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SIMIMotion运动分析系统,对中、外赛艇女子单人双桨项目(W1X)优秀运动员一个完整划桨周期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赛艇W1X优秀运动员在划桨技术周期的艇速、划距指标上与国外W1X优秀运动员有显著性差异(P<0.05),推拉桨时间、桨角和各关节角度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国赛艇W1X运动员的推拉桨时间、划桨身体姿势比较合理,建议在保持推桨动力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赛艇W1X优秀运动员低桨频高稳速划桨的技术,缩短与世界级赛艇W1X优秀运动员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如何增大赛艇运动员的划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 0 0 m赛艇项目从基础理论分析 ,居于中等时间的有氧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 ,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好的有氧工作能力和较好的肌肉克服阻力的能力 ,而具备有单位时间内肌肉克服阻力的能力。单位时间内肌肉克服阻力的能力越强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划桨力就越大 ,成绩就越好。所以提高赛艇运动员单位时间肌肉克服阻力的能力 ,是解决赛艇运动员划桨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1 测功仪训练对赛艇运动员划桨力的影响及其训练方法( 1 )测功仪训练对赛艇运动员划桨力的影响 :测功仪训练较荡桨训练、水上训练技术运用环节简单化 ,而且不受平衡…  相似文献   

3.
选取湖北赛艇队男子公开级3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奥地利WEBA sport公司的Rower Expert Light 赛艇实船测试系统对三名男子公开级赛艇选手进行单人双桨实船划桨测试.测试发现:随着桨频的增加,拉桨时间、推桨时间、单次划桨时间以及推拉比都在减小,而推拉比的减少意味着推桨所需时间减少得更快.拉桨的力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被测试的3名运动员都是左手拉力大于右手拉力.拉桨最大力产生时桨叶的位置会逐渐靠近运动员身后,相应的最大力产生的时间会提前.运动员左右手拉力的不平衡以及最大力产生的位置不一致都会影响到赛艇的航向.转桨角的变化幅度不大,但在四种桨频下,3名运动员的入水角都大于出水角.3名运动员的左转桨角比右转桨角大,意味着3名运动员左手桨叶的划幅比右桨大.  相似文献   

4.
运用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完成了对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13名)3种不同桨频(20桨/min,26桨/min和34桨/min)下的技术动作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并与国外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国内外赛艇运动员不同桨频下的划距和相对划距曲线变化特征相似,在同一桨频下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数值上优于国内运动员;2)国内外运动员的力值变化并不一致,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最大下肢力量并不一定随着桨频的增加而增加,而国内运动员呈递增特征,且在不同的桨频下,两者的最大桨柄拉力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国内外运动员之间的划船轨迹重复性相对稳定(RP值范围0.038~0.057),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但国内运动员随着桨频的增加重复性系数有增大趋势,且表现出一定的技术不稳定性。结论:建议我国运动员在划距与桨频的搭配中,应注重划距的获得,同时,加强不同桨频下的技术稳定性和改进躯干的后仰角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湖北省男子赛艇运动员进行测功仪2 000m全力划测试,了解赛艇运动员在测功仪2 000m全力划中肌肉的发力顺序、各主要肌群力量分布比例情况、疲劳以及用力特点。研究方法: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测功仪2 000m全力划,测主要用力肌群的表面肌电图。结果:在测功仪2 000m全力划测试中,赛艇运动员一个完整的动作中肌肉的发力顺序为胫骨前肌>股四头肌内侧头>竖脊肌>背阔肌>三角肌后束>肱二头肌;i EMG值在比赛一开始就瞬时升高,随着比赛的进行i EMG值开始下降,到1500m处下降到最低值,而在最后冲刺阶段i EMG值达到最大值,左侧i EMG值大于右侧;从比赛开始到比赛结束,MF和MPF整体表现为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和运动疲劳的出现呈下降的趋势,在最后冲刺阶段MF和MPF都有所增加,总的来说其下降幅度较大,增加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6.
以山东省参加第十二届全运会备战的男子赛艇公开级4人单桨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各项参数与比赛桨完全一致的澳大利亚 CROKER 测力桨,对赛艇运动员水上专项训练进行了技术测试。经过定量分析发现,赛艇4人单桨运动员在入水、拉桨、出水和全程力量分配等方面均存在技术瑕疵,据此实施技术改正和功能性体能训练干预,为山东赛艇全运会上的突破提供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国家队和赛艇优势省队运动员为测试对象,总结分析我国精英女子赛艇运动员的划桨技术特点。方法:27名运动员参与本研究,利用"BioRow Tel"系统测试五种桨频(20、24、28、32、36桨/分)下的划桨技术,测试参数包括划桨节奏、桨叶轨迹、桨力特征等。结果:拉桨时间百分比随桨频的提高显著提高;入水角、出水角和划幅在中低桨频下非常稳定,但在接近比赛桨频时显著下降;抓水打滑和出水打滑均随桨频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桨力相关的参数对桨频的变化相对不敏感。结论:我国运动员较为注重桨叶入水和拉桨前段,表现出的技术较好,而在拉桨后段特别是桨叶出水阶段暴露出的问题比较大;临近比赛桨频时的技术同中低桨频时相比存在比较明显的下降。训练中要解决好拉桨后段和桨叶出水的问题,并注重提高运动员在比赛桨频时的划桨技术。  相似文献   

