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运用体育情报学的研究方法,对国际田坛资讯进行了多年的跟踪研究,试图从历史的、科学的和专业的角度对亚洲女子马拉松竞技项目的发展和实力进行分析。本文对亚洲女子马拉松选手在过去7届奥运会上的表现(1984-2008),亚洲女子马拉松选手在世界锦标赛中的表现,亚洲女子马拉松选手近8年在五大赛(波士顿、纽约、芝加哥、柏林、伦敦)中的成绩以及1979—2000年亚洲女子马拉松选手进入年度世界排名前10名和2001-2010年亚洲女子马拉松在世界年度优秀成绩(即2小时30分以内)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便在此基础上取得一些启示,为中国女子马拉松成绩水平的提升出谋献策。  相似文献   

2.
英国女子长跑选手波勒·莱特克里夫2002年被国际田联评为年度最佳女运动员,她创造了马拉松世界最高成绩2:17’18”0,打破了女了10000m的欧洲纪录,5000m的成绩也接近了世界纪录。波勒·莱特克里夫的10000m成绩(30’01”09),半程马拉松的成绩(66’47”0),与世界优秀马拉松选手比较,可以看出,她的马拉松成绩的提高还有很大的潜力。波勒·莱特克里夫在芝加哥创造了马拉松世界最高成绩。参加芝加哥马拉松前,她进行了9个星期的艰苦训练,最后一次24  相似文献   

3.
今年,洛杉矶奥运会将首次在奥运会史册上记载女子马拉松的成绩。谁能名列第一呢?国际体坛都把目光放在以下几个著名选手上:琼·贝诺瓦:女子马拉松世界最好成绩保持者,美国人,26岁,身高1.60米,体重47公斤,是世界前10名女子马拉松选手中身材最瘦小的,但她训练有素,步频、速度和耐力都很惊人。1975年她考入北加罗来纳州鲍杜因大学,受到系统的长跑训练。1980年毕业后,她在波士顿大学当女子长跑教练。这一年她跑了2小时31分23秒的好成绩,列美国女子马拉松第三位。1982年9月在俄勒冈尤金市举行的马拉松比赛中,创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女子马拉松发展概况我国女子马拉松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1988年以来,女子马拉松比赛捷报频传,山东李秀霞、肖红艳在香港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分获冠亚军。在日本名古屋国际女子马拉松比赛中,我国江苏选手赵友风战胜世界女子马拉松名将、荷兰的贝约罗斯肯斯,一举夺冠,成绩为2小时27分56秒,另一名吉林选手谢丽华也以2小时31分43秒获得亚洲女子马拉松锦标赛的冠军。从此,我国女子马拉松开始跻  相似文献   

5.
我国女子马拉松运动虽然开展时间不长,但由于广大教练员运动员的共同努力,却已取得了令人喜悦的成绩。目前我国女子马拉松最佳成绩是由山东运动员肖红艳在1987年3月六运会马拉松决赛中创造的,成绩为2小时32分11秒,同时有10余名选手的成绩突破了2小时40分大关。在  相似文献   

6.
西班牙著名的马拉松跑训练专家何塞在研究了世界所有高水平马拉松选手的训练状况后,得出以下结论:高水平男子马拉松选手的每日训练量最低为20公里,最高为35公里.其中大多数人的全年训练量,每周训练课次数最低为10次,一般在开始准备参加马拉松跑比赛的训练之后,在5~6年期间逐步达到最高训练量.年龄20岁、1500米跑个人最好成绩接近4’20”、3000米成绩接近9’15”的女运动员,通过一年的专门训练,就有可能在马拉松比赛中取得成功,成绩可达2:40’之内,不断变换训练地点,对女选手能产生良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我国在马拉松、中长跑的训练上日趋科学,因而取得了令人喜悦的进步,1981年云南选手许亮以2小时13分32秒的成绩率先突破内蒙古张云程保持了十六年之久的男子马拉松全国最高成绩。1986年10月山东朱树春又以2小时13分15秒的成绩改写了全国最高成绩。今年3月在六运会马拉松比赛中云南选手又以2小时12分17秒的成绩更上一层楼。我国女子马拉松水平提高更快,从1983年全国第一次正式比赛以来,仅4年时间全国最佳成绩不断更新,目前已有7人的成绩突破了2小时35分,一举跃入了亚洲先进水平。但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世界优秀女子400m自由泳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统计,从分段成绩及分段百分率的角度分析了世界优秀选手的速度分配特征,建立了优秀女子400m自由泳比赛速度分配表。然后通过对比指出了较低级别选手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10余年来,日本的女子马拉松一直在与中国女子马拉松交替领先,但近两年不仅在实力上已全面超过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去年在曼谷亚运会上,高桥尚子以2小时21分47秒的优异成绩一举刷新了由我国王军霞保持的亚洲最高成绩,并列当年世界第二位。在1988年当我国江苏选手赵友凤以2小时27分56秒的成绩刷新了由日本选手宫原美佐子创造的2小时29分37秒的亚洲女子马拉松的最高成绩时,轰动了日本田坛,他们在震惊之余,没有徨,没有等待,而是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女子马拉松水平的措施,以图恢复昔日的辉煌,他们除了加强各企业的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外十五位优秀女子标枪选手多年训练特征的研究分析,揭示了我国与世界优秀选手的年龄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发现影响我国女子标枪运动水平的关键因素是开始基础专项训练的年龄较晚,导致了运动生涯较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厉智 《新体育》2007,(11):28-28
今年9月2日.在大阪世锦赛女子马拉松比赛中.28岁的周春秀夺得亚军.创中国马拉松选手在世界大赛上的最好成绩。被寄予厚望的,25岁的魏亚楠只获得第21名。22岁的朱晓琳名列第四.但中国要真正成为世界女子马拉松强国,还需要更多年轻选手,给老将们施加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从70年代末开始,女运动员才开始真正涉足马拉松运动。从那时起,随着她们对此项目兴趣的增加,使女子马拉松项目的成绩大幅度地提高。 现代运动员的独特素质在马拉松运动中明显地表现出来,这使得马拉松成为一个独特的项目,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1992年世界最好成绩的排名前20名中,仅有三名女子选手既进入10000米的前20名,又进入了马拉松的前20名。马拉松项目既不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相似文献   

