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悼念文字。全文五段:第一段,写和白莽的三次会见;第二段,写和柔石的亲密交往;第三段,写和白莽、柔石在“左联”一起战斗;第四段,写柔石等的牺牲以及作者的悼念;第五段,写作者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全文的线索是明确的:写作者和几个青年作家的交往;重点也是明确的:写白莽和柔石。顺序呢?也应该是清楚的:前三段写烈士的生前,后两段写烈士牺牲前后,即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也就是时间顺序写的。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第一段为什么写的白莽而不是柔石。从作者对他们了解的深浅和与他们接触的疏密说,应该先写柔石;从作者  相似文献   

2.
《为了忘却的记念》第三部分,文字不多、结构简单,但它却是一个过渡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让学生赏析这一作用呢 ?我的做法是:抓住动词“送”和副词“又”、“竟”作文章,该部分的作用便可一目了然。  首先品味“送”字,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原先是白莽“亲自送来”,现在是“我”带着游记去看“他”,前后文对比着写,表明“我”跟白莽关系密切,友谊非同一般。由此引出了下文“较熟的要算白莽,即殷夫了”等的文字,进而带出“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以此表达作者对白莽为革命献身的崇敬。…  相似文献   

3.
要把散文教好,关键是要留心挖掘其深层次的内容。我在教高中第三册散文单元时,是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深层次内容挖掘的。一、在不经意处酌斟在记人叙事散文中,有一些文字好像小说中的闲笔,稍不留心就会产生游离主题之外的感觉,我告诉学生这不可忽视。《为了忘却的纪念》第一部分最后一段,作者写自己痛惜三道头收了白莽的两本书,似乎与写白莽无关,而真正的用意在于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文化专制的严酷。两本书不仅不能出售,反而还被明目张胆地收缴。这一细节,正是后文“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注脚。这一处细节交代正  相似文献   

4.
(一)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也因为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一点序文之类;那信的开首说道:“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这就使我更加惆怅。说起白莽来,———不错,我知道的。四年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为了忘却的记念》,要将他们忘却。他们就义了已经足有五个年头了,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这一提,他的年青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像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  相似文献   

5.
自以为对《祝福》一课早已烂熟于胸的我,在一次校公开课上,却料想不到地被学生“将”了一“军”。经过如下:那天上课后,面对着七八个听课“高手”,我先按惯例在黑板上写了“祝福”两个大字,接着又介绍了作者、谈了作者写这篇小说的时代背景,接下来就十分自信地让学生提“问题”。其中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却把我“难住”了。这个学生提的问题是:“老师,小说中说鲁四老爷书房的墙上有一副对联,半副写的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另外半副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但是却没有说写的是啥。您知道那脱落的半副对联上写的是啥吗?”说实在的,讲…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家长座谈会上,无意中听到一段这样的对话:“我们孩子适应能力不行,她老是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我们孩子说他倒是挺爱听也能听懂老师讲的课,可自己一做题就又不会了。”老是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老师的思路是什么?我们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围着我们团团转,一旦离开老师就束手无策?我陷入了思考之中。马上就要开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了,阅读完两遍课文后,我要求学生把他们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写出来,并与我准备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以及课堂上的教学重点作了比较。学生提出的问题:1.文章写了作者在百草园自由自在又充满趣味的生活,和…  相似文献   

7.
每次考试之后,我总要写一份试卷分析。写完试卷分析,再和学生一起对一下试题的正确答案,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一次考试就这样算完了。那学生呢?学生对这次考试的感受是怎样的呢?他们成败的真正原因我能掌握起来吗?突然,一个念头从我脑海闪过,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一写试卷分析呢?说干就干,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同学们。同学们都说好。经过师生的讨论、交流,决定在试卷分析中写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一写这次考试成绩与前一阶段的学习相比取得了哪些进步;二是分析这次考试中的主要失误在什么地方;三是下…  相似文献   

8.
去年冬季,我校开展了“三跳”比赛活动。第二天上作文课,我让学生写这次活动。不到半课时,大多数同学都写好了,原来他们都是仿照习作例文《课间十分钟》掉头换尾誊写在作文本上的。有的还无中生有地写了“爬竿”(我们学校没有爬竿设备)。针对这一问题,我决定利用习作例文,一步一步启发学生写好这篇作文.首先我写出题目“记一次活动”让大家讨论。问:从题目上能看出记什么活动吗?生:看不出来。问:应加上什么才明确呢?生:应加上活动的名称。板书:记一次三跳活动。问:什么叫“三跳”活动?生:跳长绳、跳橡筋绳、踢毽子。问:把这三项活动缩  相似文献   

9.
语文七册6课《避雨》是一篇阅读课文,记叙了作者在一次避雨时遇到了一位公社的女气象员,她的言行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写文章赞扬她对工作的热爱。作者遇到这件事,完全是偶然的。这篇课文写得这样细致入微、亲切感人,使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随机观察的能力。我在教这课书时,就是抓住“教学生学会随机观察”这个重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我大体分作三步进行教学。初读时,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姑娘刚跑进草棚时,不声不响地站在最边上,作者为什么注意到她?作者看到些什么?2.姑娘  相似文献   

