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因为社会生活需要依靠道德准则和规范来调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从而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和纪律。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中,处处反映出与道德伦理的密切关系以及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需要产生调节人们各种行为的准则。人们不仅根据这些准则来评价他人的行动,而且也根据这些准则来采取或规范自己的态度、言论和行动。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  相似文献   

3.
通常说的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主要是指以善恶荣辱等观念去评价人们的行为、去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些规范和准则。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道德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今,共产主义道德因以解放全人类、为大多数人造福为其光辉的旗帜而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美好的道德。  相似文献   

4.
尊重生命应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原则之一郑新蓉德育,从某种角度可以看成人性的养成教育,即通过教育使社会的新生代能够凭借社会的或类似的"理性良心"处理自己与同类的交往关系和矛盾。这里讲的"理性良心"是指人的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共存的最基本的道德律令和准则...  相似文献   

5.
一、对待学生需不需要道德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是“人类为了满足个体与群体生存与繁衍的需要,协调相互关系、求得共同发展的需要,以及自我肯定、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而确定的一种平衡机制和实现方式。”概括地说,协调个体与群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求得共同发展,以及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道德产生以及发展的深层次原因。道德之于教育有更为深切的必要性:首先,道德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内在需要。教育目的本身已经蕴含了教育伦理在内,教育应该是道德的。“大…  相似文献   

6.
道德可以被视为约束社会个体行为 ,养成优秀人才 ,凝聚群体力量 ,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维护国家形象与安全的“规范”。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包括伦理思想和伦理思想指导下的人的行为所体现出来的情感、风格、情操等。道德又是一种社会力量 ,是对人们言行的善恶、美丑、荣辱的评价标准。它是一定经济关系特别是一定利益关系的反映 ,同时又以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形式 ,对一定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产生反作用。道德主要是通过具体的…  相似文献   

7.
道德信条是某一群体或某个人在某一方面信守的道德准则,分为群体道德信条和个体道德信条,是主要依靠道德主体的自律来实践的一种特殊道德规范。道德个体基于一般道德规范或群体道德信条经过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体验等环节选择并确立了个体道德信条。道德信条实践精神在道德主体完全而充分的体现,需要道德主体把道德信条内化为德性,并在一定社会伦理氛围和利益得失比较的考验中始终坚持与德性相一致的德行。  相似文献   

8.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特有现象。它不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强加在我们头上的框框,而是我们作为人应该遵守的。从中国的道德起源和生成来看,它涵盖了两性关系、劳动与劳动分工、为辨别血缘和维护财产继承而制定的宗法制度、为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生活行为和交际行为而制定的礼乐制度以及为维护政权和阶级利益而确立的法律等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它具有维护生命脉、维护社会个体和社会利益,促进社会文明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的道德发展是一种社会化过程,个体能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社会性自我",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理解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各种复杂而深刻的道德关系。离开这种社会化过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R·L·赛尔曼在道德认知研究的基础上,另辟了研究社会认知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一、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内化道德地律的一种自我立法、自我约束什么是道德自律?自律是相对他律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产物,道德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并组成社会之后,基于维护社会利益,保证社会秩序,调整人类社会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在阶级社会,有一部分具有阶级性,有一部分又具有全社会性。也就是说,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一旦认识到某种观念和准则符合人类社会生活上述需要,就会把它作为群体的经验和智慧用道德规范的形式确定下来。由于道德规范是建立在社会利益和需要以及群体经验和智慧的…  相似文献   

11.
论道德与道德教育范型的嬗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道德源于人的二重性,个人利益(个体性)和社会利益(整体性)的不同关系构成了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道德范型。不同的道德范型要求不同的道德教育范型,而道德和道德教育的范型最终都取决于人的时代生存状态。历史地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群体主体、个人主体和类主体相一致,依次也有三种不同的道德范型:规范伦理、个人主体道德和商谈伦理,与这三种道德范型对应的道德教育范型分别是灌输式的、个人主体式的、交往式的。当代中国发展的特殊性,使得道德教育必须确立双重的任务:既要成为个人主体的催生剂,又要成为个人主体的解毒剂。为此,在弘扬个人的道德主体性、主张个人利益的同时.又要健全以公正为核心的德性制度,维护社会的公共道德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2.
“自律性”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指人类、社会团体或个人为维护自身进步和健康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约束条件、约束意识、约束能力。从宏观上说成文的法律、规章制度及调节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与规范,都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自律”,但这里指的自律更多的是指个体在遵规守纪及按一定道德准则调节、控制、约束自己行为的自觉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人人都要把自己行为规范于一定的范围内。“遵规守纪”、“循规蹈矩”,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有这种自律性,这种自律性的养成,一方面仰赖法  相似文献   