8.
1 测试对象与方法1 .1 测试对象国家集训队 4名运动员 ,省市队 4名运动员 ,年龄 1 7~ 2 2岁 ,训练年限 6年以上。1 .2 测试方法测试采用国产“一峰”牌 M— 2 0 0型划艇测功仪。 M— 2 0 0型测功仪可进行定距、定时测功。本训练计划设定为定时模式 1 min训练 (模拟水上 2 5 0 m训练 )。测试中 ,测功仪观察频率、功率和划行距离的变化 ,自动计算并显示平均桨频和平均功率。从赛前训练第 1 6周开始 ,进行8周的训练 ,每周安排 1次测功仪训练 ,1次水上 2 5 0 m计时训练。测功仪训练的组间歇为 1 5~ 2 0 min,桨频为 6 0桨 /min,运动员的心…  相似文献   

9.
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测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4名女子赛艇运动员为受试者,分别在跑台、自行车和赛艇测功仪上以一次最大负荷和递增负荷方式对其进行了有氧能力测量。根据测量结果,作者建议赛艇测功仪是赛艇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测量的首选负荷器;一次最大负荷更能准确地测出赛艇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同时测出的实际耗氧量占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比在评价赛艇运动员有氧训练水平时较VAT、LAT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赛艇回桨技术的分析与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赛艇回桨过程的力学分析和大量的测试,分析研究我国女子双桨运动员普遍存在的一些错误的技术动作,提出了改进这些错误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经过对回桨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对提高我国赛艇运动员的成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赛艇专项运动特点,利用Concept II赛艇测功仪对最大乳酸稳态(MLSS)测试进行改进,并根据MLSS测试判定赛艇运动员以4 mmol/L乳酸阈(AT4)和个体乳酸阈(IAT)指代无氧阈的有效性.方法:10名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在Concept II赛艇测功仪上进行1次递增负荷测试和2~4次30 min恒定负荷测试,在相应的负荷间歇测定血乳酸.通过递增负荷测试获取AT4和IAT,并在恒定负荷测试中分别以AT4和IAT作为初试负荷,以2.5%IAT作为最小调整负荷,以运动中第10~30 min乳酸浓度上升<1 mmol/L作为判定标准获取MLSS.结果:1)AT4和MLSS发生时功率分别为342.4±18.8 W vs 312.5±16.0 W,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且相关较弱(r=0.607,P>0.05);AT4高估MLSS功率达9.7%,二功率相对差异范围为0%~15.4%;仅2人以AT4强度完成30 min恒定负荷测试,其中1人达到MLSS.2)IAT功率为314.4±19.9 W,略高于MLSS功率(P>0.05),二者相关非常显著(r=0.885,P<0.01);IAT比MLSS功率高0.6%,相对差异范围为-4.8%~5.3%;所有受试者均能以IAT强度完成30 min恒定负荷测试,其中7人以稳态乳酸完成,且有5人在IAT强度达到MLSS.结论:结合赛艇运动员专项特征的MLSS测试方案能提高测试的简便性和准确性;AT4显著地高估了赛艇运动员的无氧阈水平,而IAT可作为赛艇运动员无氧阈训练的有效负荷区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8名中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在赛艇测功仪上用逐级间歇递增负荷法,进行了动态遥测心率与血乳酸无氧阈之间关系的测试研究。发现其负荷心率拐点的输出功率与血乳酸无氧阈的输出功率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分析男子赛艇公开级优秀运动员2012年冬训期间生化指标,结合运动员冬训期间赛艇测功仪8km及12km测试结果,进一步评定运动员冬训期间身体机能水平,通过对所有指标的统计分析,更好的评定男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冬训期间的训练效果,找出赛艇冬训期间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辽宁女子赛艇队备战城运会期间,通过生化监控观察周期训练中运动员血红蛋白(Hb)和血尿素(BUN)的变化情况,应用赛艇测功仪进行最大能力2000m、5000m测试,对阶段训练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训练量持续增大是引起运动员Hb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BUN监测可了解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后恢复情况;测功仪测试所得功率、心率和乳酸数据,可对运动员阶段训练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15.
赛艇运动员稳态心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赛艇运动员在赛艇测功仪上作中等强度匀速运动时的稳态心率。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了解我国优秀赛艇运动员肺通气机能及其与成绩的相关性,以期发现问题,指导训练。研究方法:以国家赛艇集训队112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赛艇运动员肺功能特点FEV1%(T)为76.5%,显著低于正常成人83%的标准,但FEV1%(G)却达到了93.29%,FEV3%达到了99.98%,超出了普通成年人的水平。说明赛艇运动员吸气不充分,呼气功能相对好于吸气功能。2)赛艇运动员肺通气功能与2 000m测功仪成绩相关性研究发现2 000m测功仪成绩与多数肺功能指标间存在中度甚至高度负相关,即肺功能越好,测功仪上2000m用时越短,成绩越好。结论:赛艇运动员肺通气机能良好,但呼气机能相对好于吸气机能。赛艇运动员肺通气机能与运动成绩之间存在中、高度相关,肺通气机能越好,比赛成绩越好。  相似文献   

