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报纸副刊,有一种常见的解释是这样的:报纸上刊登新闻、评论以外的发表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等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最常见的是文艺副刊,此外还有各种专题性副刊,如国际副刊、科普副刊、周末副刊等;作为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副刊不同于新闻版.  相似文献   

2.
解放日报《朝花》副刊是1956年9月20日创刊的.刊头"朝花"两个字采用了鲁迅的墨宝.报纸副刊,是中国报人的一个独特创造.在中国报业史上,副刊是一份有影响的报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著名的报纸一定会办出著名的副刊,著名的副刊也一定能提升报纸的品位.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报纸副刊迎来了空前繁荣和创新的局面.一些办得好的报纸,都在副刊上用力多多,一些办得好的品牌副刊,甚至成为读者订阅报纸的理由.办好副刊,已成为新闻界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时代,报纸副刊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梳理报纸副刊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下发展困境,从媒体融合视角,探析报纸副刊融合传播的转型策略.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实现全媒体表达,是报纸副刊突围重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杜京 《传媒》2015,(10):32-34
副刊是中国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区别于新闻版面和栏目的传播形式.中国报纸的副刊起源于清末,早期报纸副刊的内容主要是小说、杂文、笔记等,多为闲情雅致的“消闲文字”.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运用报纸进行革命宣传,开始将副刊用于配合新闻版面的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5.
报刊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重视报纸副刊,历来是中国报纸的优良传统.然而,随着现代传媒业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日益丰富,副刊在纸质媒体中的地位和功能日渐萎缩.面对这种困境,如何办好报纸副刊成为传媒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特质性"的副刊可以探索出许多新路子,摆脱报纸的同质化.所以,副刊并非人们茶余饭后的点缀,它亦有其文化自觉与价值.日前,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丁振海就"报纸副刊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6.
报纸文学副刊整体式微 报纸副刊的历史已有100多年,"五四"时期、上世纪30年代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前20年,报纸副刊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为各家报纸不可或缺的版面,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新文学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那时的副刊,基本上都是文学副刊,其品位成为报纸品位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冯并先生在其专著<中国文艺副刊史)关于副刊的本体,认为"副--佐于报纸,副而成其为刊--有相对独立的编辑形态".此其一.其二,副刊有整体上的文化或文艺的色彩.由是观照,报纸副刊的传统正在淡出我们当下的生活和当下的报业,所谓淡出,说的是传统的副刊精神正在丢失.现在的报纸副刊,细读下来,总感到时尚有余、文化不足,消费有余、精神匮乏.报纸副刊传统的淡出是基于对传统副刊的一个判断.  相似文献   

8.
在一些人的眼里,做报纸副刊编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需将别人的成品拿来,用红笔在上面圈圈删删,就大功告成了.然而,这些只是表面现象,做一名合格的报纸副刊编辑,绝非易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些报纸副刊编辑,很多人成了大家、名家.<申报>、<大公报>等报纸的副刊在全国具有难以替代的影响力.这些报纸的副刊,对正刊来说,所起的已不是绿叶衬红花的作用,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独放异彩.一张报纸的副刊能办到这种程度,当然是编辑的功劳.只有高素质的编辑,才能办出让读者喜爱的副刊.  相似文献   

9.
报纸副刊,是常见于各种报纸区别于新闻的版面和栏目,是报纸的延伸和补充.报纸副刊作为我国报纸的一个特色,自从创立至今的百年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是副刊传播新闻、反映社会、服务生活、提供娱乐的基本功能始终未曾改变.当今以营利为目的的报纸进入厚报时代,受众细分,为了吸引读者购买阅读和吸引广告商投资,也为了和新兴传播媒体争夺受众群特别是年轻受众,版面内容越来越丰富.报纸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副刊的发展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盛期,对报纸激烈的竞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闻招客,副刊留客",虽然可能有失偏颇,但较为准确地表明了报纸副刊对于报纸本身的重要意义.本文试析副刊自身固有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来论证副刊对报纸策划的影响、对编辑的要求等,这对现代副刊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尝试从潮汕报纸副刊的角度来探究潮汕近现代报刊史.从清末民初时期潮汕报纸副刊性文字的出现开始,对清末至建国前十多种潮汕报纸副刊进行重点介绍,并按时间顺序列举概述了各年代的潮汕报纸副刊.  相似文献   

12.
著名报人赵超构先生曾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在现今的传播环境下,有学者认为现代副刊只是大众世俗的集合体.而笔者认为,在副刊新闻化的背后,文艺性仍然植根在副刊广阔、富饶的沃土中.  相似文献   

13.
1872年创刊于上海的《申报》通常被看作是中国报纸副刊的肇始者,它也开创了中国报纸140年来"凡有报纸必有副刊"的传统.报纸副刊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纵观中国报纸副刊自近代产生、发展至今的状况,可以看到它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报纸副刊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如何推进报纸副刊的创新与发展,发挥报纸副刊应有的文化功能,激发文化创造的活力,满足读者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回顾历史,作为一种新闻文化的传统精神资源,五四时期的<晨报副刊>,<民国日报·觉悟>、<时事新报·学灯>等著名报纸副刊至今仍有其独特的价值.这些报纸副刊启蒙大众,传播新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以上述几家副刊为个案,探讨这些副刊的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大报纸为了占有一席之地,都争相在副刊上下足工夫,将报纸副刊看作吸引读者、留住读者的一个有效手段。1.副刊要贴近报纸的整体特色。楚天都市报的副刊形成  相似文献   

16.
裘春霞 《新闻窗》2007,(4):108-109
现代报纸副刊的演变速度可以说是飞快的,特别是以都市生活类报纸为代表的现代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使报纸副刊理念与传统报纸副刊理念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出现,丰富了报纸副刊的内涵,给报纸副刊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在发展、创新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近年来,作为报纸传统的补充类版面的副刊,地位显著上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副刊也要讲导向.进入2017年,当媒体融合步入深水区时,面对读者减少的现状,有的报纸转型新媒体,有的报纸减少或取消副刊进行瘦身.可是,报纸副刊展示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在传播知识、启迪思想、传承文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有不少报纸把办好副刊作为留住读者的重要手段.副刊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笔者结合《漯河日报·晚报版》近几年的实践,谈谈对副刊传播正能量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报纸文学副刊萎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些报纸索性将副刊一刀砍掉.副刊的留与不留,最终取决于报业管理者的办报理念,但笔者以为,保留副刊对提高报纸的影响力,还是有其特殊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全国60余家报社的副刊编辑参加了会议。中宣部副部长王晨到会发表了重要讲话。 王晨充分阐述了报纸副刊在报纸中的重要作用,肯定了副刊工作取得的成绩。报纸副刊的地位一向很重要,报纸不能没有副刊。他指出,副刊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民主革命时期报纸就有副刊,李大钊、鲁迅很多文章都是在副刊上发表的。中国报纸和外国报纸有所不同,其中重要一条就是重视副刊。中国报纸副刊既有光荣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又有很多改革创新,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报纸副刊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群众中产…  相似文献   

20.
浅论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报纸副刊的演进变化速度可以说是飞快的,这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特别是以都市生活类报纸为代表的现代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使报纸副刊理念与传统报纸副刊理念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出现,丰富了报纸副刊的内涵,给报纸副刊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在发展、创新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