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受美学诞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德国,由德国康士坦茨大学的康士坦茨学派创立。其理论观点有:作品的意义并不是在作者写完文本时就已产生,而是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完成的。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不只是作者所赋予的或作品本身所囊括的,也包括读者阅读中所增补和丰富的。因此,如果我们肯定某作家创作的作品具有某种意义和价值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2.
<正>接受美学是联邦德国康士坦茨大学教授姚斯和伊瑟尔创立的,以读者研究、接受研究为着力点的美学理论派别。接受美学的核心是"读者中心",它认为,作品美学价值的实现是读者参与创造的结果,其意义和价值只有在读者的阅读和接受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和印证。接受美学理论不仅对西方文学创作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其许多观点对其他领域特别是教育也有指导意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重在"思想"的授受与传承,以灵魂净化与人格塑造为主旨,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接受即意味着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和接受研究,是由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联邦德国康士坦茨大学教授姚斯和伊瑟尔等五名文艺理论家创立的一个美学派别。接受美学的重要主张是强调研究读者的重要性,确定读者的中心地位。读者的重要性在于读者在阅读中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充分调动能动性和自己的想象力、直观能力、体验能力和感悟力,从作品中能领悟出意想不到的意义来。接受美学认为只要作品不被行动的主体接受、获取,它始终只能是未完成的可能的存在,所以,接受是最本质的。这也就是说,尽管阅读教学中的内容是正确、丰富、有价值的,教学形式也是活泼的,但如果…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德国康士坦茨学派创建的一种新的文学理论。姚斯和伊瑟尔作为其主要理论代表,都将视野从作者——文本转向了读者——文本,认为文学文本是作家创作的一系列符号的堆积,即"第一文本",只有经过读者阅读的文本才显现为文学作品,也即"第二文本"。当然,文学作品是读者与文本交互对话中产生的。在此理论视阈下,以读者为中心对文学作品与文学文本的解释,具有里程碑式的方法论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谓阅读,信息论认为阅读是从文字中获取信息,心理学认为阅读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的对象是文本即作品,作品是作家创造的产物。而“文学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本身,不只是作者赋予的或作品本身所囊括的,而是也包括读者阅读过程中所增补和丰富的”(姚斯语)。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不只是作者或作品本身所决定的,而且包括读者的阅读发现,可以说,阅读活动的过程是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未、七十年代初出现的一种美学思潮,是文学研究领域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方法论。由于它着重探讨读者能动的接受活动在文学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又称为“接受理论”或“接受研究”;又由于它的创始人姚斯(Hang Robert Jauss,1921—)、伊瑟尔(Woifgang lser,1926—)等多执教于前联邦德国的康士坦茨大学,故又有人称之为“康士坦茨学派”。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六十年代,在联邦德国康士坦茨大学诞生了一门新的意在“走向读者”的阅读理论,它就是后来在世界各国文学理论界和美学理论界产生了巨大反响的“接受美学”。 由高度重视读者的阅读作用这一基本点出发,接受美学理论研究了包括读者与作品的交流、读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阅读对创作的间接影响、阅读过程的环节构成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不少富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有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受美学 ,又称接受理论和接受研究 ,是由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康士坦茨大学教授姚斯和伊瑟尔等五名文艺理论家创立的一个美学派别。80年代传到我国 ,对我国文艺理论及美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接受美学的贡献在于高度肯定了读者在文艺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及能动作用 ,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的偏差。尽管接受美学也有不足之处 ,但其中许多观点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 ,而且也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给予了学生思想教育诸多启示 ,值得教育者借鉴。一、在教育过程中 ,学生“接受是最本质的”强调研究读者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少求  刘艳军 《教育艺术》2006,(2):13-15,12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研究、接受理论,是由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康士坦茨大学教授姚斯和伊瑟尔等美学理论家创立的一个美学派别。20世纪80年代传到我国,对我国美学理论及美学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作为文学理论的一个流派,它着意于文学的接受研究、读者研究,将文学研究的重点由文学作品本身转移到读者的接受上。是以读者接受为依据的独立的理论体系。将接受美学的理论观点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就意味着一种思路的转换,即从“灌输论”转向“接受论”。  相似文献   

