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些年,在一些地方续修家谱之风颇盛。本文在回顾总结作者搜寻家谱、研究家谱到主修家谱经历的基础上,以山东长白山马氏第六次续修家谱为例,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适应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精神,推陈出新,创新修谱,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这一课题,进行了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2.
湖南家谱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华享 《图书馆》2001,(5):21-26
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湖南家谱纂修情况,重点论述了家谱的利用价值及其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新修家谱已经基本失去其社会功能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近三十年来,家谱兴修繁荣。新修家谱与古代及民国的老家谱相比,在装帧形式、编纂内容和表达手段上进步显著。新家谱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但也有相当大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一张具有纪念意义的有百年历史的餐桌布,上面画的图和人名,犹如一株常青的大树,枝繁叶茂;一本发黄的线装书,破了皮的老家谱,抑或是崭新的印刷品,这就是民间流行的家谱,又名族谱.遍观字里,数百上千家姓氏都在续修族谱或存有族谱,以至于形成一种独特的中国家谱文化景观.研究这种家谱的文化,考量这种文化的家谱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家谱是我国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又称宗谱、族谱、家乘等.家谱在我国延续了三千多年,宋代以后,随着近代封建家族制度的形成,修家谱的风气十分盛行;到了明清两代,修家谱出现了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6.
邹华享 《图书馆》2002,(1):26-28
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湖南家谱纂修情况,重点论述了家谱的利用价值及其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新修家谱已经基本失去其社会功能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邹华享 《图书馆》2001,(6):9-12
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湖南家谱纂修情况,重点论述了家谱的利用价值及其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新修家谱已经基本失去其社会功能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本溪地区的满族十分重视家谱,无论是官宦望族,还是庶民百姓,凡有族必修纂谱书,分家必抄录.望族富户修的谱书,规模较大,包括谱序、族源、谱系、祭祀、家训、典型、恩赐、命名定式等,寒门小户则用一张纸或一幅白布,按辈份依次填写祖先的名字,称谱单.过去,满族修谱书极为讲究,一般选在龙虎之年,每修一次,杀猪3口,由族中能文者撰书,印刷成书.后来续修家谱,仪式则日趋简单.近数十年来,虽因种种原因致使大部分家谱被毁,但幸存的家谱数量仍然很多.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修(续)谱之风盛行,每一个姓氏、每个家族都在纷纷发掘老谱续修新谱。临朐县档案馆借助这个大好时机,主动出机,抓紧征集家谱进馆。先是向各修(续)谱委员会发出《家谱征集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五莲县档案馆在加大馆藏档案资源建设过程中,注重家谱档案的征集和接收。目前已收集到各类家谱档案28册。包括清道光年间修诸城《臧氏族谱》,民国年间修《城阳管氏族谱》、《郑氏族谱》、  相似文献   

11.
从家谱发展史来看,宋代以后,除皇家玉牒与孔府家谱外,其他民间所修家谱性质逐渐从族人身份证明变为家族组织存在的表征,这种转向使得家谱档案属性随之出现了转变。以现存徽州家谱为例,这种转变在表达对象和表达思维上都有所展现。究其原因,则有两点,一是明以后徽州基层社会的变迁,二是宋以后中国谱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世人瞩目、历时四年时间编纂的《中国家谱总目》将在2005年内最终定稿,随着这部书的编订完成,家谱将从此结束祠堂供桌、农家箱底的散落时期,以“军团”面貌步入公众视野。是谁唤醒了一度沉睡的家谱?当中国社会清晰地显示出以地缘取代血缘的发展趋势时,宗族的代表符号——家谱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家谱,从私藏走向公有《中国家谱总目》,这部旨在“集存世中国家谱之大成”的鸿篇巨制,目前已征集到家谱目录六万多份。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秋芳说,这与近年来民间修谱、捐谱行为日盛有着密切联系。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家谱一直深藏民…  相似文献   

13.
陆敏珍 《浙江档案》2005,(10):28-29
一、宁波家谱留存及分布情况 有史以来,宁波究竟修撰过多少家谱,存世数目有多少,是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家谱为私修,印数极少,又主要散布在民间,再加上有部分流失海外,因此要收集相关的信息难度极大.  相似文献   