10.
师:大家听我把第一小节朗读一遍。 (师读)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浙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也因为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一点序文之类;那信的开首说道:“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这就使我更加惆怅。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正确的仿写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仿写的关键在于掌握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规律,了解三者的内在联系。仿写训练的形式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七种:一、仿写句子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掌握基本句式,并学会使用修饰成分把句子写具体。如"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它的基本格式是:我(人物)-思念(活动)-老师们(活动对象)。这种练习,一是训练学生把  相似文献   

12.
《荔枝》是一篇托物言情的散文,课文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几件小事,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浸润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教学时,应引领学生把心放进文章描述的情境之中,通过咀嚼那些看似浅易实则意丰的语句,去体悟母子间至真至纯的亲情,享受一次心灵的洗礼。一、初读课文,初步感受母子亲情课始,可以播放《妈妈的吻》或《常回家看看》等歌曲引领学生进入体味母子亲情的心境之中。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几件小事,通过这些小事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读书,能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我”对母亲的孝心、思念,母亲对“我”…  相似文献   

13.
“左联”五烈士被难,鲁迅以笔为枪,悲愤地进行战斗,揭露了国民党的法西斯暴行。他先后写了一系列文章:《柔石小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为美国(新群众)作》、《为了忘却的记念》、《白莽作(孩儿塔)序》等。这一系列文章的感情基调大抵都是:悲愤。比较一下这些文章的写作背景,前三篇写于作者惊闻噩耗、悲愤难抑之时,最后一篇写于作者内心情感再掀悲愤波澜之际。唯有《为了忘却的记念》稍有不同,经过两年时间之久,作者的悲愤情感看似渐渐沉静下来,然而一种激越深沉的怀念之情依然…  相似文献   

14.
赵国防 《山东教育》2011,(16):38-39
在小学阶段,分数的认识一共出现了两次,即三年级上学期一次、五年级下学期一次。为何这样编排?两次认识的联系与区别又有哪些?为什么要再度认识分数?究竟要再度认识些什么?再度认识到何种程度为最佳……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通过研究和教学实践,我慢慢对上述问题有了答案,现把自己不成熟的认识呈现出来,讨教于各位。一、为什么要再度认识分数我认为,有两个基本原因:一是学生认知的需要;二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一 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中,当学到“作者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时,我满怀热情地问学生:“你觉得作者对鸟的描述怎样?你喜欢鸟的天堂吗?”有几位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在下面咕哝着:“并不怎样。”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次“挑战”,故意激将他们:“你们能比巴金爷爷写得好吗?”有位学生笑着说:“可以试一试。”以下就是学生写“鸟”的片断,  相似文献   

16.
找准切入点———《记念刘和珍君》例析浙江/毕人柱《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两次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又接着写“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样几乎完全相同的语句接连出现了三次。教学过程中,在让学生找出或直接指明“作品中几乎完全重复的语句...  相似文献   

17.
教育随笔     
我碰过这样的“钉子”:有一次,我检查一个学生的作文是否重抄,不料打开本子一看,这个学生在我的批语旁边写了两个字:“你呢?”我一时不得其解。我的批语最后一句是“字迹潦草,重抄一遍,把字写端正。”我仔细揣摸了一会,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学生的意思:“老师的字不也潦草吗?”我顿时感到刺芒在背,十分内疚。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让学生把作写具体,确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我在教学生把习作写具体时,经常出示两个典型的片断.一个是内容空洞.一个是血肉丰满,让学生认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知道什么是具体,写具体有哪些方法等。如我在一次习作讲评中,出示了习作《下跳棋》的两个片断。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难点为什么课文主要不是写小象,而是写人?二、难』点分析课文以“曼谷的小象”为题,详细写了小象帮助中国司机把陷在泥坑中的汽车拉出来并冲洗干净的经过。写阿玲在一分指挥的过程所用笔墨不多.而且作者发出的两次赞叹字面上都是针对小象而言的。这一切对于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免会造成错觉。加上中年级学生看问题还比较表面,理解能力有限,所以领悟作者表达得较含蓄的写作意图确是一件难事。三、难点突破要突破这一难点,必须以读为本,读、思、讲相结凸口0(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教师指名读全文,其它同学边听边…  相似文献   

20.
一、训练听力 ,培养语感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是一种很好的“说话”训练的机会。我的问话力求做到语句简短、要求清楚 ,并且注意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 ,让学生抓得住问题的要点。上学期我接二年级一个班。一开学 ,我就在说话课上问学生 :“你妈妈 /在什么单位 /做什么工作 ?”一学生答 :“在百货店。”我没什么表示 ,只是把问话重复了一遍。该学生又回答 :“在百货店当营业员。”我仍然没什么表示 ,又一次把问话重复了一遍。学生第三次回答 :“我妈妈在百货店当营业员。”我还是没有什么表示 ,竭力避免有任何暗示。我把学生的三句答话写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