲学…  相似文献   

16.
哲学是一门最具智慧魅力和广阔视域的学科,但是现时的哲学教育受制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把本应使学生学习思考、追求智慧的哲学课堂变成哲学理论的结论式宣讲,抑制了哲学应有的智慧潜质.应遵循哲学本性进行哲学教育,实现哲学教育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哲学作为最高思想智慧,其真实品格与本性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层文化底蕴;哲学教化启蒙人用最美好的思想智慧去完善人性,以获得成为人的内在文化要素和精神气质,由此以本真的方式———真诚去规定自身生存与生活:即哲学给人真诚的人格,教人成为人;哲学给人真诚的思考,教人以境界;哲学给人以真诚的信仰,教人以超越。  相似文献   

18.
对中外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进行盘点,发现无论是西方的认识论和政治论,还是中国的生命论、资本论、道德论和智慧论,都是高等教育实践的必然产物.运用辩证法对它们进行分析,发现各种高等教育哲学都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高等教育哲学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变化,是高等教育矛盾的哲学表现,认识论在高等教育哲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需要巩固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构建辩证法高等教育哲学,包容多元化高等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19.
哲学是哲学家们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它是人类思维的最高理论成果.人世间的真、善、美,生与死,人生的幸福与痛苦,正义与邪恶等无不在哲学家思考的范围内.哲学能启发人的智慧,对哲学问题的思考能使人深邃,哲学对人生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哲学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产生了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20.
从生物学、教育学和哲学视角探讨了体育智慧的内涵,认为体育智慧结构蕴涵体育理论智慧、体育实践智慧和体育技艺智慧.对传统文化、功利主义、过分强调智育、体育观念惯性场域、中国特色的体育制度和社会发展阶段遮蔽体育智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升人的主体地位、避开工具理性、重视人生命意义、重视生命课程的教学、发挥中国特色体育体制的优势、处理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关系来提升体育智慧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