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句格言:I hear, I for- get. I see, I remember. I do, I understand.(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就会了)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角度看,这是对道德践行之“行胜于言”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性质中指出:“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依据这一理念,人教版思想品德课教材每一单元都编排了“主题探究”活动,倡导学生通过主题探究活动扩展知识技能,提升生活经验,逐步达到思想的升华和道德的内化,达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人的思想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可见,实践性是新课标一个重要特征,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有必要认识社会实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价值.社会实践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价值到底有哪些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行为实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又称为"导行".它既是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又是本学科的重要任务之一.所谓"导行",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各种实践活动,形成和巩固学生言行一致的高尚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任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更应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行为训练,反复强化,使道德行为发展成为具有一  相似文献   

5.
<正>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是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那么,如何把"明理"和"践行"统一起来呢?笔者通过反思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抓好以下四个环节。1.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关注生活。思想品德课如果单凭简单的说教肯定不行的,教师要努力从学生的身边  相似文献   

6.
主题活动教学就是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设计主题、学生体验、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开展的教学.采用主题活动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体验、感悟、实践中学习并践行核心素养.笔者试结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单音与和声"一框,进行主题活动教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智者历来强调"知行合一",就连江湖艺人都知道"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要"在注重思想品德课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本文探索了提升学生思想品德践行能力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8.
"活"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法的精髓,"活"是打开思想品德课教学之门的钥匙.走进思想品德课教学,你会发现每个教师都在认真负责地上好每节课,竭力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面教育.但我们的努力并非都达到了实效,就好像有了上好的原料,不一定能做出美味佳肴一样,上了思想品德课不等于有效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往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依旧背道而驰.这说明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仅停留在学生的语言上,没有真正落到实际行动之中.而且,有的教师凭着不是十分完备的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处处采取他自以为是的活动化、开放化教学.殊不知,这活动是"为活动而活动",不是"真正的活动".这种开放是"所谓的开放",而不是"真正的开放".  相似文献   

9.
练习是教学中以学生自身独立生活为主的学习活动 ,是有计划、以形成技能为目的、反复进行学习的过程。思想品德课的练习是教学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 ,是把所学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运用于实际 ,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实践活动。它是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 ,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这一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教师逐步认识到要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 ,必须重视教…  相似文献   

10.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效果,"通情"方能"晓理","晓理"才会"践行",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点肤浅看法。一、以言载情教师饱含情感的语言,不仅能够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传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人的思想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可见,实践性是新课标一个重要特征,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有必要认识社会实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价值。社会实践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价值到底有哪些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实践活动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庄志端 《考试周刊》2012,(86):108-109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加强实践探究环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让学生在情景、案例和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中要独具匠心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心理暗示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去学习、思考、探索、感悟,体验学习的乐趣.而主题探究活动能让思想品德课更精彩.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主题探究活动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每个单元的首页都设置有"主题活动探究",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有利于优化学生活动,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如:探究学习活动的虚无化、探究学习活动的形式化、探究学习活动的浅层化、探究学习活动的绝对化.为提高思想品德课主题实践探究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性质的课程,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为了有效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价值,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强化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践行道德行为;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提供典型示范。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每个单元的首页都设计了一个与该单元内容相配套的"主题探究".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从而进一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以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例,联系课改实验区江苏省常州市近一年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题探究"教学.  相似文献   

17.
小学品德课教学活起来,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践行自己的道德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享受学习的快乐,并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角色,坚持"以人为本",精心组织和设置相关的活动主题,创设有利于孩子道德情感体验的环境,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优化教学设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要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这种活动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而,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老师,如何设计好的情境,将教学与生活、知识与德育的教育巧妙的融为一体,不失为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传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多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硬性灌输法为主,这导致思品课的道德教育无法真正融入学生的灵魂,违背了思品课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新课改强调"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教学实践",因此,作为思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使学生以主体的身份进行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道德践行,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自参与和实践,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0.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思想品德课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通过有效途径使学生达到知行统一,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是摆在每个政治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促进学生道德践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