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游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晖 《科教文汇》2010,(36):125-125,144
以学生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多年来极力倡导的基本原则,但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并不到位。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找到一条能够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乐于做主体的途径。笔者认为,游戏是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因为"游戏观"建立在人的本性之上。众所周知,在本质上,人都有好乐的天性,游戏就是乐的形式之一。而人的任何活动,只要与人好乐的天性相切合,就没有不成功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之者。"充分揭示了"好之"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秀 《科教文汇》2013,(20):148-149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习我国母语的首要课堂,因此上好课,最大限度地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便是需要我们每位语文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心理上要与孩子接触,情感上要与孩子产生共鸣,方法上要对孩子有吸引力,呈现出一种孩子"乐学",教师"乐教"的语文课堂形式。  相似文献   

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生活中,人们喜爱的事物各有不同,但其原因应该是一致的:对象能引起他们的心理愉悦,因而表现出对所喜爱的对象的浓厚兴趣,以致在行动上热情执著,进而在思维上表现出某种快捷和感悟。可见,兴趣是求知获益的先导,是学习的动力。作文教学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习兴趣是个老话题,孔子告诫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老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  相似文献   

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即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为之努力而不知乏味,作者结合教学经验就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出了在课前、课中、课后采取的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人从事多年的中学物理教学,在教学中体会到,部分学生对学习物理有畏难情绪,因此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叶圣陶先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是学好语言的关键。兴趣能激起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快,但他们动性大,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学习难以保持长久的效应,因此,如何激发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来增加知识的趣味性,让同学们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成为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赵昌栋 《科教文汇》2010,(35):111-11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是学生求知欲特别强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广泛科学的兴趣,对于今后人生道路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往往是辛苦的,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中做了几个方面的叙述,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生活中,人们喜爱的事物各有不同,但其原因应该是一致的:对象能引起他们的心理愉悦,因而表现出对所喜爱的对象的浓厚兴趣,以致在行动上热情执著,进而在思维上表现出某种快捷和感悟。可见,兴趣是求知获益的先导,是学习的动力。作文教学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张雪莉 《科教文汇》2014,(19):120-121
由于基础原因,我校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多,难免对英语产生畏难情绪。如何帮助学生减轻对英语的畏惧感并热爱英语学习是新时期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疯狂英语”理念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而此理念和英语教学的切入点则更值得我们深思。本文通过“疯狂英语”理念在不同课型中的运用来阐述如何激发学生对英语的热情,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方显跃 《科教文汇》2011,(32):67-68
作为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文化教育中,语文教学有着难以替代的关键作用;但由于现有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僵化、教学内容陈旧,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本文提出通过经典导读,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中“导”的策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束艳红 《科教文汇》2011,(36):117-117,208
教师在"学案导学"教学中的"导"大有学问。它既包括新课之"导"、问题情景之"导"、学习过程之"导",更包括学习方法之"导"、思维方式之"导"、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助之"导"等等。总之,"导"贯穿于教和学的全过程,应该说"学案导学"教学中的"导"是一门值得探究的学问和艺术。  相似文献   

14.
金柱 《科教文汇》2011,(24):123-124
课堂是思想与思想的激烈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真诚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精彩对话,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用热情、汗水和生命去拥抱。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应该秉承"用活"教材、"激活"情感、"教活"学生的教学理念,借着新课改的东风努力优化教学,让学生真正"能动"、"会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刘成志 《科教文汇》2011,(30):132-13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力倡导"质疑"、"探究"的精神。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反思被看做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我们要不断丰富教学反思的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案例教学在教学论中的有效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艳华 《科教文汇》2011,(19):56-57
师范院校以授受式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论的教学效果处于尴尬境地,教学论的应然价值并未充分显现。在教学论教学中有效运用好案例教学,对提升师范生教学理论素养及教学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数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和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俊峰 《科教文汇》2011,(18):107-108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如何培养中学生对数学的兴起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本文在分析中学生数学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提高教学效率与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8.
张琴 《科教文汇》2011,(29):77-77,89
本文根据中学生的性格特征,借鉴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的思想,分析现如今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变化特点,探寻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新变化和新需求,重新审视与改进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学生喜欢语文,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许翠红 《科教文汇》2011,(24):30-31,111
苏北农村学校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都是农民,他们为了生计长期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没有太多的文化,即使在家也无力应对孩子的教育。所以说现在苏北农村学生的教育中缺少最多的是家庭的关爱。长期缺少家庭关爱的学生学习成绩会下降,而且越来越差。一直以来无论学生家长还是社会都把责任归咎于老师:"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我对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现状,不仅需要会教的老师,学生更需要的是家庭关爱教育,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以及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20.
庄跃峰 《科教文汇》2014,(16):100-100,126
针对传统“填鸭式”等教学模式,较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丧失发散性思维及创新意识等问题,为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中的需要,提出了一种“教研一体化”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教学为基础、科研为支撑、寓教于研、教研融合,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