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策略"是隐藏在方法背后的一种意识,可以通过学生解决问题"悟"出来。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策略"化隐为显",帮助学生形成策略、理解策略、运用策略,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3,(A3):53-54
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悟",只有领悟才能创新,才能有新发现,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和能力,要达到"悟"的境界,还需"学""练""思"这三个过程。  相似文献   

3.
孔爱民 《山东教育》2003,(28):40-41
多年的数学教学,尤其是新课改的实施,使我更加认识到,数学课堂需要突出让学生在“做”中“悟”。“做”不仅仅是动手做,也是做数学研究。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自主探索,丰富身心体验,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悟”即顿悟,亦即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融会贯通。我的具体做法是:一、让学生在经历中“悟”学生的认知活动一旦伴随着情感,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主动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利用现有资源,给学生提…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亲身体验和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能够高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教学中的重点科目和基础,因此应该从小抓起。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数学思维,进而更好地展开有关内容的学习。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正>在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应让学生主动地解决问题,寻找解决思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活动,掌握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以下是笔者"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为问题情境、建模、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归纳总结、变式探究.  相似文献   

7.
正一、问题的提出初中的数学活动主要是围绕"解决问题"展开,教师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思考、猜想和归纳,从而掌握数学原理和公式,然后应用于实际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的学生对于学习数学往往只注重一个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导致"学而不精".  相似文献   

8.
数学发展史表明,数学起源于现实,为"解决问题"而形成理论,形成的理论又指导人们去解决更多的问题,在"问题—理论—问题"这一过程的反复中,数学得以发展壮大成为一门科学,但其核心始终是为了"解决问题"。所谓"数学味",就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受限于心智发育及知识经验积累,常常出现错误。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查错、纠错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心理,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重视错题评讲的“思”“辩”“悟”,通过在错前“思”、预设错点,在错中“辩”、分析错因,在错后“悟”、反思建构等教学策略,设计错题,引导学生辨析说理、在错中辩论、探究分析错因、制订纠错对策、悟出解题思路;让学生在错题反思中学习、形成自觉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0.
"图形与几何"是数学课程标准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建立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课堂中要奏响"感"字主旋律,关注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跟着"感觉"前行,获得新的认识。在学习探究路上,教师要关注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把促进儿童的感知当作重要的教学环节。要为智慧的生长而教,学的过程应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悟的过程,最终悟得真知,悟得能力,因此要让学生进入"感悟"之境。对于小学生,教师应该捕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不断与错误"斗争"的过程.结合课堂实例,讨论教师如何抓住时机,通过示错—纠错—悟错的教学过程,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误中思,思中悟,误中求悟.  相似文献   

13.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数学应当具备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则是核心素养的重要能力。而谈到动手操作,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做中学。"做中学"就是要自己动手,在实践中观察和思考,以悟得新知,同时将习得的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相联系,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去发现数学,体验数学,掌握数学;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去认识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特性,总结数学的规律;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去学会用数学,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发展自己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数学思考能力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在"问题""操作""反思"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考;通过动手操作,以"动"激"活","动"中有"悟",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考;通过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程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提倡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因此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在问题情景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这个过程是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数学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技能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习实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体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感受,归纳,纠错,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重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能用数学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思考,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材(2011版)中对于问题解决除了要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更追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画图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之一,因此,要从小培养学生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起"表象"特征。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具体形象才能进行思维,而"表象"就是"问题情境"与"数学模型"之间的一座桥梁。下面笔者通过分析画图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谈三点看法。一、读图、画图——让题意理解更清晰  相似文献   

19.
为了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应该在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中,有意识地向他们逐步渗透画图、列表、列举、从简单情况入手找规律、假设、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促使这些策略内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示意图"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起到"桥梁"作用,能实现从纯文字解决问题到算式解决问题的过渡,通过"纯文字解决问题→示意图解决问题→算式解决问题",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解决问题中各个数的意义以及数量关系,直至整体把握题意,构建数学模型。掌握了应用"示意图"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还能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