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利用1999-2005年省际工业面板数据,对外资企业对中国民营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外资企业对民营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经济发达程度也对技术溢出产生正面影响:技术差距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当中外企业技术差距大于临界值时,技术溢出效应无法发生,而在技术差距小于临界值时,技术差距越大,溢出效果越显著;人均资本小的民营企业能从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中得到更多好处,原因在于这些小规模的民营企业更能适应市场变化,通过与外资配套加快了技术的溢出;外资参与程度越高,技术溢出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运用我国1991-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与区域技术差距的“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FDI技术溢出在我国存在显著的技术差距“双门槛效应”,一定的技术水平是充分发挥FDI溢出作用的前提,技术落后地区对溢出效应的吸收还不够充分;同时FDI溢出的边际效用随技术水平的提高递减,技术发达地区自主创新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3.
国际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但其作用机制在我国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并不相同.本文使用2003—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估算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技术溢出促进经济增长的转折点.结果表明: 沿海地区的技术溢出转折点显著高于内陆地区水平.但是由于吸收能力的地区差异,综合吸收能力增强提高了内陆地区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由促进转向抑制的阀值,而沿海地区技术溢出转折点降低.在此基础上,通过双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检验了影响国际技术溢出的各种吸收能力因素的门槛特征,从R&D强度、经济发展、金融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人口老龄化和制度因素6个方面分别测算了最大化正向技术溢出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门槛值,发现各吸收能力因素对国际技术溢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非线性的,即吸收能力因素介于两门槛值之间时,才能最大化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选取2008—2016年中国制造业15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验证FDI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并建立基于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FDI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 FDI对我国制造业存在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2) FDI技术溢出对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吸收能力在FDI技术溢出影响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我国1991-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对我国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揭示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等变量存在单门槛效应,技术差距存在双门槛效应,再用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说明了这些变量的门槛区间决定着FDI溢出促进各地区技术进步的效果差异,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构建技术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的整合框架,探析基于吸收能力门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机制;收集我国30个省份高技术产业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测度产业集聚与FDI溢出效应大小,检验并测算其各自的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1)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大于FDI的溢出效应;(2)追赶企业与内资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跨越特定门槛才能有效利用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3)研发经费与研发人员引致的技术吸收能力门槛存在区域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吸收能力、促进并利用技术溢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构建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的整合框架,探析基于吸收能力门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机制;收集中国高技术产业2000-2016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测度产业集聚与FDI溢出效应大小,检验并测算其各自的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1)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大于FDI的溢出效应;(2)追赶企业与内资企业的吸收能力跨越特定门槛,才能有效利用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3)研发经费与研发人员引致的吸收能力门槛存在区域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吸收能力、促进并利用技术溢出的有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国有和非国有部门的自主创新效率变化和分解,并按所有制结构分组检验FDI质量特征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高技术产业非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效率增速显著快于国有且增长源泉存在显著差异。非国有自主创新变化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率和要素配置效率的快速增长,国有部门主要源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升。(2)FDI质量特征和所有制结构会直接影响FDI对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的程度甚至方向。外资技术含量、盈利能力有利于FDI对自主创新的正向溢出,平均规模不利于FDI对自主创新的溢出,但是这种影响仅仅表现为对国有企业的促进或限制,非国有企业并没有受到影响。FDI本地化程度是唯一对非国有企业产生显著正向溢出的外资质量特征。(3)外资数量与质量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在不同部门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内资经济“异质性”视角出发,利用2000-2007年江苏省分行业面板数据,动态考察了FDI对江苏内资企业的行业内与行业间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FDI的进入,对江苏省内民营企业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而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却不显著,FDI通过后向关联溢出促进了民营企业产出的增长,但对国有企业产出增长的影响却为负.其原因在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不同的产业选择与产品定位.后向关联溢出是比水平溢出更重要的溢出途径,民营企业是比国有企业更重要的技术溢出的吸收主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00—2007年江苏省分行业面板数据,考察了FDI技术溢出对江苏民营制造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民营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年均增长率7.7%,技术变动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根本原因;行业内水平技术溢出、前向关联溢出和后向关联溢出通过促进技术变动,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技术效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后向关联溢出能显著地提升纯技术效率,而水平技术溢出则有利于规模效率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开放式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利用外部技术有利于增强创新能力,但我国汽车企业经历了60余年大规模、全方位的技术引进,广泛采用了由外而内的开放式创新实践,仍然未能建立起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学术界对这一产业实践背离理论的现象还没有进行系统回答。在开放式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中,对吸收能力的系统定量研究不足。本文结合汽车产业特征构建了我国汽车企业开放式创新、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论框架,提出相关假设。选取我国6家国有和6家民营汽车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Bootstrap软件对假设进行了简单中介检验和多步中介检验。实证研究发现:开放式创新不直接作用于企业的创新绩效,而是以现实吸收能力为中介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影响路径为“创新理念→开放程度→潜在(现实)吸收能力→创新绩效”。本研究丰富了开放创新理论,并对企业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探究产学研合作、国内技术购买、国外技术引进3种知识获取方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从各省份看,3种知识获取方式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产学研合作、国内技术购买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中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国外技术引进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从省份组群看,3种知识获取方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创新能力组群中的吸收能力在产学研合作、国内技术购买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而高、低创新能力组群中的吸收能力在各知识获取方式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均不存在中介作用。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知识的企业吸收能力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艳秋  王向阳  靖续迪 《情报科学》2008,28(11):1622-1629
在对企业吸收能力内涵、构成等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人才市场供给、企业知识共享、新技术利益驱动、技术溢出、竞争机制以及生产要素供给的变化六个方面对企业吸收能力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从知识获得、知识消化、知识转化以及知识利用四个层次对企业吸收能力进行剖析,揭示企业吸收能力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FDI技术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与基于技术水平的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东道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对FDI的技术溢出有明显促进作用,表明吸收能力的重要性。但当东道国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FDI的溢出效应则开始减弱,即吸收能力与溢出效应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我国1998—2008年30个省级行政区域本土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测度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指标,应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外资研发对我国本土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及其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外资研发对我国本土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效应与外资研发在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分布格局一致,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梯度特征。针对实证研究结论,为促进我国本土企业从外资研发中获得更多技术溢出、提升我国本土企业的产品创新绩效,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7~2007年全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国有及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与非国有化水平、市场化程度、开放程度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对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有显著影响;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提高了国有企业负债水平;市场化程度和开放程度的提高,降低了国有企业负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