10.
<正>德国文艺学专家姚斯提出接受美学的概念,认为作品在读者没有阅读之前只是半成品。他认为文本和作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本是作者创作的作品的自在状态,它独立于接受主体之外,不依赖接受主体的审美经验而存在,但是作品则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融合了审美主体体验、情感和审美趣味的审美对象,是被读者感知过、再创造过的文本。阅读者是接受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也要结合接受美学理论,关注学  相似文献   

11.
读者接受理论,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其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瑟尔。他们反对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而强调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与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阅读并非被动地反应,而是主动地参与,与作品进行交流、对话,从而建立了一门全新的“读者学”。该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德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姚斯和伊瑟尔提出一种新的文学理论——接受美学。他们认为在作家、作品和读者三者之中,作家创作了作品,但作品的意义和内涵的实现要靠读者去完成,整个文学活动过程的核心不是创造者,也不是被创造的作品,而是接受者的反应。姚斯说:“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提出读者中心论,认为读者对文学文本的接受是一种解释活动;作品的意义不是文本中固有的,而是从阅读具体化活动中生成的;文学作品是为读者创作的,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接受美学理论在西方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特点是以研究读者的接受为中心。接受美学认为,作家写出了作品只是完成了文学活动的一个部分。作品本身并不产生意义,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只有在读者阅读和接受作品的时候,作品和作家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并发挥作用,否则只是一堆废纸。读者的阅读和接受与作品本身同样重要。接受美学要求把作品和读者的关系置于阅读活动的首要地位,充分承认读者对作品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创造性作用。从接受美学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对英语阅读教学有益的启示。启示一:学生应该是课堂的…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是H·R·姚斯,其核心是读者中心论。姚斯在其接受美学的经典著作《走向接受美学》中说:“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野。”接受美学强调文学作品意义的实现是通过阅读对之具体化,它强调读者的能力作用,强调读者阅读的创造性。《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到“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联邦德国“康斯坦学派”提出了“接受美学”理论,它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关注读者及阅读接受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研究中关注作家、作品的局限,超越前人引入了读者的要素,其核心是把文学观念由作者——作品转到了读者——作品,突出了读者对文本意义的决定作用,强调文学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作品意义只有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如果在作者——作品——读者链条中,让读者成为空白,那么作品的审美意义也将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7.
语文阅读中的期待视野与期待遇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待视野”又称“期待视界”.是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姚斯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住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现代图式理论中的‘图式’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提出来的.他认为图式是一个人用于同化新信息和引起信息回忆的现有知识,作者注)。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就叫期待视野。在具体的文学阅读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接受理论(亦称接受美学)是本世纪60年代在联邦德国崛起的以姚斯、伊塞尔为代表的文学批评流派,它在方法论上的重要特点是从读者对作品的接受过程中来研究文学,强调读者在整个文学过程中的突出作用。姚斯等认为,作家进行创作构思时必须对读者的“期待视野(视界)”即由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的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读者自己内心所预想的情景作  相似文献   

19.
作品再创造力,是指在阅读、领会原作的基础上,产生新思考、新创造的能力。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并不仅仅只是被动地跟着作者设定的文字走,而是在生活阅历与读写阅历的综合作用下调动思维、情感去思考、分析、想象、联想,完成对作品的再创造。接受美学研究者姚斯(德国)认为:“作品是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德国的姚斯、伊瑟尔等人为代表提出的文学理论.它突出强调文学作品读者的接受活动的决定性意义.强调接受过程乃是审美价值效果实现的过程.同时。还研究读者接受对作家作品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于是人们把西方的接受美学当作多元解读的理论依据而奉若神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