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李震 《山东教育》2005,(13):51-52
上思品课难.上好毕业班的思品课更难,毕业班的学生有个性,加之面临升学。情绪波动大。不少老师怕走进六年级思品课堂,因为课上有的看课外书,有的说话,有的做小动作.有的……纪律一团糟,为此.有些班级索性把它改为别的课。我却不然.我的第一堂六年级思品课别出心裁。上课铃一响,我就夹着一叠纸走进教室,互相致礼后.我就宣布:“下面我们进行一次测试。”  相似文献   

2.
我所在的江苏省高邮市,每年初都要举行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活动。又到了一届赛课日,我不由脸红心跳.思绪顿时飞到2001年的优秀课评选活动上。通过镇、区的两层选拔.我有幸成为市级参赛选手。当时抽签,自己抽中了唐朝自居易的《暮江吟》,不禁欣喜若狂.一堂古诗教学模式课顿时在脑海中浮现:  相似文献   

3.
一天上课前。忽听一位教师反映学生对我的评价:学生都说历史老师讲课很生动.讲起课来眉眼都会说话。听后,我嘴上虽说“我这小眼也会说话?学生太抬举我了。”心里却高兴得不得了。就这样,我喜滋滋地走进了课堂。这节讲的是《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由于学生对我的肯定,整节课.从语气到声调、从板书到表情、从手势到眼神,我都将我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至。从学生会心的微笑、流利的回答.我知道这节课很成功!  相似文献   

4.
我的教学生涯是伴随“课例点评”成长的.我1996年参加工作,“课例点评”也于1996年创设.拜读优秀的教学设计。聆听名家的精辟点评,是我每月的必修课.纵观十年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的栏目更替,“课例点评”以她特有的魅力独树一帜,成为《中数参》的品牌栏目,她以朴素的课堂教学实际,居高临下的点评理念,为广大一线教师开辟了钻研教材教法的实用园地.但玉不掩瑕,在众多的课例点评中,仍有一些脱离实际,不够完美的课例或点评,我不揣浅陋,分别从课例设计与例后点评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课例点评”之“美丽错误”,只期望“课例点评”栏目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5.
欠课风波     
井绪军 《山东教育》2010,(12):21-21
“老师!”课刚上完,我还没有走下讲台,胖胖的凯奇就举着手,边喊着边朝我急步走来。我微笑着看着他,以为他要问我问题。“老师.上个星期您使用了一节微机课.什么时候还啊?”“上个星期?”我一时有点发蒙,  相似文献   

6.
我的学习成绩很差。本打算“熬”到初中毕业.不再上学.可父母硬逼着我来到了职高。尽管每堂课开始的时候,我总是努力让自己专心听讲,但是,时老师所讲的课,我总是满脑疑问.不知所云,就像听“天书”:现在我对学习已失去了兴趣.作业也懒得交,甚至想逃课。班里许多同学和我的情况类似,想退学,又怕伤父母的心。我很苦恼,听不懂课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小萱有约     
问:我语数外成绩平平,可对历史、地理等科目更感兴趣,这些课我的成绩都很好。但是.妈妈对此总是不以为然,要求我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主课学习上,副课差一点不要紧。(怀宁巍巍)  相似文献   

8.
常听爱酒的人说:“冬天的一壶烧酒有温度,喝下去温润全身,热情四溢;琅琊台有烈度,喝下去跌宕起伏,壮怀激烈;茅台有厚度,喝下去浓郁醇厚,回味无穷……”课犹如酒,个中滋味,需细品斟酌.正是出于这种对课的追求,促使我抓住每一个欣赏各类型课例的机会.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当一个个鲜活的课例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的思绪也不断起伏,各种观点与我之前的观点不断产生碰撞,激发起我的再思考,追寻思维之魅的高中数学课堂究竟“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9.
教育点滴     
刘凤英 《湖南教育》2005,(13):16-16
一天下午.课堂里有几个学生睡觉,但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听课很认真,精神也很好.迟到的不多。课结束时.我真诚地袁扬他们:“夸天上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迟到的少了、睡觉的也少了。听其他老师说不愿意上下午的课。但在你们班上课我感觉很好。”接下来几周.我上课时仔细观察,不断地发现她们的闪光点,并赞美她们。课堂气氛逐渐活跃。我发现无论是学生还是我自己.下午上课时都精神振奋,情绪激昂。  相似文献   

