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聋人运用手机短信进行交流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短信之所以如此受到聋人的欢迎,其主要原因是它克服了有声语言和手语需要运用听觉和视界进行交流的障碍,克服了地域空间的限制.在短信交流中,聋人使用的是主流社会的语言-书面语,长期使用有利于聋人的书面语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2.
沟通与交往是<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新设课程,也是聋校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沟通与交往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而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工具.聋人之间的交流要使用自己的母语一手语,聋人与主流社会人们间的交流则要用汉语书面语.聋生因听觉受损伤,学用书面语的效果很不理想.严重影响聋人和正常人的沟通与交往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因此,聋人与主流社会人们间的沟通与交往成了世界级的大难题.要克服这个难题,关键是解决语言问题.  相似文献   

3.
沟通与交往是《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新设课程,也是聋校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沟通与交往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而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工具。聋人之间的交流要使用自己的母语——手语,聋人与主流社会人们间的交流则要用汉语书面语。聋生因听觉受损伤,学用书面语的效果很不  相似文献   

4.
比较聋人和听人的语言形式的异同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聋教育的根本性任务,即在聋人手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将聋人手语直接转换成听人书面语的能力,培养、发展和提高聋人学习、理解、运用听人书面语的能力,为更好的回归主流社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书面语是聋人与健听人交流过程中最公平的交流方式。因此书面语对聋人而言相当重要。如何促进聋人书面语发展,成了一项重要的社会和现实问题。针对当前聋人学生书面语学习的现状,提出提高聋生书面语表达能力的对策,帮助聋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6.
汉语手语语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为了解释和分析聋人书面语使用中词汇量少、句子成分省略和颠倒、不使用修饰成分等语言现象。本研究在理论语法、教学语法和中介语法的指导下,把10个聋人手语故事分解为1757幅静止的手语照片、对比聋人的书面语提出了手势词语、表情词语、聋式词语、身体词语、口型词语等概念,指出聋人手语中聋式词语、表情词语、身体词语和口型词语缺失是造成聋人书面语言中词汇量少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手语的句法特点对聋人书面语中的句子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国际聋教育事业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1880年米兰国际会议,它确立了口语教学的主导地位,使口语教学成为聋教育的主流;二是1996年在马来西亚召开的国际聋教育研讨会,其《吉隆坡宣言》提出:"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在教学中必须使用手语。"随后,聋人语言教育逐渐聚焦于聋人交流与沟通的实际需求,强调多种语言的综合呈现与个性化使用。我国聋教育事业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自然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汉语书面语是聋人需要学习掌握的社会主流语言。在聋校语文课堂上,自然手语和汉语书面语经常会互相碰撞、互相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若从聋生语文学习特点出发,处理好自然手语与汉语书面语的教学关系,就能让聋生的语言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充分发挥自然手语在聋生学习汉语书面语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当聋孩子不能开口说话、无法用声音表情达意时,他会举起双手,用灵活的手指比划出他的所思所想;当聋孩子要学习对他来说十分抽象的方块字汉字、理解汉语书面语句子时,手语就是其达到汉语彼岸的最佳桥梁;而在教师用形象的手语告诉聋孩子这些方块字所表达的意思、用确定的手势语与这些方块字组成的词语、短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时,聋生就正式开始他们的汉语书面语学习之旅了。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的聋人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聋人对现代汉语的学习和运用仍难尽如人意。针对聋校语文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第一,正确认识聋人学习现代汉语的能力;第二,合理开展双语教学,促进手语和书面语转化;第三,加强阅读写作,内化语法规则;第四,拓展语言环境,强化书面语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对聋儿及时进行聋人语言(手语)和主流社会所使用的语言(书面语和口语)的教学,让聋儿能根据其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和学习文化知识,最终成为"平衡的双语使用者".双语教学于80年代在丹麦、瑞典、挪威、加拿大、英国和美国等欧美国家的一些聋校逐步盛行起来.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聋人汉语书面语的相关研究在语言和教育学界都处在边缘地位,而目前流行的基于语料库的语言研究方法,在特殊教育领域也没有得到很好地推广。本文提出,建设系统全面的聋生书面语语料库,通过计量语言学研究方法,能够为聋生书面语习得规律乃至汉语整体习得轨迹,以及对外汉语习得的研究,提供更开阔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聋人和听力正常人语言理解和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实验对聋人和听力正常人在语言理解和生成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聋人虽然在书面语的输入输出条件下语言理解和生成的能力显著落后于听力正常人 ,但其在手语的输入、输出条件下语言理解和生成的能力与正常人的口语相比无显著差异 ,甚至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几项指标上成绩还略高于听力正常人。另外 ,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支持了聋校双语教学的主张 ,提倡使聋人在聋文化和听文化中成为自由生活的双语平衡者  相似文献   

