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田野调查、口述历史等研究方法,以湖南省永兴县板梁古村元宵节“倒灯”为田野个案.通过描述板梁“倒灯”的活动流程,捕捉其文化特征,并对“倒灯”的价值与功能进行阐释.研究表明:板梁古村“倒灯”习俗是当地元宵节的重要活动,其古朴的原生态特征和活态体育人文遗产特点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板梁“倒灯”习俗是民间体育传承的载体,“倒灯”仪式在村落社会中具有文化教育和乡土社会安全阀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城市特色是城市的灵魂与精粹,它是自然、人文、民俗等结合的集中体现,与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城市特色包括空间特征、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基本条件。在全球化背景下,突显城市特色,做到与众不同,是各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铁岭的历史文化、现代文化、民间文化和旅游文化等方面分析铁岭城市特色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3.
“芦笙舞”作为苗族先民喜爱的一种舞蹈形式,有着悠久历史,并广泛流传于四川、贵州、广西等地。运用田野调查、实验测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贵州西江千户苗寨进行观察、访问、测试,认为“芦笙舞”是集健身性、教育性、娱乐性、艺术性共生共融的民族民间舞蹈,对练习者机能及身心有明显影响,使本民族成员生命成长的体育文化场域得到保护与传承,是学校多元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甘肃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陇右文化区的中心和腹地。天水历史上亦农亦牧的自然经济方式、华戎错杂交汇的人文生态氛围,以及此起彼伏的争战攻伐造就了陇人的尚武之风。诞生在天水的鞭杆舞是说明这一特征的主要文化案例之一。研究表明,天水鞭杆舞既是民俗艺术文化,又是民间武艺文化;它既有观赏性,也具一定的学术性。对其进行历史性的考察与保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文化价值进行挖掘与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黔东南苗族"芦笙舞"做为体育课程资源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与"芦笙舞"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在过去的历史进程中,黔东南苗族"芦笙舞"所蕴藏的文化功能对维护本民族团结和和统一,保护与传承本民族文化,增进苗族先民身心健康,促进不同民族之间友好交流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黔东南苗族"芦笙舞"以它斩新的面貌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对丰富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实现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民族文化三者共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速黔东南原生态旅游事业发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水河流域壮族蚂拐舞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是壮族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从体育文化的角度看,蚂拐舞不仅具有良好的健身、娱乐和艺术审美价值,而且还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经济水平、推动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等多种社会功能。在揭示蚂拐舞体育文化社会功能的同时,对蚂拐舞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代阴阳、五行、八卦之间的文化互动,融合形成一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雏形后,继而又与儒、释、道进行了广泛接触.三元文化彼此跨越自身的疆域进行跨文化的互动,其互动和交融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也是人类历史最有成效的跨文化融合.它们的融合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表现出独特的、突出的特色--大一统的民族性、中和灵活的融合性、含蓄退隐的竞争性、生动形象的艺术性、修身养性的人文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石阡县仡佬族舞毛龙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运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石阡县仡佬族舞毛龙的历史渊源、毛龙制作工艺、表演方法、文化象征及社会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舞毛龙这项民族体育活动蕴涵着图腾崇拜、民间宗教和民族融合等文化元素,其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体现民族审美、文化传承、社会控制等。  相似文献   

9.
