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学生在汉语定语学习过程中,因受母语结构干扰常常出现某些偏误,主要表现为结构助词"的"的任意增减.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旨在总结发生偏误的一般规律,提出教学实践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在使用汉语“一点儿”和“有点儿”时,常常把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中的用法套用在汉语中而使汉语语意出现偏误。为了避免这种偏误现象的发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从汉语词义、词性、语法功能等角度入手,为学生讲清楚“一点儿”和“有点儿”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及汉语中各自不同的语法特点,以此来排除学生的母语干扰,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掌握这两个词在汉语中的正确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由于不熟悉目的语言的语法规则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母语的规则处理目的语信息的现象。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学生除本民族语言还学习汉语,然后学习英语。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维吾尔族大学预科生为例.对维吾尔族预科生的母语和汉语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语言迁移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语言迁移在第三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对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质量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在如何对待学生母语的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强调学生母语对学习第二语言的消极干扰作用,主张排斥学生母语;另一种是强调学生母语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积极促进作用,主张利用学生母语。两种态度,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笔者作为给少数民族学生讲授汉语课的教师,就少数民族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民族语文教学只有使学生对汉语的认识更深更广,对汉语言的实践更深入扎实,使他们养成用普通话思维的习惯,才算是成功的教学。这样才能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最大的障碍就是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带来的"转译"问题,即把听到的普通话在大脑中"转换"成母语,并经过"过滤""选择"才能完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也称第二语言教学,是对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的汉语言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体现学习者先学会用母语说话,在尚未完全掌握母语的情况下开始学习汉语。汉语的学习侧重于语言的运用。即小学阶段重在听力和基本语言的表达;初中阶段在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浅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学教学苗冬霞近年来,很多维吾尔族学生,从新疆各地来到中央民族大学学习汉语,为以后升人内地高等院校学习各种专业课,突破汉语关。维吾尔文字属于表音文字,书写文字是从右至左,受其母语书写习惯影响,学生在书写汉字时,有时也从左至右,...  相似文献   

8.
民族学生进入大学要进行汉语学习,形式上有的院校采用了分级教学,但集中式的情况还是占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来源不同,素质也不尽一样,更重要的是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因而所表现出的心理的稳定性也不尽一样,其心理矛盾在几个方面尤其突出: 一、汉语学习与母语冲撞所引起的矛盾很多同学不自觉地表现出一种对汉语的排斥心理,这是一种汉语与母语冲撞的结果。其主要表现在认为自己是少数民族学生为什么要学汉语?汉语太难学了,学汉语有什么用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他们。因而在汉语的学习中目的不明确,听课不认  相似文献   

9.
与中国的其他少数民族相比,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三语习得过程显得更加艰难和复杂.通过分析学生的调查问卷和师生访谈,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三语习得的障碍,研究结果显示:教材、学时、学习目标、母语和汉语的干扰等都是影响三语习得的主要因素,三语习得者的汉语水平与各种外语考试的通过率成正比,英语语法是英语学习中最难掌握的要素,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原版电影及网络是对学习英语帮助最大的方式,其次是课外读物、外教和朋友.针对调研的结果提出克服三语习得障碍的对策,表明建立三语习得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缺少对汉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和汉文化与母语文化差异的了解,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导致了其汉语学习的失误。在汉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加强对汉族文化和其母语文化差异的比较,帮助他们扫除因文化差异导致的学习失误,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效率,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理论自形成以来,指导语法研究者和语言教学人员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维吾尔族学生由于受母语干扰和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病句。纠正这些病句,指导学生克服这些病句的再次出现成为汉语教学的一大难点。本文试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分析维吾尔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病句。  相似文献   

12.
形别字,是预科新疆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书写汉字时频发的一种偏误现象.本文着重分析了形别字的主要偏误和偏误生成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教学中的难点提出若干应对的策略,以期引起广大汉语教师对汉字教学的高度重视,帮助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有效地规避和防范形别字.  相似文献   

13.
古丽更娜 《教师》2013,(26):110-110
汉语教学作为维吾尔族学生双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极大地提高了维吾尔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促进了维吾尔族的文化事业发展。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缺点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是汉语词语偏误问题。笔者通过调查和研究,逐步总结出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词语偏误的类型和产生原因,以供大家思考。  相似文献   

14.
各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形成了各自的传统。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在教育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方面仍需深化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一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特点和规律与汉族学生学习母语有很大差异。但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普遍照搬了汉族学生学习母语的模式,这就造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严重脱节:一方面,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教学要求过高;另一方面,忽略了日常生活中最…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校科技》2017,(Z1):76-77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新课程和双语教学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少数民族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只会使用一种语言学习工作,只会用母语写工作计划,项目报告、签商业合同、写工作简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已经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了,因此加强汉语教学,提高民族中学汉语教学质量,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能力势在必行。和田地区是维吾尔族集中生活的地区,汉民族占总人口的5%,因此和田地区缺少汉语言环境,学生"听""说"能力差,作文能力更是无从谈起,提高民族中学生生作文能力是每一个民族中学汉语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立"哈萨克族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语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外语教学学科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理论。在我国,中介语理论和汉语中介语的研究,对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建立“哈萨克族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对研究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仅就维吾尔族学生学汉语时,由于受母语的干扰表现出来的语音偏误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弄清维吾尔族学生学汉语的难点,提出一个克服难点的办法,以利于我们的汉语教学,使学习汉语的民族学生更易掌握,使教授汉语的教师了解语音教学中的难点,抓住重点。下面就语音教学谈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家都知道,在新疆一所学校往往是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学生组成,因此涉及到利用多种语言进行教育,无形中对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增加了阻力和困难,不利于掌握新技术、新科技。为了消除这个困难,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必须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积极学好汉语知识。下面本人对少数民族学生如何提高汉语水平谈几点看法。首先,学校应重视培养骨干教师。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教师是关键,对于教师而言,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多年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认识和方法进行探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英语学习,同时要学好汉语和英语,尽可能不让母语影响他们正确掌握英语。  相似文献   

20.
预科汉语教学在新疆的语言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困难的课程项目。语言对比法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他们从母语学习向汉语学习转变的重要的方法。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汉语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对当下新疆预科汉语教学中的"语言对比法"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