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厌学心理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河南省4所高校大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有较为普遍的厌学情绪和行为,产生厌学的原因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由身心型和外因型原因导致的厌学尤显突出。在不同学校学习、来自不同家庭的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大学生的厌学行为表现有差异,其中男生比女生的厌学程度要高,来自于城镇比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厌学程度要高,高年级比低年级大学生厌学程度要高。身心型原因是导致大学生学习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而导致大学生厌学行为的主要是动力型、学障型、身心型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开封市三所小学的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旨在了解目前小学生学习状况,并对厌学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学业成绩越差,厌学现象就越严重;学生厌学不存在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与父母、教师的关系好坏影响学生的学习;厌学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在厌学的学生中大部分都有看电视上网的习惯;学生的厌学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针对小学生厌学表现的特点,笔者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个人的性格特点、人际交往困难是小学生产生厌学的主观原因;学生繁重的学习负担、教学形式单调、教学内容难度大、教师素质不高和态度不端正、家庭教育不当、亲子关系不和谐、社会不良因素等是学生产生厌学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3.
李郁清 《天中学刊》2003,18(4):113-114
厌学是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其特点是学生学习动机消退或对学习产生逆反。引起厌学的原因主要是外源性因素,因而也就具有可控性。找到这些原因并给予充分的注意,厌学是可以矫治和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厌学学生的心理分析及矫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保德 《广西教育》2006,(1B):39-39
在当前学校中,厌学情绪不是特定学生所有,而是所有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条件对其产生作用,便会在行动中表现出来。厌学者绝大部分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但也有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差,特别是学业负担太重的情况下,对学习形成极端厌恶情绪。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学生中的厌学行为越来越突出,厌学造成的危害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自身成长。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厌学心理的危害及表现 1.厌学心理的危害 所谓“厌学”,即厌恶学习,或不愿意主动学习,是一种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厌学心理,是对学生不愿意学习、厌恶学习这种消极的行为反应模式的概括。  相似文献   

6.
农村初中生厌学行为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农村初中生厌学行为日渐普遍,有厌学行为的学生人数超过一半。初二是学生厌学行为高危期,而厌学情绪加重主要在初二至初三阶段。厌学是导致初中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厌学的主要表现是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犯困、打瞌睡,厌恶考试,逃学等。厌学行为产生的表面原因是基础知识差,听不懂课,作业太多,睡眠不足等,实质上导致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学生的自尊、自我实现和被认同等心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  相似文献   

7.
当学生的厌学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病症”时,会严重影响学习的顺利进行。我们应正确分析厌学问题学生厌学的具体表现、产生的原因,从高校学生工作的角度研究大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问题,对普通中学100名中学生进行厌学感心理卫生测试凋查,调查显示,厌学比例占了14.5%,中学生厌学表现有两类,一类同学每天能按时上下学,基本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但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学习无动力、无目标,整天懒懒散散、松松垮垮,学习被动,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落后;另一类厌学者除了具有以上症状外,还表现在不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常  相似文献   

9.
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情绪,从而选择逃避的一种心态。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按理说,成绩差的学生存在厌学情绪是可以理解的,而成绩好的学生不会产生厌学心理。其实不然,调查表明,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成绩好坏、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情绪,从而选择逃避的一种心态。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按理说,成绩差的学生存在厌学情绪是可以理解的,而成绩好的学生不会产生厌学心理。其实不然,调查表明,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成绩好坏、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当今教育的目中无人,教育过程的专制强迫,儿童精神负担过重,使得学习成为儿童的痛苦之源。中小学普遍出现了厌学现象,严重影响儿童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消除儿童厌学要求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不带强制性的学习,重视教会儿童学习,创造自由选择的教学情景,给学生学习提供依靠点和支柱等。同时乐教是乐学的前提,要彻底消除厌学,教师必须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相似文献   

12.
当今学生厌学是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其形成原因有四:一是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社会上的一些体脑倒挂现象及少数家长的“短视”,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由不学到厌学;二是现阶段教材中部分内容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由难学变为厌学;三是有些教师思想不端正、素质不高,只知对学生满堂硬灌,把学生推入题海,使得学生学习负担沉重,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厌学;四是厌学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差,或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遇到一点挫折,就丧失了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厌学。如何帮助学生排除厌学…  相似文献   

13.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是由不想学习到不喜欢学习,甚至发展为对学习产生厌倦、厌恶从而逃避学习的一种心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应该说更能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热情。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学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造成学生产生厌学是多种因素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学生内部原因,还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本文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理论分析了厌学心理的表现、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厌学心理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这三个维度,是在中小学生中存在的一种负性现象。导致中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因素有很多,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变中小学生厌学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造成了青少年学生学习的种种问题。其中,厌学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据新华网消息,“来自北京部分中小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小学生厌学率达到30%”。虽然其他研究者由于调查的范围与方法不同而可能有不同的结论,但对于厌学的现状,绝大多数研究都认为是“普遍存在”。不仅学习差的学生厌学,而且学习好的学生也有厌学倾向。厌学已成为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棘手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多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这就是说厌学心理普遍存在。所谓厌学心理就是对学习产生厌倦及厌恶的情绪,从而持冷漠的逃避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厌学不仅仅是指对学习缺乏兴趣,而是指学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厌学心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强烈地感觉到中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习暂时困难生,都有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和表现方式有所不同。为了分析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笔者分别对高一、高三各六个班(每个班60人左右,共718人)作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厌学现象是以不愿意学习为主要特征,有厌学现象的学生对与学习有关的刺激表现出焦虑的反应。现在“厌学”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只是厌学的程度不一样,但最后真正发展成为厌学症的并不多。不过,如果我们对厌学现象掉以轻心,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和很难提高我国公民的素质,很难适应21世纪国际社会发展的需要,很难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对我们来说可谓是耳熟能详,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也下足了功夫。但遗憾的是,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厌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大有蔓延之势,已经成为阻碍基础教育发展的一颗毒瘤。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教育不当”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0.
高职高专类学校学生厌学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目前在高职高专类学校的学生当中普遍存在厌学状况。学生的厌学主要变现为讨厌学习,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地或者更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最后退学。本文首先从高职高专类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归纳推理法,分析学生厌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