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之涣的得意之作,关于这首诗有两个有趣的故事。一唐开元中,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齐名。一日天寒微雪,三位名盛一时的诗人来到一个叫做“旗亭”的酒店饮酒。店中有十多个女伶陪酒唱曲。三  相似文献   

2.
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被誉为千古绝唱。全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关于这首诗,曾流传着三段逸事:  相似文献   

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科学链接古人说:"春风不度玉门关"。为什么古人这样说?因为在他们的眼中,玉门关关内关外的景观环境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唐代浩如烟海,灿若繁星的七言绝句中,这首《凉州词》历来脍炙人口,被人誉为唐代诗歌的压卷之作。《全唐诗》中作者仅存六首,而此诗之所以千古流传,确实因其富有自己的艺术特色,独具一格,别有风致。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王之涣流传下来的诗歌仅六首,但都脍炙人口。其中的一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被人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这首诗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易“河”为“沙”,“远”为“直”。初看两句有相似之处,因为从远景来说,都有洁白的云彩,晴明的天光;从近景来看都有辽阔的地面,荒凉的景色,体现出边塞的风貌。  相似文献   

6.
清代慈禧太后平日养尊处优,附庸风雅。一次命一位书法家进宫题扇,写的是王之涣的《出塞》诗。原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是,这位书法家因一时疏忽,竟写漏了一个“间”字。慈禧太后看了大怒,喝令左右把书法家给砍了。书法家情急生智,叩头解释道:“太后息怒,我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写的一首诗啊!”说完提笔断句为:“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看罢,转怒为喜,免了他的罪,还有不少赏赐。巧改标点保性命@方也  相似文献   

7.
一、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全唐诗》卷二五三著录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中第一首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云: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全唐诗》在“远”字下有注云:“一本次句为第一句。‘黄河远上’作‘黄河直上’。”按照此注,这诗即为: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直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这样,这首《凉州词》在内容上就出现了两种文本,我们姑称前者为甲诗,后者为乙诗。又,闻一多《唐诗大系》录是诗时,第四句的“春光”作“春风”,如此,这诗就又出现了第三  相似文献   

8.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相似文献   

9.
<正>王之涣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评论:得,玉门关是个坎儿,王大诗翁吹不过去,李大师翁一吹就过去了。李白说:"欲折月中桂,持为寒者薪。"杜甫说:"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评论:上学时老师告诉俺们,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可这两句俩人掉个儿了,诗人标签难贴啊。王藉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相似文献   

10.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①一片孤城:一片,犹言一座,在这里有形容城小、孤单之意。孤城,指玉门关。②万仞:形容极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古人以八尺  相似文献   

11.
(一)相传,有一次乾隆皇帝命纪晓岚书写折扇,写的是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书毕,乾隆看了看折扇,说:“这首诗你丢掉了一个字。”臣子奉命为皇帝写字,如此粗心大意是有罪的。纪晓岚接过扇子一看,果然将首句的“间”字漏写了。但他稍动脑筋,便镇定地说:“没丢字,我写的是词不是诗。”乾隆吃惊地说:“如是词你读来听听。”于是纪晓岚看着扇子读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乾隆听罢,哈哈大笑,举起大拇指夸奖道:“聪明得很,狡猾…  相似文献   

12.
“黄沙直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的《凉州词》(诗题又叫作《出寨》)是千载流传的名篇,曾被誉称为唐代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但是,千余年来,这首诗的首句往往被传诵为“黄河远上白云间”,而人们在引用和理解这首诗时,往往又注重形象思维,而忽略了逻辑思维,以至未能很好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曾被人誉为七绝压卷之作。“旗亭画壁”的故事,就有对这首诗的佳话。传说它是歌女中最美貌的一个唱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怒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前两句写诗人所见的景象。意思是说:那源远流长一泻千里的黄河,蜿蜒曲折一直伸向高远的云天;一座孤零零的城堡,在高山峻岭的环绕之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旷远荒凉的  相似文献   

14.
王之涣(688——742)凉州词“黄河远上”一首,明清以来,评价很高,现在被选入许多诗文选本和课本。诗曰: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本文打算重新评价这首诗。 诗的文字颇有异同:“黄河远上”或作“黄沙直上”,“春风不度”或作“春光不过”;有的本子连题目也不同,不是《凉州词》而是《出塞》。其中最关紧要的是“黄河”对还是“黄沙”对。唐芮挺章《国秀集》编成于天宝三载(744),是收载此诗的最早选本,诗中作“黄河”。黄河源头在我国西北,玉门关、凉州(今武威)也都在西北,作“黄河”,诗句的内在联系以及同“凉州词”这题目的联系,都显得密切,全诗在艺术上也就和谐统一了。  相似文献   

15.
《广西教育》2013,(5):97
本刊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从明天学校的操场上传来的琅琅读书声,也是南宁市明天学校经典诵读、国学教育大讲堂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6.
一千多年前,在繁华的盛唐,王之涣曾唱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而名留千古;一百多年前,苍茫的大漠上,左宗棠曾栽下无数柳树,想让杨柳无怨,想让春风度过玉门关。可是悲凉的歌声并未散去,“左公柳”也似乎没起多大作用,春风依然未度过玉门关,甚至连唐时的首都长安也度不过了,只是如今没几个人愿唱“春风不度古长安”罢了。  相似文献   

17.
蒋光宇 《下一代》2013,(8):30-30
清朝末年,有一位书法家奉命给慈禧太后题扇面,写的是唐代诗人王涣之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也许是因为紧张,也许是因为疏忽,这个书法家竟漏写了一个"白云间"的"间"字。不用多说,诗中不可能使用标点符号,因为当时还没有。慈禧看后勃然大怒,认为是故意戏弄自己没有学问,要判这个书法家死罪。这个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说:"老佛爷息怒,这是我借用王涣之的诗填写的词  相似文献   

18.
《郴县教育散记》发表以后,引来一片赞扬声,也有同志叹息:“唉!郴县是郴县,本地是本地。我们这里党政领导不重视教育,报刊上先进典型报道再多,也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啊!”这种怨言,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群众要求开创本地教育新局面的迫切心情。无庸讳言,有些地方党政负责同志对教育的认识,确与中央的要求相距甚远,实在令人心焦。不过,埋怨毕竟不是办法呀。若要“春风常度玉门关”,还得设法促进当地领导象郴县同志那样去重视教育、狠抓教育。  相似文献   

19.
1.清朝末年,有一天,一位书法家奉命给慈禧太后题写扇面。写的是唐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刃山。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相似文献   

20.
寻找春天     
黄心雨 《初中生》2012,(5):45-46
正"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这是我们通常看到的描写春天的句子,但是我们可曾感受过、触摸过春天?我们真的知道春天在哪里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出这种千古名句的诗人因为切实感受过春天,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