17.
以武汉市备战第六届城运会男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赛艇测功仪多级负荷进行测试,测定不同负荷下功率与乳酸值,通过对乳酸阈曲线变化进行详细分析,以评价赛前训练效果及运动员个体能力。结果表明:运动员在体重没有显著性变化的情况下平均乳酸阈功率显著性提高,说明赛前训练有效地提高了运动员的有氧代谢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体感”是运动员长期训练与比赛形成的专项心理能力,是保障运动员发挥最佳竞技状态的基础。赛艇运动要求运动员在划行过程中对 人、艇、桨、水具有良好的协调和控制能力。在赛艇日常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多使用“人艇合一”的感觉来描述对自身状态、动作技术和艇、桨的良 好控制与清晰的认知,并对其自身竞技水平的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的结构特点,运用扎根理论,对 来自湖北和广东省赛艇运动队的24名赛艇运动员与6名教练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得出 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的结构包括:感知控制艇身能力(艇速感、艇平衡感、艇噪音感、艇滑座感、艇吃水感)、感知控制桨能力(桨出入水 感、桨力感、桨频节奏感、桨叶位置感)、感知掌控对手能力(对手位置感、对手体力感、对手节奏感、对手战术感)和感知掌控队友能力(队友节奏感、 队友协同感、队友战术感、队友体力感)4个大范畴和17个小范畴,并且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反映赛艇运动员对自身技术动作控制 状态的感知能力,为赛艇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提供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9.
赛艇动力学及流体动力性能和快速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赛艇划桨过程中回桨阶段出现第二个加速度峰值的动力源进行了分析,提出运动员在回桨过程中,人体重心从船头向船尾移动产生冲力,从而使船艇加速。并据此提出了包括拉桨动力和人体重心移动产生冲力两个动力源的赛艇动力学方程。此外,对提高赛艇技术的途径和赛艇桨叶及船艇的流体动力性能和快速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为提高赛艇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赛艇运动中拉桨阶段的桨力曲线反映了运动员的发力特征,是专项竞技能力诊断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队的测试实例,对不同艇种、不同桨位的桨力曲线特征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对赛艇项目进行系列测试(桨频:35桨/min),结合专项认为专项技术较好的多人艇运动员大多采用A型;双人单桨项目中.领桨手倾向于采用A型桨力-时间曲线,一号位桨手倾向于采用B型桨力-时间曲线。不同桨频下的桨力-时间曲线特征可作为训练效果的评估依据,低桨频训练必须保持合理的拉桨速度和拉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