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提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猜想、让学生学猜想,通过对学生猜想能力、猜想意识和猜想习惯的培养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猜想走进数学课堂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合理的猜想,没有猜想的数学,也就不会有创新.数学其实就是人们探索事物本质的过程.在探索中,人们会运用一些已有的经验去进行大胆的假设和猜想,当这些猜想被大量的事例证明之后,就形成了概念.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教会学生运用猜想的方式去探索数学规律,让他们在猜想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并为他们的创新提供契机.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相似文献   

3.
小、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去创造数学: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数学猜想是在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归纳、联想等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事实材料和数学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联结已知和未知的桥梁和纽带,它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发展数学思维。课堂上引导学生合理猜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5.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实验教师,必须改变目前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去猜、读、做.把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个性和创新能力作为实验的目的和归宿.猜想是数学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纵观数学发展史,很多的问题是从猜想开始的,如歌德巴赫猜想、欧拉猜想等,它是解决数学理论自身矛盾和疑难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也可以  相似文献   

6.
数学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让学生在体验猜想魅力的同时实现对新知的掌握,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猜想是根据已知数学知识、经验对研究对象作出符合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的一个方面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所以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对数学教学来说十分重要。实践证明:猜想使人们获得许多真理,它推动数学科学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多让学生大胆猜想、探索,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阳 《数学教学研究》2021,(2):26-28,31
理性思维、科学精神的生成基于学生的质疑能力.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主要途径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让学生产生质疑、归纳、猜想、证明,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9.
数学猜想是数学发现的萌芽,可以开启儿童的智慧之门.而数学解题是培养儿童数学猜想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类比猜想"、智用"归纳猜想"、善用"审美猜想"、妙用"假设猜想"、运用"直觉猜想"、活用"综合猜想"等.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数学意义上的"小创客"!  相似文献   

10.
重视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猜想、验证”能力的培养,是促进他们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更好地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思维活力的重要路径所在。故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抓实猜想思考,初感思维模式;尝试探究,运用思维模式;自主反刍,提炼思维模式等环节的打造,以期通过学生必要的探究体验、合作探究,以及思维碰撞和学习反刍等,促进小学生“猜想——验证”思维模式的建立,让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有着更好的发展,也使得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更理性、更智慧。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喜欢数学;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通过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去创造数学;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2.
体验数学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体验是最好的教育,正如专家们所建议的那样,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己向前进。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在体验中学好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呢?以下是我的一点感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波利亚说“:数学事实首先是被猜想,然后被证实.”数学猜想是数学研究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指根据某些已知事实材料和数学知识,通过思维的能动作用,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作出的一种猜测性推断.数学猜想或问题的提出,有时比问题的解决更有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猜想,让猜想在数学教学中飞扬.一、提问——诱发猜想“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导入很重要.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提出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诱发学生的猜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例题“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之前,教师可以将命题转换成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要求他们动手画四边形并猜想结果.很快便有学生指出答案是平行四边形,但也有个别学生认为是矩形、菱形或者是正方形.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验证并顺势设问“:会是梯形吗?”学生在验证中获得了对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进一步认识.二、操作——验证猜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操作.在学生有了初步的猜想后,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和谐的猜想氛围,并鼓励学生积极寻找猜想的依据,探索猜想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检验猜...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历程,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是新课改下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刺激学生多重感官、进行有效对比、经历猜想验证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5.
善于激发学习兴趣。针对学困学生基础较差这一情况,教师应先让学困生做简单的题,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再让他们做难度大一点的题,引导他们猜想、探索知识。从而,学困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喜欢数学;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通过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去创造数学;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7.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纵观数学发展历史,许多重要的数学发现都是经过这一合理猜想非逻辑手段得到的,例如,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四色猜想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猜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相似文献   

18.
倡导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自主探索、猜想交流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相似文献   

19.
牛顿讲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根据已知的原理和事实.对未知的现象及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判定。纵观数学发展史。我们发现很多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然后再设法证明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因过分强调严密的逻辑思维而忽视了对学生猜想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扼杀学生的猜想思维。正因如此.著名的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大声疾呼:“让我们教会学生猜想吧!”新课程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猜想,甚至可以浮想联翩。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首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及其创造精神.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去创造数学;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知识去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