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本同 《教育与职业》2006,(15):142-143
道德起源于人的二重性,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同关系构成了历史发展过程的经济关系和道德关系,形成不同的道德教育体系。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道德和道德教育,总是受一定社会背景下经济体制的制约。纵观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从传统到现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换,道德教育先后经历了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三种不同的模式。文章在阐述道德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不同经济体制下的道德体系及其道德教育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略论当代伦理转型——当代伦理建设研究系列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伦理转型的几个基本问题:当代社会转型与伦理转型;当前“道德困境;现代伦理的基本价值与基本系统;建设之路。道德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交往活动,当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权威的交往方式的变革。新旧伦理道德交替和社会正义伦理建设滞后以及新的制度和规范与人的素质还有一段长期的磨合过程,是当前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征。现代伦理的方式:个人权利伦理、正义伦理、契约伦理、职业伦理。建设之路:操作主体、操作程序与机制、道德精英、制度建设、道德教育、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3.
孙彩平 《中国德育》2007,2(3):95-95
社会伦理提供一个社会所认可的合理性价值体系,决定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及社会的运作模式,是社会文化的内在凝聚力。巨大社会变革(包括教育及道德教育变革)会导致社会伦理的转型。社会伦理转型的核心问题是道德主体的转变。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三种伦理主体:虚幻的神、群体主体和个体主体。与之相应,道德教育的伦理范式也经历了三种变化:记诵经典内容、灌输社会约定的内容和规范、反对灌输内容和规范。当前中国的社会伦理正处于转变过程中。正是这一转变,使中国学校道德教育不得不放弃灌输不可质疑的、外在既定道德观念的做法,转向尊重学生道德判断权利,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4.
木斋 《天中学刊》2003,18(3):64-71
如果将词体作为最基本单元的话,别词体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层:词体、种词体、亚范型词体、范型词体。风格独特、具有创新意识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并被一些词人仿效的词人词作可称为词体,其中一些优秀的词体,由有统治地位,形成类似人类社会部落种姓的又可称为种词体,若干种词体组成类似王国性质的则可称为亚范型词体。亚范型词体约有六种:花间体、柳永体、东坡体、美成体、稼轩体、白石体。在六大亚范型词体中,只有三种堪称词体范型:柳永体、东坡体和白石体,分别代表了三种词人和三大词性:市井词人、诗人词人和职业词人以及伶工之词、士大夫之词、职业的工艺化词。  相似文献   

5.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情境、行为和主体三个维度解析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为中关高校道德教育比较提供了较为清晰的范型.基于情境、行为和主体三个"矢量"的差异,中美高校道德教育在教育情境、教育行为和教育主体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中关大学道德教育比较的启示下,"有效德育"蕴涵着对我国目前高校道德教育状况的反思与改革诉求.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模式从根本上要实现从单向的"道德知识传递型"向多向的"道德意义建构型"转变.  相似文献   

6.
道德人格作为个体自我人格的道德规定,是道德自我在现实中的理论表达、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类主体自我发展的论述,在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三种不同的人格范型:依附型人格;物化型人格;自在自为的人格范型。三种范型依次递进,表达着道德层面的不断超升。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当动用一切道德教化手段,贬抑低级人格,提升中常人格,树立起社会主义人格典范。  相似文献   

7.
李冰  黄天娥 《教育导刊》2010,(10):12-15
涂尔干的道德三要素是纪律精神、对社会群体的依恋以及自主和自决。这三个方面既表明了道德的基本特性,又说明了道德内化于主体的规律性,它们内在地与社会密切关联。涂尔干道德观点社会性关联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要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构建道德教育的价值理念,要遵循道德教育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注重道德教育的社会实践性。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化是现实生活的改造性力量,它可能成就一种新的伦理范型,既为个体道德决断权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能,也为道德超越义利之争、重返道德本真提供了一种可能。在这种新的文化与伦理范型下,要求学校道德教育能够开展真正的对话与开放式的教育,在归还学生道德决断权的前提下,养成学生的道德决断能力,同时,道德教育的逻辑要超越义与利之争,从通体性出发,唤起学生本真的道德欲求。  相似文献   

9.
试论青少年网络道德培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对青少年网民进行真、善、美等道德的培养已成为社会和广大家长的强烈愿望。网络道德的培养应以培养道德主体为核心,坚持他律和自律结合、自由与责任并存、伦理与网络伦理融合的原则,从网络技术规范管理、网络道德教育、个体自我调适三个方面构建青少年网络道德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原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原则.道德不是追求个人物质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善者的善行常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是道德作用“软弱”的根本原因.人具有双重生命、双重需要,所以道德具有物质基础与精神基础这双重基础.道德建设既要加强道德教育,又要遵从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道德行为也是一种利益创造,所以善者的善行得到的回报应高于其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