13.
论不同语言形式在聋人教育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语、口语、书面语在聋人教育中都是重要的.单一的语言教学形式不利于全面培养聋哑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聋生掌握知识和社会交往角度来看,三种语言形式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  相似文献   

14.
聋校双语教学简述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双语教学主张把聋人母语和主流社会语言作为聋校教学和交际的语言,使聋人能在聋文化和听文化中成为自由生活的双语平衡者。双语教学是在口语法、全面交流法被认为都不能真正满足聋人发展需要而提出的;双语教学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聋人,它重视聋人的群体文化;双语教学认为聋人掌握手语可以促进英语的学习。双语教学需要聋人教师参与,需要家长学会手语。双语教学也接受聋童进行听觉言语训练  相似文献   

15.
聋人手语是聋人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在聋人手语中明显存在着大量的字词兼代现象。本文从字音、字形、字义、词语类别等方面对聋生手语中字词兼代现象进行分析,发现有同音兼代、形近字兼代、近义词兼代、名词和动词兼代、名词和形容词兼代、数词兼代数量词等现象。本文对聋生书面语中错别字多、词语运用不当、成分残缺,语序颠倒等语法错误成因进行探讨,并作出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6.
创设语言环境 提高聋生书面语表达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聋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是聋校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创设优良的语言环境对形成和发展聋生语言的重要性的探讨 ,分析聋生在学习和使用语言过程中常见的错误 ,提出了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提高聋生书面语表达能力的具体做法。建议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创设多方面的、立体的、良好的语言环境 ,以适应聋生语言发展的需要 ,从而提高聋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7.
SigAm双语聋教育项目在中国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SigAm 双语聋教育项目所认识的双语双文化聋教育理念: ●双语指的是聋人手语和本国语言(口语及书面语).双文化则指的是聋人文化和健听人文化(主流社会);换句话说,双语双文化聋教育就是让学生掌握两种语言和学习两种文化.  相似文献   

18.
聋人手语是作为无法开口说话的聋人在其群体内部进行日常社会交际使用并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人类语言形式,是聋人群体在长期相互交流中自然发展而来的一种复杂的视觉空间语言。这种聋人手语是许多聋儿及出生在聋人家庭的健听儿自然习得的母语。但是长期以来聋人的母语并未受到应有的认可和重视,聋人没有可以赖以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语言,某些能力的发展有可能会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9.
双语教学是近几年来西欧和北美聋教育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它主张把聋人母语和主流社会语言作为聋校教学和交际的语言,双语教学反对排斥聋人手语、只用主流语言的单语教学,也反对只用聋人手语、排斥主流语言的单语教学。它推崇的是让聋人得到两种语言、两种化的熏陶,既能使用聋人手语,也能使用主流语言、尤其是书面语言,成为一个平衡的双语。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聋人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试行稿)》指出:“英语教学应根据聋生特点,在强化语言输入的基础上,注重语言输出,尽量创造语言运用的环境,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提高聋生英语交际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