13.
应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影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成绩的几个主要技术指标,并提供了运动成绩在20m左右的优秀女子铅球选手部分运动学技术指标的参数模型,以及掷铅球技术中运动学参数预测模型。对有效地控制技术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科学的技术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曹洪宇  李军 《冰雪运动》2010,32(2):6-8,31
有氧训练是提高优秀女子速滑1000m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基础,良好的速度耐力基础是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关键。研究发现我国优秀女子速滑1000m运动员在比赛600~1000m段落降速较国外运动员明显,表明速度耐力不足是运动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出改变训练理念,通过控制有氧训练的强度、有氧训练的比例、有氧训练的质量有效掌握有氧训练的负荷;采用风阻式速度滑冰专项能力训练器、高住低训等新的训练方法、手段,提高我国优秀女子速滑1000m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从事长跑训练的人越来越多,在西德、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群众性的女子马拉松赛跑广泛开展,优秀选手们的水平不断提高。下面介绍几位国外优秀的女子马拉松选手的训练情况:  相似文献   

16.
潘健 《体育世界》2007,(1):56-58
研究目的:提高我国女子200m运动员的运动水平,为教练员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结果和结论:①影响女子200m跑专项成绩的主要因素是最大速度,其次是加速能力和速度耐力。②世界优秀女子200m跑成绩与每50m分段成绩遵循线性关系。③女子200m跑的速度特征是跑速接近匀速,每50m分段平均速度符合81.5%、100%、95.08%、和87.79%的模式。建议:教练员利用分段数学模型进行控制训练。  相似文献   

17.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运动成绩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是各级教练员十分关注的一个课题,以往多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但在实践中,这种方法对高水平运动员的研究有其局限性。本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我国优秀女子全能选手的总分与7个单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各单项在全能运动训练中应占的地位及它们对总分成绩所起的作用,对于科学地安排、控制训练全过程及尽快提高我国女子全能运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步润生 《体育科研》2004,25(2):70-70
英国女子长跑选手波勒·莱特克里夫2002年被国际田联评为年度最佳女运动员,她创造了马拉松世界最高成绩2:17′18″0,打破了女子10000m的欧洲纪录,5000m的成绩也接近了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诸多因素都制约着优异马拉松运动成绩的获得。其中,首要的因素是身体训练水平和科学地运用战术的能力,前者是在长期的艰苦训练过程中,逐渐积累、提高并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而后者则是在马拉松比赛伊始,就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近几年来,世界马拉松运动发展迅速,成绩提高很快。继一九八五年四月葡萄牙选手洛佩斯于鹿特丹突破了二小时八分大关以后,又有四名选手进入这一领域。我国男子马拉松运动成绩也有较为明显的进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平女子马拉松运动员的节奏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锋  朱瑜  高岩 《中国体育科技》2014,(1):10-16,87
为了讨论不同水平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在奥运会比赛中不同分段的节奏策略,运用被试间事后准则多样组设计将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马拉松运动员按比赛名次的25%平均分成4组,分析各组个人最佳成绩、比赛成绩、分段成绩特征及组间差异。结果表明,1~4组比赛成绩平均速度相对于个人最佳成绩平均速度比例分别为98.3%、98.1%、96.9%、96.4%,比赛中,获得好名次运动员的成绩比其他运动员更加接近于个人最佳成绩。第1组运动员全程速度变异小,表现出前慢后快的"J"型抛物线型节奏策略,而第2、3、4组表现出前快后慢的积极性节奏策略。第1组的初始速度低于比赛成绩和个人最佳成绩的平均速度,但后半程出现加速甚至高于比赛成绩和个人最佳成绩的平均速度,而第2、3、4组却相反。结论:名次靠前的运动员重现个人最佳成绩的能力强于名次靠后的运动员。运动员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除了身体训练水平之外,选择适宜的节奏策略也非常重要。选择适宜的初始速度,能有效避免后半程速度的过度下降。战术考虑、环境认知等心理因素影响了运动员节奏策略的选择,采用适宜的节奏策略能在运动成绩和名次上超过身体训练水平高但节奏控制不好的其他运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