10.
我在教人教版教材《语》七年级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前,正好读了《中学语教学》(2004.11)尹子彬的一篇章《“绿色蝈蝈”到底为何物?》。该对课中的蝈蝈进行了大胆的质疑.指出它与人们日常见到那种会鸣叫的蝈蝈不同,而更像是螳螂。我仔细地阅读了课、教参,也有同感,只是基于教材编写人员给尹子彬的回信“译难断正误,专家也说不清是非,只有等待日后进一步考证了”.我便将错就错地来教这一课。  相似文献   

11.
把耳朵叫醒     
最近这两周,辅导区开展“青春杯”教学比武活动,听了近30节课。在低年级语课上,常听到这样的句子:1.雨点落在房顶上,在瓦上滑滑梯。2.我听到了池塘里鱼儿的悄悄话。3.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4.河里的水很活泼。5.我要给太阳公公打电话。……我被这些生动活泼、精灵飘逸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感  相似文献   

12.
王作槐 《甘肃教育》2005,(12):20-20
一般来说.聪明的学生都能读好书。但我们发现.个别智力很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并不好,而有些智力中等的学生却成绩优异。我们也常听到学生说:“我最爱上XX课”、“最讨厌上XX课”.爱上的深成绩就高,不爱上的课成绩就低,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就是“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军 《江苏教育》2007,(3):58-58
离上课还有10分钟。我正在办公室反复斟酌着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这时.班长走了进来,“老师,今天的语文课,能否向你借10分钟?”“借10分钟?”我疑惑不解地望着他。“学校要举行演讲比赛,我不知道该选谁去.想利用这节课一点时间让大家推荐一下。”原来是这样.尽管我心里还是有点舍不得,因为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我已安排好了,时间紧,要教的内容可不少。但望着他那充满期待的眼光,我还是答应了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笔者听一堂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3.3.2节时,对教材中的一道几何概型课例的教学,引发我很深的思考,以下是我的思考与改进的做法,以求抛砖引玉,为新课程改革在课例教学中能很好自我实现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多次观摩《香菱学诗》教学的展示课、比赛课、评选课.其中有这样几种“教学内容的确定”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提出的具体背景 1.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期间,我听过的86节数学课。 在我听过的这86节数学课(有随堂课、校级优质课、区级公开课、市级公开课、市级优质课、科研研究课)中,当下课铃声响起,拖堂或者无法完成任务的课有35节次,占调查总数40.7%;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有32节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我除了当校长兼书记任班主任教语文课外,目前还有38项社会兼职。近13年来,每年都有四个月以上时间在外出席各种会议。人是环境的产物,这样的环境.使我热衷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课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自学。提倡自学,减少讲解,并不意味着讲读课可有可无.可以敷衍了事。我和学生都很重视节数不多的讲读课.想方设法提高讲读课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线教师,一直以来,杂志上的课例及点评是我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主要助手.每一次要上公开课或是评优课,我都会翻阅大量的杂志,专门看看其中的课例及相关的点评文章,从这些优秀的课例中汲取精华,为己所用.今天看到贵刊2006年第7期刊登的“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课例(一),突然想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融入到对这节课的评析中.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贵刊的《课例点评》栏目我每期必认真阅读,总是有选择地吸收和利用.但是有一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就是好多优秀的教学设计无法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有效的使用.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农村普通中学,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到目前为止只有电子备课室,真正的多媒体教室正在筹建中;二是我们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大量优秀课例的教学设计拿到我们课堂上使用并不合适.而读完安凤吉老师的课例后,忽觉眼前一亮,尤其是三个预案很有特色,自己恨不得马上活学活用.恰逢学校让我开学初上一节示范课,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节内容,并灵活地运用了安老师的教学设计.实施的效果比预期的目标更好.下面结合自己上这节课的体会对安老师这节课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袁宝 《山东教育》2005,(34):28-28
学完《詹天佑》一课.我让学生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第二天上课.我便检查背诵情况。不错,多数学生都能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了下来。还有一个叫袁野的同学没检查,他可是我们班的老大难,总是背不过书:为了激起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前我曾单独找他说:“这一课.你挑选一段接简单的背下来就行。”他答应了下来。我想:他应该准备好了吧。于是点了名让他背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