13.
伦理学是一门关于道德的学科,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类利益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问题,并用道德准则和规范调节人类的行为,使这些准则和道德成为人的习惯。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在享受高新物技术成果的同时,许多新生的生物学慨念正以空前的规模撞击着旧的伦理观念。这种矛盾和冲突,对生物学科的教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不少师生也提出了一些疑问。笔者就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些伦理学问题提出探讨,以求得一种共识。  相似文献   

14.
和谐道德人格是立足于和谐社会的一种理想道德人格,是高校党员教师人格修养的应然目标追求。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建立一种立足于人自身精神与肉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类社会,这就要求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高校党员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主体价值和行为模式上具有比一般社会成员有着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道德和道德教育人不是单独的、孤立的存在,而是关系中的存在,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群体之中,与他人、与集体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脱离群体的纯粹的个人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作为群体中的人必然要受到群体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内在规范的制约,这个“内在规范”便是我们所说的“道德”。道德并非外在强加于我们人类的,也并非是一部分人发明出来控制另一部分人的,而是源于我们人类本性的深刻需要,是人类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内在需要。道德与人们追求自由的理想本不相违,它不仅仅是约束人们的行为、调节和确定人们之间各种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人的道德发展是一种社会化过程,个体能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社会性自我”,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理解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各种复杂而深刻的道德关系。离开这种社会化过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R·L·赛尔曼在道德认知研究的基础上,另辟了研究社会认知的新领域,进一步研究人们在实践中如何认识到他人的看法和观点、思想、动机和意愿,来调整自己的行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对群体规范遵从的水平最突出地体现为遵守学校纪律。纪律是群体为维护共同利益并保证丁作、生活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各个成员遵守的某种准则.它对人的行为施加外部控制。就群体而言.纪律总是以奖惩等外部手段来执行的。就个人而言,遵守纪律可能出于服从或认同,而当纪律转化为个体内部的要求的时候就成为自我约束,或自觉纪律了。自觉纪律不仅是学校生活所必须,而且也为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所必须。因此,自觉纪律是儿童人格发展、道德发展、知识技能学习和个人安全所必须,是个体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道德作为人们相可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是依靠社会公共准则来约束的。同时,道德是人的一种理性行为,它的存在是符合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毋庸置疑,在现代社会,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更为明显,更为重要。人们任普遍注重物质利益的同时,还必须要有需要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理念,来规范和调整公共场合中人们的相互关系,这既反映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共同需要,也提供了个体发展的基本保证。但令人遗憾的足,在我们的周同,包括在文明发祥地的高校,不遵守社会道德的人和事却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9.
彭莹  刘新春 《文教资料》2007,2(18):120-122
雨果.闵斯特伯克说:“渴望牢固的联系是每一个人类心灵深处的本能。”它表现为一种“使人渴望接近众人的群体意识”。早期古典教育致力于培养个体人关心群体共同体的伦理道德精神。作为一种历史文化,不断传递着关怀人类共同体的人文观念的信息——生存于自然、人类共同体之中的每一个体人无不需要道德的情怀,以谋求人类的生存。人是社会动物,必须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感觉自己的存在。追求人的“本真”,向往永恒的精神境界,以协调个人与群体的关系,赋予了古典教育强烈的人文色彩。  相似文献   

20.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或准则,它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尺度。儿童期是儿童产生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并形成最初个性倾向的时期。儿童可塑性大,容易受到具体形象的感染,养成各种习惯,因此,儿童期是实施教育的良好时期。道德来自生活,道德发展依赖个体成熟及化塑造,儿童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主要通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受,以及他们在生活中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活动而获得。道德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儿童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