体育文化学理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是由人的身体运动发展出的文化;自然科学是体育文化之根,人文科学是体育文化之母、社会科学是体育文化之翼;关于体育文化的科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具有诸多独特的学科属性,这些属性的学理分析,对体育科学基础理论建设和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围棋具有文、史、哲、艺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重视和发挥围棋文化独特的人文教育功能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辩证思维和全局观的形成.学习围棋文化还有益于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和审美鉴赏力,对培养具有现代人文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和城镇化使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日渐式微,利用新媒体来推动其传承和传播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分析长阳土家族巴山舞的媒体传播现状.认为,传统媒体的传播有时空局限,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时间主导型“文化空间”日益萎缩,地点主导型“文化空间”囿于民族聚居区;而新媒体传播效果微弱,新媒体应用于巴山舞传播的研究成果还很鲜见.从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五个方面,提出新媒体视域下巴山舞“文化空间”重构策略,为保护文化多样性、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依据仪式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岷江上游黑水河流域的藏族、羌族铠甲舞开展田野调查,研究认为羌族战士在出征仪式和战后丧葬祭祀时会跳名为“哈日”和“克西格拉”的铠甲舞,“哈日”的曲调激昂有力,内容多是鼓励武士英勇杀敌、胜利归来;而“克西格拉”音调低沉,反映对战死沙场壮士的怀念和颂赞.而黑水县的嘉绒藏族也会在壮士出征前身着牛皮甲,跳藏语称作“卡斯达温”的铠甲舞.铠甲舞在阿坝州藏羌聚居区流行,说明其英勇好战、信仰虔诚的长期民族战争传统.铠甲舞除具有歌舞的基本功能外,其社会功能还体现在祭祀仪式与神圣符号、尚武精神和社会整合、借助武舞仪式和形式宣泄情感.在现代化发展浪潮的冲击下,藏羌铠甲舞传承面临着严峻挑战,依据参与式发展方法对其保护已迫在眉睫,民族特色的保存对于多元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结合文化学相关理论对"花环龙"的起源、表演风格、艺术特点、传承与发展等情况进行研究.研究显示:"花环龙"起源与祭祀有关,源于需要;"花环龙"表演凸显"圆文化"风格,表演艺术突出"合和文化"特征,其制作融入了"阴阳五行文化";"花环龙"以客家儿女为参与群体,以祭祀、拜师授徒等多种形式传承;非物质文化自身的适应性和发展性是"花环龙"传承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壮族武术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壮族武术作为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文化体系,具有共同性、地域性、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并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传承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现场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郁南"禾楼舞"的文化生态环境、变迁历程、体育文化功能及审美价值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郁南"禾楼舞"是古时百越乌浒人庆祝丰收,祈求风雨的一种祭祀类原始舞蹈,是远古巫文化与傩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经过了古越乌浒人,三国至唐代的僚人,以及之后的瑶族人和汉人的传承,经历了古越文化、瑶族文化、汉文化的影响,受到佛道等思想的渗透,是南江地区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缩影。郁南"禾楼舞"具有极高的体育健身价值、体育旅游价值、观赏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同时舞蹈本身包涵着一种集体主义和英雄崇拜主义的精神,表现出一种狂热豪放的激情浪漫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6.
论云南文化的生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 ,云南文化具有明显、独特的地域特征。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云南文化的空间组合特点、发展演变及其环境影响进行研究 ,既是云南地理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也是了解和认识云南文化内涵的一个独特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舞炮龙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社会调查、临场观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广西舞炮龙文化发展状况进行研究,论述广西舞炮龙文化不同时期的融合与发展,揭示广西舞炮龙文化的特点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藏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创造的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藏民族文化中,"文"与"武"是紧密相连的,其传统体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追求勇武与礼制具有一致性,是以形体活动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具有与高原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等文化内涵,而且始终与藏民族的文化、习俗、信仰相联系,有其鲜明的藏民族文化特征,在塑造民族精神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思想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与艺术文化等均具有其独特的传统,正是这些独特的文化传统对整个美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当今的美国文化也面临着重重挑战,而这势必会大大推动美国文化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从武术与戏曲结合的历史梳理入手,对沧州武术戏的起源和原初形态进行考察,总结了其原初形态的艺术特征.进而指出,侠义精神是武术戏推崇和宣扬的重要价值取向;沧州尚武的地缘文化造就了武术戏戏武结合重在武的形式特征;在唱腔与乐器配置、服装与器械使用、递帖与剧目搬演、互动与传承方式等方面都展现出浓郁的武术文化气息和历史印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