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徐州市区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9月,全国正式实施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新课程不仅是名称的改变,而且在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以及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等学校体育课的改革和发展。新课程实施将近两年,我们通过对徐州市区26所中学的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和教学情况。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体育学习多元评价的可操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学习评价方法。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学习评价评什么、怎样评,事关小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探索新课标下的体育学习评价法,这已经成为当前小学体育教师研究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实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偏差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大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两者陆续出台,但由于教师未能深入学习新课程的内容与标准,正确贯彻和理解体育课程的改革精神,对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还不甚了解,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一些偏差现象。针对目前存在的偏差现象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体育工作者在实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提供一些新思路,促进新体育课改积极而又稳妥地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潘俊杰 《当代体育科技》2020,(3):129-129,131
2011年体育新课程改革标准发布,预示着经过多年试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正式进入到全新的发展时期。这就对学校体育提出了严峻考验,许多一线教师也开始去尝试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创新。为凸显特色,实现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均衡发展,学校体育实施健康课程校本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样也需要制定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单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和初、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都在广泛深入的试验之中。体育教师在领会和实施新课程标准时,对新的课程目标和理念尚需要有一个进一步消化和理解的过程,对新课程标准和理念也还需要进一步向操作层面转化。为了有利于切切实实地推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健康发展,本刊[教学探蹊]栏目,从本期开始,特邀顾渊彦教授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地对体育课程理念逐一进行解读,探索宏观理念如何向微观操作过渡,为广大基层体育教师设计体育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存在问题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体育新课程实施几年来,较好地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体育新课程在继承传统体育课程中许多优秀做法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学习领域、课程资源开发,到学习方法、学习评价等无不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如果结合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研读、反思,就会发现《课程标准》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课程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与同行一起讨论。  相似文献   

7.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就要完成实验,进入实施阶段.而这个贯彻和实施比以往各个新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更加困难,如何将国家的课程标准这个"天"和基层体育教学和改革的这个"地"有机地联系起来是个突出的问题,认为这个联系的环节就是建立"地方体育课程指导方案",就建立"地方体育课程指导方案"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赵丽萍 《体育学刊》2006,13(1):100-102
针对当前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过程中,课堂操作方面存在的一些现象与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认为造成“课改”中一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未能深入学习新课程的内容与标准,正确贯彻和理解体育课程的改革精神,教师的教学习惯与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体育课程标准操作性还有待完善等,井提出了课程改革实践的方向、更新课程标准培训方式、加大教师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修改完善课程标准以及教学研究人员做好课程改革服务等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现出的基本教育理念之一,建立学生新的体育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体育课程学习理念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采用多元的体育学习方式,提高体育课程学习的有效性,促进身心素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减重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就要完成实验,进入实施阶段。而这个贯彻和实施比以往各个新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更加困难,如何将国家的课程标准这个“天”和基层体育教学和改革的这个“地”有机地联系起来是个突出的问题,认为这个联系的环节就是建立“地方体育课程指导方案”,就建立“地方体育课程指导方案”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评价方案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一部分,在新公布的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对课程标准的评价也是只有框架结构。本研究在于将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到具体内容和具体操作方案中。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亟待明确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新课程的内涵,使我们体育教师更新观念,积极投入到教育改革中去,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第一是新课程的性质,即新课程到底是什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  相似文献   

13.
对在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转变,积极地推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发挥体育课堂的成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三维健康”,结合实际分析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怎样更好地更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体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之太是建国后任何一次改革所无法比拟的。2001年,小学的体育课程标准和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出台;2003年,高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继出台,至今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的课程标准均已完成。新课程标准和原教学大纲如果说有什么区别和突破,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放开,其二是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制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推行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情况不尽人意,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文章归纳出制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因素,使体育教育工作者能更好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不断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美体育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目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体育世界》2009,(12):35-36
基于几年来中国体育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的情况,本文以中关体育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目标作为出发点,对比研究两国体育课程标准的差异,通过对美国体育课程标准的比较,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发展与改革提供一个新的视野,同时也希望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分层施教合作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慎 《体育教学》2006,(4):24-25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个性,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但是,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几年来,我们对“农村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分层达标一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将“分层达标”教学与学生合作学习相结合,走分层合作教学之路,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开发差异资源,深入挖掘教育潜能,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育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要求高职学院体育教师充分意识到自己角色的转换。高职学院体育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能否适应要求转换角色和这次课程改革息息相关。体育教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主体,教师要尽快适应新课程标准就必须首先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9.
孟文砚 《体育教学》2009,(11):37-39
回顾江苏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验四年来的历程,我们高兴地看到全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已逐渐步入新境界,广大高中体育教师在新课程实验中有了很多的收获和感想,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全面地总结和反思高中课程改革四年来我们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学习中央7号文件用科学发展观考量我们的学校体育工作,从而探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验中积累的财富和智慧,并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去追寻新课程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根据“理论-实践-理论”方法论,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实践。结果表明,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课程改革,对学生健康有促进作用;同时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