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05—2010年全国20个城市科技进步监测数据,应用面板数据模型与聚类分析方法,分析20个城市科技投入的产出特点。结果发现,全国科技活动人力投入与财力投入的产出弹性相近,但不同城市科技投入的产出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数据聚类表明可分为六种不同类型。实证分析各类城市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和弹性,认为20个城市不但要关注科技投入的数量,更要关注科技投入的结构和资源配置效率。根据结果对不同类别城市科技投入和产出的调整及促进科技进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WTO与我国科技投入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加入WTO后,由于受《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等条款的限制, 政府科技投入方式和水平将受到影响。本文首先分析我国现有科技投入政策与WTO条款的冲 突。然后,结合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取向,讨论我国科技投入政策调整的原则与策略。最后 ,文章对政府科技投入政策中要把握的两个关键因素,即政府科技投入的比例与方向提出了 建议。  相似文献   

3.
政府科技投入的国际比较及启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投入是衡量一国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科技创新的必要保障。为了更好地总结政府科技投入的国际经验以为我国提供借鉴意义,笔者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为参照对象,对政府科技投入规模、科技投入强度、科技投入结构以及科技投入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政府科技投入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启示,为我国政府科技投入政策的调整以及科技投入管理方式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揉和集中协调型的政府科技投入管理模式和虚拟五力模型的企业科技投入管理模式,联系到政府对企业的引导以及科技投入监管等问题,综合而成适合甘肃省情的科技投入管理模式.从政府主导和引导两个层面入手,从职能导向、制度建设、资金扶助、税收激励和金融支持五个方面综合考虑设计上述管理模式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我国政府科技投入绩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对于科技投入的宏观政策制定与微观资源配置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政府科技投入的增幅速度受经济增长等因素的制约,故提高现有投入资源的配置效率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为例,重点研究和解决两个问题:1)分析我国政府在六大科技计划项目投入的总体趋势特征,以折射出我国当前政府科技资源的投入绩效水平;2)对于当前政府科技投入绩效从宏观、微观、制度、区域四个层次得出基本的结论,以探索提高政府科技投入碛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扩大政府科技投入正逢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出现了令人欣慰的大幅度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政府投入在科技总投入中份额偏低,科技支出结构不合理,科技投入与我国所处阶段不适应等矛盾依然比较突出,表明当前我国亟需增加政府科技投入,以推进科技、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当务之急是加强科技投入立法及其执行的刚度,通过深化事业单位特别是科研机构改革改善政府支出结构,探索政府科技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等。  相似文献   

7.
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政府科技投入结构的分析框架和指标,运用1991~2005年的数据对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科技投入结构演变和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投入不积极导致政府科技投入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中央财政支出对科技投入的弹性要大于地方财政,同时中央政府科技投入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的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在地方政府科技投入绩效管理中引入标杆超越的原理,并结合青岛市近年的科技投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提供一种提升地方科技投入绩效的新思路,以推动地方科技事业的发展,此法亦可适用于其他同类城市提升科技投入绩效。  相似文献   

9.
金融支持、政府与企业投入的科技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国科技投入与产出的省市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比较了金融机构贷款、政府与企业投入对创新的效率。研究发现,从全国看,政府科技投入的创新效率最高,而且每年都在稳步提高;企业科技投入的创新效率次之,处于小幅稳定波动状态;金融机构贷款的创新效率最低,看不出增长的趋势,但波动在缩小。从地区看,政府科技投入效率和企业科技投入效率东部比中西部优势明显,西部地区金融机构贷款效率已经赶上了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政府投入效率和企业投入效率也超过了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选择财政科技拨款额作为投入指标,发表科技论文数量、专利申请授权量、技术成交额以及人均GDP增长作为产出指标,以河北省主要城市为例,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相符,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府科技投入对其他科技投入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Agosin和Mayer(2000)投资模型的修正,建立科技投入模型,分析政府科技投入对其他科技投入的挤入挤出效应;在深化模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科技投入对其他科技投入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科技投入对其他科技投入具有挤入效应,但并不显著;中央政府的科技投入对挤入效应的贡献大于地方政府的贡献;政府对大学的科技投入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对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的投入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分析山东省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现状,发现金融危机下政府科技投入出现回落。通过定量分析表明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与自主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金融危机下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自主创新绩效的"杠杆效应"更加显著,那么加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的R&D投入模式对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科技投入需求分析和投入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在分析山东省科技投入和科技进步现状的基础上,对21世纪初期山东省经济增长对科技投入的需求进行了定量测算,论证了山东省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的可能性,提出了建立由政府,企业,社会组成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企业科技投入与产出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科技投入是国家科技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利用2000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科技投入的数据,从政府科技投入中的机构偏好、政府投入的科技活动经费在不同行业中的分布、不同行业对科技活动的依赖度及企业科技投入的强度、不同行业科技活动与技术创新的产出与贡敲等四个不同的观察分析点对企业科技投入与产出进行了分析,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江苏省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全省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全省R&D活动内部支出”这2个关键性的指标来代表科技投入,以全省GDP、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代表经济增长,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和全省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做代表研究政府科技投入对社会科技投入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对陕西省研发经费投入规模以及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陕西省企业和政府研发投入最优比例的研究,发现陕西省政府研发投入占比较高,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增速很快,但企业所占比例偏低,陕西省企业还未成为真正的科技投入主体和科技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17.
省区层面中央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占政府资金的比重、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的比重两个指标,分析了省区层面的中央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结构模式,并运用面板数据对中央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对地方科技投入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据此提出构建国家科技资源与地方科技资源双向优化配置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GZ市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及科技投入绩效状况,构建了GZ市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GZ市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及其绩效指标历史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科技投入和绩效指标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GZ市政府科技投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关联度高,而与科技直接产出、科技进步环境改善方面的关联度不高的结论。为地方政府科技财政投入决策、提升政府科技投入绩效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78—200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政府科技投入是引起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1978—2008年间,政府科技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0.48%,表明政府科技投入一定程度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作用还不是很大。要加强政府科技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促进作用,不仅要关注增加政府科技投入的总量,还要重视优化政府科技投入的结构和提高政府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各种科技要素投入和各种科技产出对品牌资产的不同影响,以连续5年进入中国500强企业中的86个企业为样本,分别用科技创新的投入和产出维度与品牌价值做多元回归,结果表明,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都正向影响品牌价值,其中研发经费投入存量、研发人员投入存量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都正向显著影响品牌价值,但研发人员投入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三种专利产出也都显著正向影响品牌价值,且质量高的专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