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研究生》2008,(9):63-63
动课裁一牛—省脑叭了杂锻炼裁一牛—省劲异钱包裁一牛—省油.薰势叹‘气“万裙子裁一牛—省料惰感裁一牛—省心招聘裁一牛—省省吧!校园“裁”女~~  相似文献   

2.
段玉裁《说文解字.叙》注中所谓的古字,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段玉裁对许慎的《叙》本身用字所作的注解(20条);二是段玉裁在注解过程中所使用的文字(16条)。段氏在著述中与许慎保持一致,尽量用古字进行注解,或指出某字“只作某”、“当作某”,即为古字。这反映了段玉裁的用字观。  相似文献   

3.
巧用文字     
有些同学认为写好文章要有“好词”,其实不然。唐代诗人贺知章有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它能裁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一裁二审”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所存在的缺陷日益明显,特别表现在仲裁和诉讼程序当中。对此,本文建议引入劳动争议“双轨制”处理方式,将这种处理程序改造为适合中国国情的“裁审分立、各自终局”。“裁”、“审”应具体分工,并建立监督关系。仲裁分为约定仲裁和强制仲裁两类,大部分案件在约定仲裁下可仲裁终局,对涉及公共利益的进入到诉讼程序的强制仲裁案件,法院也只审理程序问题,以此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5.
读了李壮鹰同志所写的《关于“西行”中“山裁万仞葱”辨疑》一文,感到他读书仔细、认真,他深入钻研的精神很值得自己学习。但是,对于他把“裁”解为“削”,把“葱”解为“青葱之色”的结论,则有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和壮鹰同志一起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6.
这首题为《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的七言律诗,是明末清初女诗人浙江嘉兴柳如是的作品。诗中首字“栽”字应是“裁”字之误。“裁红晕碧”,出自金代元好问(1190—1257)《论诗三首》二:“晕  相似文献   

7.
段玉裁在《段注》中指明了大量的俗字并对其进行了研究。而这一研究过程正反映了段玉裁“字起于声音”、“形义相一”的语言字观,同时也显示了他“过分尊许”、“否定、排斥俗字”的局限性,但在客观上起到了一个字规范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为;“一裁两审”,仲裁为诉讼的前置程序。现行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争议处理的要求。改革的方面应是建立“自愿仲裁,裁、审分轨,各自终局”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9.
答读者问     
眉山县教师进修学校朱明银同志来信说:统编小学语文第一册《看图拼音识字8》,将“土”字篆写成“(?)”形,有误。朱同志引证许慎《说文解字》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所列“土”字篆写均为“(?)”。说文解字“土”字篆文的两横齐长“=”,象地之下,地之中之形;段玉裁将许慎的“地之下”校正为“地之上”。课本的篆写和“上”字的篆写相混了。  相似文献   

10.
乾嘉时期,段玉裁和顾广圻在文献校勘问题上产生了一场影响很大的争论,顾广圻主张“不校校之”,段玉裁主张“定底本之是非与定立说之是非”。关于这场争论,后世或是段而非顾,或是顾而非段;或认为是吴、皖两派校勘家的门户之争,或认为是对校、理校的校勘方法之争。实际上,段、顾之争只是方法论上的不同,并没有对立性的分歧,不能断然当成是吴、皖两派校勘家之间的对立。段玉裁“定底本之是非”的原则顾广圻也在用,顾广圻“不校校之”的理论段玉裁也是认同的。段、顾之争直接推动了清代校勘学理论的发展,卢文招的“两通者但注其下”的原则,王引之的“三改三不改”论,都是这场争论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段玉裁《说文解字:》“一曰”训诂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断析“一曰”真伪,阐明“一曰”存废之由;说明“一曰”的行文特点;辩明不同意义在音、形、字属方面的异同;揭示“一曰”在汉语发展史上的价值;剖析合有“一曰”的字所出引文的作用等.由此,可以看出段玉裁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贯通古今的历史眼光和普遍联系的哲学品质.  相似文献   

12.
汉字是形、音、义三者的结合体。每一个汉字都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有一定的意义。我们在记录汉字的同时,必须根据词义的不同而采用不同形体的汉字,彼此之间不能变换。例如,才能的“才”,就不能写成材料的“材”,也不能写成裁剪的“裁”。但是,在我国古代诗文中却存在着与上述相反的情况。一个词可以用该用的这个字,也可以用不该用的那个字。例如,清朝蒲松龄《山市》“数八层,裁如星点”中的“裁”按其意义,应该用刚才的“才”,是“仅仅、只有”的意思。像这种用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不同的字来代替本来应该用的那个字的现象,就是我们…  相似文献   

13.
诗体进化论是刘勰《心雕龙》形式本体论及诗本体论的重要内容。是确立刘勰为体学大师的基础,刘勰的诗体进化论主要由“诗有恒裁”说与“随性适分”说构成,是传统与个人才能对抗与和解的结果。在现代诗学视野中不难发现“诗有恒裁”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刘勰的诗体进化观对现代汉诗的体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衣饰、器用类1、表(表里、表面、地表、外表、仪表、表情、表率、表彰、表亲、表白、表记表表、表章等) 表,古文作“(?)”。《说文解字》云:“上衣也。从衣从毛,古者衣裘,以毛为表。”段玉裁《注》曰:“上衣者,衣之在外者也。”为什么“衣之在外者”称“表”?段玉裁又于“裘”字条下《注》曰:“裘之制毛在外,故象毛。”可见,《说文》所训  相似文献   

15.
成长之歌     
此文疑是从原先的习作《忆童年》变格而来的——显示了作者思维的变通性。《易经·系辞》云:“化而裁之谓之变,行而推之谓之通。”原习作构建了“童年”的“象”,现用“拥有与寻找”二者关系“裁”之,“推”出“珍惜‘拥有’,永远‘寻找’”的主旨。但是,这篇从习作《忆童年》变格而来的《成长之歌》还要再升格:为着紧扣“拥有与寻找”的话题,应删去前两部分,强化后面两部分,标题改为“寻找童年”。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镕裁》一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镕是对情理方面的提炼,即炼意;裁是对词藻方面的剪裁,即炼辞。对这一篇研究中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三准”说在创作过程中的位置,“刚柔以立本”的内涵和“设情以位体”的含义这三点上。本文试就这三点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项目裁体、任务引领、文化渗透”教学模式就是以任务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以项目为裁体设计课程教学,在教学中渗透文化素质教育。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当前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在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化学“学科素质”的培养,要以知识为裁体,全面制定教学目标。诸多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完成是以素质教育为着眼点,以知识为裁体,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学科能力、方法、精神、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微言     
文人首先应是“文明的人”,商人是“可以商量的人”,生意人则是“可以生出主意的人”。与之相反,总裁并不意味着“总是裁人”,老板当然不能“老板着脸”, 而经理更不可以“经常不讲理”。  相似文献   

20.
网络是个动物园,有雅虎、搜狐、鼠标、外置猫、网虫……——某网民顿悟总在裁人,简称“总裁”;老板着脸,简称“老板”。——某打工仔对“顶头上司”的妙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