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芳 《辽宁教育》2013,(10):66-6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称为“修订版”)课程总目标,将原来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解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索的平台,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真切地体验、感悟、理解数学,引发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新《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与巩固过程,经历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与态度。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与"情感与态度"和"知识技能"与"解决问题"并列为四大目标,体现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体验和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视,反映出时代精神。在"情感与态度"目标中,指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其他目标的动力,是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保障.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一、挖掘学生身边熟悉的学习素材,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双基”成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和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任务,而“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被视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中的副产品《。数学课程标准》为了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明确把“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并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目标,并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首次提出了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  相似文献   

6.
高燕 《天津教育》2007,(12):47-47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要有过程性目标。这个过程性目标实际上是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获得良好的体验。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亲身经历探究、发现等实践活动,从而体验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学会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与"情感与态度"和"知识技能"与"解决问题"并列为四大目标,体现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体验和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视,反映出时代精神.在"情感与态度"目标中,指出学生要"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能积极地"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要有过程性目标.这个过程性目标实际上是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获取知识整个过程,获得良好体验.小学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感受、体会、理解数学,积极探索、大胆发现,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把以前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修订为四维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为什么新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也列人数学教学目标中呢?其实这样安排与提法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我们的数学...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把以前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修订为四维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为什么新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也列入数学教学目标中呢?其实这样安排与提法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由于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能够结合  相似文献   

11.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在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情感的直接的经验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体验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了过程性目标即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性。然而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体验尝试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这是我国在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确定的四大目标.情感目标作为四大目标之一,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它反映出小学数学教学不再只注重单一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更注重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学会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形成最高境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恰当的途径与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对“体验数学”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学生体验数学”不仅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过程性目标,而且已成为时下数学教坛的流行语。流行的往往容易泛化而失去其本质。因此,对体验数学的理性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只有理解了什么是体验,为什么要体验,体验什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采取各种体验的策略,真正达到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教学目标。一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首先,体验是对学习个体的重视。包括个体的各种生活经验、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学…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这四个方向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一种高质量的数学课堂生活应当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使他们真正地学好数学,必须首先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这些均应该在三维目标中得到体现。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思考已然成为数学学习的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一堂高质量的数学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更要使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里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的数学情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源动力,它让学生轻松踏上终生学习的旅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获得的全部学习结果.《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把全部学习结果分为“结果性”学习成果和“过程性”学习成果二个维度.“结果性”学习成果包括4种类型的知识(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和4个层级的智慧技能(知识技能、理解概念、运用规则、解决问题).“过程性”学习成果包括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在数学结果形成与应用过程中的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思维等;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在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中,体会认知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特点和了解数学的价值等;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等.  相似文献   

19.
课程内容改革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六项具体目标 (课程功能转变、结构改革、内容改革、课程实施、评价改革、课程管理 )之一 .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其显著特点是要求数学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过程、体验数学活动”.数学课程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体会数学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这四个方向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的整体。”一种高质量的数学课堂生活应当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在不断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使他们真正地学好数学,必须首先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