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好语既要善于思考、研究,更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什么是“慧眼”呢?那就是创新意识,创新学习。同学们要想炼就一双“慧眼”,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学好语文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思考、发现和研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练就一双“慧眼”呢?那就是要有创新意识,进行创新学习。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从而迈上语文学习的“快车道”呢?同学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在整体把握中培养创新意识。初中教材的编排体系具有整体性,在每册的《说明》中都已明确指出;每一单元的安排也具有整体性,单元提示作了扼要的阐述;对每一篇课文的理解也强调整体感知,其力点,都好比长在教材这棵知识的大树之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因而同学们学习语文时,一定要从整体…  相似文献   

3.
黄松海 《新作文》2004,(11):17-17
学好语写好作要有一双“慧眼”,即要善于思考、发现和研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炼就一双“慧眼”呢?那就是要有积累的意识。如何养成积累的习惯,从而迈上语学习的“快车道”呢?同学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学语文学好语文要有一双“慧眼”,即要善于思考、发现和研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炼就一双“慧眼”呢?那就是要有创新意识,进行创新学习。如何培养自我的创新意识,从而迈上语文学习的“快车道”呢?同学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在整体把握中培养创新意识初中教材的编排体系具有整体性,每册的《说明》中明确指出;每一单元的安排也具有整体性,单元提示作了扼要的阐述;对每一篇课文的理解也强调整体感知,其练习的设计也突出了此点。由此可见同学们学习的每一篇课文以及每一个知识点、能力点,都好比长在教材这棵知识的大树之上,构成了…  相似文献   

5.
一、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打开创新之门 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要创新就是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创新就要给学生造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桑娟莉 《成才之路》2009,(28):30-31
新课程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在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除了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形成科学的价值观。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活经验、丰富经验、提升经验.这样才易于被学生接受,而要如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生活学习中亮点的慧眼。  相似文献   

7.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谈一些看法。 一、培养观察能力打开创新之门 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要创新就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创新就要给学生造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要创新就是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创新就要给学生造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教学的本质与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可以归结到对学语文的人——学生的认识和发现上。因此,学好语文除了要善于思考、研究,更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所谓"慧眼",就是能够从客观事物中把握和发掘艺术意象的能力——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思辨力的总和。让学生练就一双语文学习的"慧眼",就是指让学生真正地会学语文,具备语文学习的素养和能力,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语文的收获。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要成为一个善于从多角度透视的有心人,用真诚的态度、真心的爱戴去关心学生,去爱护学生,让他们学得有成就,活得有自信。  相似文献   

11.
郑金宾 《天津教育》2022,(16):45-46
<正>设计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是实施深度学习的重要一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一、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是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需要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问题”是挑战性学习活动的核心。学生学习过程中时时处处有问题,时时处处有挑战。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既要做好教学预设,精心设计学生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2.
审题六要点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一旦审题有误,就会使作文偏题、跑题。因此,同学们要擦亮一双审题的“慧眼”。  相似文献   

13.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涛走云飞,花开花谢,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双“慧眼”就是一种洞察力。社会生活如此,历史课学习亦是如此。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洞悉世界就是一种历史洞察力。  相似文献   

14.
谷祖翔 《考试周刊》2009,(35):213-214
学生是需要被人赏识、被人鼓励的,可是不少教师在赏识鼓励学生时,还存在误区。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双慧眼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以肯定、鼓励,尤其要多关爱后进生.使他们能同其他学生一样学习并能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双慧眼”。一个人能有一双聪慧明亮的大眼睛,就可以很好地传情达意;文章亦如此,好的文题同样有着画龙点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杨旸 《教书育人》2009,(8):43-43
作为校长,应具备一双慧眼。如果说制度是管理的前提,那么,校长的“慧眼”则是支持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是个身份特殊的教师,除了要钻研好教材外,还要研究班级管理艺术。如何才能带好一个班级?这是每个班主任都非常关心并潜心研究的问题。我认为,班主任要带好班级必须从自我做起,靠"三慧"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成长。一靠慧眼靠慧眼发现学生的优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哪怕最调皮、学习最差的学生也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班主任,就是要练就一双发现学生优点的慧眼。古人讲的"因材  相似文献   

18.
课堂场景学生学习通分时,懂得了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后,为了计算简便,一般应先找出原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而学生对于找最小公倍数只会用短除法,要想一眼就看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学生觉得相当困难。该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双能快速看出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慧眼”呢?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倡导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资源的慧眼,善于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时空,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课堂场景]学生学习通分,懂得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为了计算简便,一般先应找出原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而学生对于最小公倍数只会用短除法,如果要一眼就看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学生觉得相当困难。该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双能快速看出几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慧眼”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