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文兰 《考试周刊》2014,(86):193-193
幼儿园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受到多人的关注和照顾,只会接受别人的东西,不愿意与别人分享。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学会分享、体验快乐,教师要利用语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对幼儿进行分享认知的培养;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对幼儿进行分享体验的培养;利用同伴间的相互交往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通过激励强化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现代幼儿"唯我独尊",很多幼儿不知道也不愿意将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培养现代幼儿的分享意识,同时促进他们的分享行为进一步提高,使幼儿养成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摆在每位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从平等对待、营造氛围、创造机会、强化行为、树立榜样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培养现代幼儿的分享意识。  相似文献   

3.
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一、研究对象与方法针对幼儿行为的发展特点,我们设计了《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调查问卷》,并在19个幼儿园对3~6岁的29名幼儿(其中男孩150人,女孩146人)进行了施测。收回有效问卷296份。该问卷包括三个维度、六个问题。三个维度分别是:“我对别人”(2、4题)、“别人对我”(1、题)、“别人对别人”(5、6题),每个维度包括积极取向和消…  相似文献   

4.
分享是幼儿将自己的物品与别人一同使用、体验的行为.分享行为在小班已初现端倪.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为此,我对本班幼儿(小班)的分享行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陈丽华 《文教资料》2010,(16):148-149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多占"。"分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句家喻户晓的俗语便是最好的例证。可是现在的孩子大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分享行为有利于其健全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享行为是指把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需要与他人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物品、快乐分给别人,与他人共享属于自己的东西。分享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它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大班幼儿为主要对象,通过绘本阅读的方式,提出了一些培养大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有效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他们乐于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作为幼儿教师,应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来引导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退以自我为中心心态,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享是个人和他人和谐交往的基础,分享不仅仅是让别人来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成功,还应去分享别人的快乐的情感。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多占”。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分享行为的培养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与人分享不是幼儿自发的,而是由老师或者孩子周围的人教给孩子怎样去做,久而久之才形成的。现谈谈工作中我是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的。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的区域活动,经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与别人玩,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幼儿的这些行为是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现。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这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在班级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分享活  相似文献   

10.
幼儿的分享行为是指幼儿在群体中生活时,把自己的物品、快乐等与别人共享的行为。分享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幼儿是否具有分享行为,反映出他是否有体察和关心别人的思想和情感,是否具有同情心,是否乐于帮助别人,是否能和别人情感和睦、团结友爱、协作顺利所以,分享行为的培养很长时间以来已被认为是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由幼儿分享行为现状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幼儿的分享行为是指幼儿在群体中生活时,把自己的物品、快乐等与别人共享的行为。分享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幼儿是否具有分享行为,反映出他是否有体察和关心别人的思想和情感,是否具有同情心,是否乐于帮助别人,是否能和别人情感和睦、团结友爱、协作  相似文献   

12.
“幼儿独占症”是指幼儿对于自己喜欢的人或物,不愿与别人分享;而别人的东西却总想要,如果要不到就哭闹不止的一种现象。幼儿的独占行为是一种社会性行为,引起这种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幼儿的家庭环境、幼儿的依恋情感、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道德认识水平等,都是引起这种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都是四二一型的家庭,幼儿就成了他们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幼儿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的行为。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幼儿教师应积极和家长配合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退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人们常说:"一个快乐,与人分享会成为两个快乐;一个痛苦,与人分享就成为半个痛苦。"与人分享是一种优秀的品质。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规范与持续深入发展,幼儿的分享行为日渐凸显,在幼儿的一日活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人生道路成长的基石。如今的孩子在家人的精心呵护和百般疼爱下,在生活上他们什么都不缺,可是却越来越小气,越来越自私。大多幼儿易于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家庭拥有独生  相似文献   

15.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行为,也是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分享是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慷慨地分给别人,让别人共享,包括自己的财富、权利、智慧、思想和感情。在幼儿园发生的分享纠纷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分享纠纷,如食品、玩具、用具等、这是幼儿园比较常见的;另外是一种精神上的分享纠纷,如不愿把快乐、伤心、委屈、生气等各种情绪体验与他人分享。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有利于其健全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分享教育是幼儿园德育内容之一,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前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我在多年的幼教实践工作中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我普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了调查:在25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球的幼儿占57%;有争抢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或告状)的幼儿有32%;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40%。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性格孤僻,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总以自我为中心,这使我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本拟对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供幼教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所谓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它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以关爱同伴获取快乐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行为。帮助孩子们学会分享,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我曾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在25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57%;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或告状)的幼儿有32%;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40%;想玩但没达到目的就伤害别人(踢人或抓人)的幼儿有12%。这些表现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性格孤僻,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总以自我为中心。这使我意识…  相似文献   

18.
高卫萍 《考试周刊》2010,(19):234-234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象描述。 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我曾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了调查:在27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占50%;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的幼儿有20%;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80%;想玩但没达目的就伤害别人的幼儿有12%。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更不用说同伴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李瑞 《陕西教育》2011,(9):35-35
目前我国.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给别人的行为。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的需要.作为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态,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一个人日常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提高幼儿语言交流能力、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现状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学龄儿童是普遍缺乏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有些幼儿独占霸道的行为较明显。在50人中拿到玩具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约占65%;有争抢行为约有59%,占70%的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