14.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民族文化积淀深厚,纂修家谱的风气源远流长,但流传下来的家谱疏于记载。笔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山西家谱目录共计693种,略为梳缕,以期读者知其大概。  相似文献   

15.
由于延安市富县档案馆热诚、周到服务,积极、主动提供史料,不仅佐证了本县太平、钳二村李氏为闯王李自成之后,而且促成了《李自成家谱》面世,成为延安、榆林乃至陕西档案、史志界和李自成研究领域的一大事件。事情起自2004年11月,太平村李氏族人欲修家谱,委派第十四世孙李志强等专程来到县档案馆查看相关资料。熟悉馆藏的工作人员知道来意后,热情服务,找出《李锦家谱》(第三册·第五世成果文系)、《富县志》、《富县地名志》等史料,  相似文献   

16.
湖南少数民族家谱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霖 《图书馆》2006,(5):49-51
在湖南51个少数民族中,只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畲族10个民族人口较多,并形成了聚族而居的氏族。与汉族家谱相比较,湖南少数民族家谱普遍讳言所出而攀援汉族华胄,同时体例也较为简略,所录丁口不多,首修年代也较晚。一些氏族还得聘请他族人士主修族谱。  相似文献   

17.
于美娜 《兰台世界》2017,(Z1):143-144
<正>浙江家谱中国家谱文献学史中,因其历史悠久,存世数量巨大,占有突出的地位。据目前存世的明代以来的实物纸质家谱分析,浙江家谱在其近六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留存在世的浙江家谱数量在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中名列前茅其印制方式丰富多彩,抄本、刻本、木活字本、蜡印本、石印本、铅印本、油印、电脑排印本等相容并存。据已收入《浙江家谱总目提要》的各种版本形式的家谱条目统计,总数12692种浙江  相似文献   

18.
从家谱发展的历史看,修谱起源于商周,发展于秦汉,极盛于魏晋、隋唐,转型于宋代,经过明代的完善,至清代、民国时期已成为一项全国普及的文化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更新,当代新修的家谱有继承、批判,也有创新,与旧家谱带有深刻的封建主义的印记相比,呈现出鲜明的社会主义时代特征。一、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代修谱更加提倡现代人伦思想,并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如《(德清长安)徐氏宗谱》的指导思想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学校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三大要务  相似文献   

19.
巴音 《中国档案》2003,(10):54-55
相关背景:国有正史,地方有方志,家族有家谱。家谱是人类以血缘为核心亲缘关系的投影。有研究者说,家谱是一块块历史的碎片,它用独有的方式映现着一个群体、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与正史、方志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对于研究姓氏文化、民情风俗、人口迁移、基因遗传等都具有重要价值。中国最早的家谱,主要记载帝王诸侯的世系、事迹,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官的主要依据。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从官方流行于民间。特别是宋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权力进一步下沉,氏族宗族也向平民宗族发展,家谱失去了以往政治功能,更多地由官修变为私修,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的盛况。20世纪50年代,在轰轰烈烈的土改时期,随着旧的宗法关系的打破,被认为代表着“封建族权”的家谱,多被付之一炬。文化大革命则令更多的家谱遭遇了灭顶之灾。有人估计,从50年代到70年代,全国大约有两万种家谱被人毁掉。而进入80年代,随着海外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民间修谱之风又开始慢慢升温。上海图书馆是世界上收藏中国家谱最多的地方,收藏有1.45万种家谱。2001年文化部决定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编纂《中国家谱总目》。据悉,上图目前已经收到大陆报上来的近5万种家谱条目,目前正在加紧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言民间珍藏家谱,指我们在搜集、整理、研究谱牒学的过程中,在普通老百姓那里所搜集到的家谱。凡四十种,均为各家族修谱或续谱的抄本。贵阳花溪竹林寨《班氏谱系》民国六年正月(1917),班氏第十三代孙班永恒,以谱失,得于姑母处之旧谱续修。据谱,其先祖班壹,扶风人,避于楼烦。后复至陕西扶风郡,元朝时由扶风迁入江西广信府,元顺帝二十五年(1357)入黔。明洪武六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