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长期以来,我坚持一个观点,即语文课堂的本真是"语文"。"本真",是本源真相的意思;这里前一个"语文"是指语文课程,后面的"语文"则是指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一句话,语文课堂的本源真相就是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本真语文课堂的原点是什么本真语文课堂的原点要从"语文"二字和"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上探寻。而关于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诠释,基于对"语文"一词的理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版)写道:"语文是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目标由语文课程性质决定,同时,语文教学目标也反映出语文课程性质。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由来已久,从百年语文教学目标的演变中可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新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章士兵 《小学生》2012,(12):58-58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针对这一要求,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是"小语文"和"大语文"相结合教学,才能相得益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什么是"小语文"?什么是"大语文"?谁也没有具体给它下定义。笔者认为,"小语文"就是至于语文体系中最基本的东西,即音、字、  相似文献   

5.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一项全新任务,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  相似文献   

6.
<正>自2000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界对语文课程的内涵阐释有了一系列变化。2000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解释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增加了"语文课程"之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就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作出了明晰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明确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强调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必须聚焦这一核心,语文教学的举措和行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程性质与特点的问题,是语文教育的基本问题,也是建国以来反复讨论始终未能达成共识的老问题。本文拟从语文的含义、语文课程的含义、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特点四个方面,对此作一梳理。一、语文的含义"语文"这一广泛使用的词语,在我国大型工具书《辞海》中竟然没有这个词条。在中型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中,"语文"被解释为:"①语言和文字";"②语言和  相似文献   

9.
杜珂  王敏敏 《语文天地》2013,(10):17-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见,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倡导用语文实践的方法提高  相似文献   

10.
《考试》2007,(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性质是语文课程理论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自1949年语文由"国语"和"国文"改称"语文"以来,语文课程性质问题引起了语文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对此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工具性、思想性、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教育性、言语性、审美性等  相似文献   

12.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3.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它较之以往教学改革的语文活动课和语文实践活动更具综合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  相似文献   

14.
《考试》2007,(9)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效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中学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就是指学  相似文献   

15.
<正>"理念"原本是一个哲学术语,指的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观点。它是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个概念,是对规律的一种诠释。《语文课程标准》使用"理念"一词,其目的是为语文教育提供一种理性规范,引发对语文教育的理性思考,以此更好地指导语文教育实践。语文课程理念是一个理念系统,包括目的和途径两个方面。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基本理念的规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语文课程目的的前提,"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课程目的的策略,"努力建设开放  相似文献   

16.
学生语文素养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素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由于"语文课程的多重  相似文献   

17.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的界定可见,语文教学再不能停留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再不能局限于封闭的静态的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充分挖掘和  相似文献   

18.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真正的和谐统一,语文教师应加强提升人文素养,变"匠"气为"灵"气。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什么是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些表述都指明了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可见,"语文素养"在语文新课程中无疑是一个处于核心地位的重要概念。其中,读写听说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基础,而阅读更是写作和听说的基础,是基础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