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月的乡思     
徜徉于童话、神话,诗歌、寓言等的世界,那一个个虚构的故事和景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件一物。都是联想。客观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成类似联想;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等等。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本人就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遇典型事例发表刍议:  相似文献   

2.
联想能打开作文的思路,使文思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想得深远,想得宽广。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于事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联系,所以联想也有不同的方式和类型。最基本的是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接近联想指的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接近而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中秋赏月,由家人的团聚想到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想到为保卫祖国而抛妻别雏的边防将士。这是时间接近联想。清晨,漫步在乡间小道,由今日农村的繁荣景象,想到旧社会农村的凋敝,想到“四害”横行时期的折腾,这是空间接近联想。而类似联想指的是一件事物的…  相似文献   

3.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逐渐教会学生掌握联想的方法,并恰当地诱发学生的联想,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一、教会学生联想的方法外界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便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在教学中,应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教学的不同需要,教会学生各种不同的联想方法。1.接近联想:即从比较接近的图形、式子或问  相似文献   

4.
二十一世纪是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的语文教学应打破常规观念。采用媒体和语文教学的整合,借助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可视可听形象逼真的情景。把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客观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形成不同的联想:如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立联想。因果联想等。  相似文献   

5.
联想和想象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按事物之间的联系来看,可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等。接近联想的特点是把时、空接近的事物联系起来。如见到铁轨,即联想到火车。类似联想是对性质上或形态上类似的事物的联想。如《荔枝蜜》中,  相似文献   

6.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件事物,都是联想。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材料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人虽然能想象出从未感知过的或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是想象的内容是来源于客观的现  相似文献   

7.
何荣军 《教师》2013,(6):67-67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发散式的形象思维。联想的表现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运用联想可以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上把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叫做联想。若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联想,可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解答同一问题的多向思维能力,即将知识化零为整,使之系统化、规律化、网络化,同时强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一、运用“接近律”,把时间和空间上接近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接近联想”接近联想既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便于理解;亦可使不同学科相互渗透,将接近的知识联系起来,以便加深理解。例如讲“离子键”时,可由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联想到物理学科中电荷间的作用,用“库仑定律”加以解释,就能加深理解概念中“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9.
联想思维能力就是按照想法之间的联系引导思维,使概念或形象接近或相连的思维方法。联想可以很快地从记忆里追索出需要的信息,构成一条链,通过事物的接近、对比、同化等条件,把许多事物联系起来思考。它能开阔思路,加深对事物之间联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事物与联想     
文章里所涉及的事物,有的是实实在在的,有的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由一件事又想起有关的另一件事,这就是联想。在联想中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根据这些关系和联系,联想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接近联想。指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星华在一九四三年四  相似文献   

11.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种事物的经验,又想起另一事物的经验这一心理过程。联想反映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它是发散思维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联想需要遵循接近律、类似律、对比律和因果律。所谓接近律,是指对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产生的联想。比如,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怎样将圆柱转化成已经学过的  相似文献   

12.
联想与猜想是数学中的形象思维方法.数学中的各种图形、图表、解析式等都是反映于人脑中的事物的映象,这种映象以物化的形式再现出来就是数学形象.数学中的形像思维方法,主要通过联想与猜想对数学形象进行加工,并形成新形象的方式和程序,以达到解决问题之目的.一、联想与猜想方法1、联想方法: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即由此及彼的思维方法.联想的特点在于通过形象的彼此联结而达到对事物的认识.一方面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的种种联系,反映在人们的思维中就形成了主观形态上的事物联系,它使人们能够达到对事物由此及彼的认识和把握,这是联想方法的客观基础.另一方面,联想方法对事物的关系的反映都带有主观色彩,具有猜测性和随意性,因此需要把联想建立在雄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联想的准确程度.2、猜想方法:猜想是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的思维方法.猜想的特征是它对事物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认识.数学中的猜想方法主要有再造性猜想和创造性猜想.再造性猜想是以数学语言、符号、图形和解析式为依据,以掌握的知识为某础形成新形象的方法,并非创造性. 创造性猜想是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独立  相似文献   

13.
客观事物是彼此联系着的,有的表现为相互依赖关系,有的表现为从属关系;有的表现为因果关系。在记忆过程中注意反映事物间的这种联系,把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在性质上相似的事物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建立联想是增强记忆的好方法。 (1)教学生活用列表对比法加强记忆。客观事物普遍存在着矛盾对立,事物都是相对存  相似文献   

14.
联想是作者依据写作主旨,由甲事物联系到乙事物而构成的生动形象和较为完整的思维过程,其特点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笔墨纵横驰骋,思想感情得以充分表达。不少考生在中考时借鉴课文的联想技法,写出了一篇篇佳作。这些技法主要有:一、接近联想。指由一事物想到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接近的另一事物。刘绍棠的《榆钱饭》由眼前的因想“打油腻”吃榆钱饭联想到旧社会用榆钱充饥,又联想到十年动乱时靠榆钱饭度日,这一思维过程便是接近联想。山西长治市要求以“桥”为话题写作,有位考生拟题《在桥一方》,从水上之桥联想到桥下之水也是“桥”——是…  相似文献   

15.
通过联想可以把感知过的各观事物中那些接近的、相似的、对立的或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物建立某种联系,从而沟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促进知识和方法之间的迁移和同化。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形式进行联想思维的训练。1、纵向联想。这种联想是在知识的纵向结构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就会形成不同的联想。因此,在讲读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形成或利用联想,是举一反三推理的一种必要途径,是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怎样启发学生形成或利用联想呢?  相似文献   

17.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的形象和另一事物形象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新的设想的心理过程.联想思维是直接反映数学对象、结构及其关系的一种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常借助审题所捕捉到的数式结构信息,通过相似、接近、退化、数形、矛盾和逆常联想等,寻找已知条件或结论与所学知识和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展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从而发现问题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联想属于想象范畴,但又不同于想象。联想就是在头脑中经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所谓联想思维 ,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也就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或外在的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联想思维的引发点是“事物之间的内在或外在的联系”。其形式是由此及彼 ,如同架桥 ,彼此连接 ,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如图一 :甲—→乙—→丙—→丁 ,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 ,属单向性发散思维 ;如图二 :甲—→乙—→A丙—→B丁—→C,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多种事物 ,属多向性发散思维。前者是联想思维的基础 ,后者是它的发展和深化。联想思维的方法有同物联想、对比联想、比拟联想、形似联想、神似联想、因果联…  相似文献   

20.
联想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临洮二中王伯强一、双向联想双向联想是针对矛盾着的事物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相互转化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想思维。如化学教学中的氧化与还原、化合与分解、中和与水解、正反应与逆反应、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等。通过双向联想思维可增强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