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一、导读教学设计【设计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设计理念】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开发课程资源,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总体评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和联系,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和交融。在这个以母亲节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中,教师以“情”为主线,有机地融合了语文、美术、音乐等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读、悟、说、写、做中.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同时,这个以母爱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也为学生个体精神的成长注入了人间最美好的真情,为学生的内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精神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将独具特色的“综合性学习”单列,是本次课改的重大突破和一大亮点。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要求。如果说课堂学习是“一掬水”,那么课外学习就是“江河湖海”。因此,教师要依据教材,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性地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丰富学生语言表达的“物质储备”,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设计理念】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笔者以为,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悟情明理。本课教学设计,就是着力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理解文本语言,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还是要有点系统论思想的:作为一篇课文,在整体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究竟要发挥什么作用,是需要通盘考虑的;同时,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思路,要有整体思想,找到适当的切入口,走进课文,科学设计“行走”路线,以一个问题领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使课堂教学具有整体感,也追求像写文章一样的行云流水感。学习中要切入课文具体段落、具体语句,但是这些要串在设计主线上,不要支离破碎。  相似文献   

7.
【目标定位】1.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初中语文第一册正是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述的是作者儿时嬉戏的乐趣和读书生活 ,所写风物 ,无不着有儿童之色彩。故此 ,教学本课 ,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生活和文章结合起来 ,感悟童稚情趣 ,更好地解读文章 ,深刻领悟语文和生活的关系。2 .在能力方面 ,据单元教学要求 ,我们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使学生初步掌握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规律 ,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同时 ,要指导学生如何默读 ,使其默读能力得到初步的锻炼 ;指导学生养成随…  相似文献   

8.
【设计说明】本课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围绕着"创编课本剧"为主题展开的。通过主题活动,超越封闭的单一学科知识体系和固定的课堂教学时空局限,将语文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其他学习领域结合起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略读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剧本和课文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  相似文献   

9.
刘霞 《小学语文》2008,(1):74-7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策划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学习目标及目标解析】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都得到发展,这三个维度也是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1.
【教学构想】一、指导思想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责任。综合性学习关注的是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它包括合作探讨思维等能力,同时也要注意体现语文特色。而且还要将他们的学习成果以某种方式呈现出来。所以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定位在教案设计上确定的三个目标。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此为理念,依据课文内容自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设计特色】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橡树该把奖章颁给谁”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组成。【教学流程】一、营造情境,明确任务1.揭示课题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要说到…  相似文献   

13.
【设计主题】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语文实践的经历,拓展语文实践的天地,从而让学“  相似文献   

14.
【设计思路】“广告多棱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丰富、饶有趣味,旨在通过对广告词的赏析提高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及鉴赏语言的能力。好的广告词言简意赅、令人回味,不仅有商业味,更有文化韵味。【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具有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教学中,要激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发掘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参与,群体互动,深入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不断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活动目标】1.让学生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提高语文能力。2.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以及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4.教育学生从各个方面为规范用字作努力,培养净化祖国语言文字的社会责任感。【活动过程】一、故事激趣,提示主题1…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高,需要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质疑,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需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诗歌朗读的习惯与能力,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分专题收集整理信启.和积累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将抽象情感具体化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亲情与责任背后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使命感。2.学习并掌握整体感知,抓细节、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再回归生活的自读方法。【点评: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其中突出了后两个维度,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因为语文不光是一个知识体系的问题,而“能力”又自然会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之中】【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整体感知,抓细节、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再回归生活的自读方法。【教学难点】由整体感知到深入把握文本的自读方法。【教学设想】通过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 【导入设计】1.教师展示三杯饮料(雪碧、白醋和热水),请三位学生上台看谁能准确喝到雪碧。(有的学生准确地喝到雪碧,有的学生喝错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关注学生整合能力的培养,即多种知识资源和学习能力的整合;关注学习动态过程的优化,即注重个体体验、多向互动和拓展创新;关注学生精神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