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三《思想政治》新教材第84页指出,“由于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同,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存在不同形式,主要是两党制和多党制。”而第95页的黑体字标题又明确指出,“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对此,人们自然要问: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能不能实行西方的两党制?要解开这个疑团,必须了解政党制度的两种含义:法定上的政党制度和事实上的政党制度。法定的一党制是指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只允许某个资产阶级政党存在和执政,或者虽然允许其他政党存在甚至参政,但不允许其执政的政党制度。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法西斯国家的一党制。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期间,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在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政党制度,二者在历史条件、经济基础、阶级本质、民主的真伪性、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党活动的范围、发展前途方面均迥然不同。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既可澄清以在政党制度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又有助于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3.
现代各国,一般都有政党,但政党制度却不尽相同。所谓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各个政党按一定的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围绕政权开展活动而形成的一种政治制度。它是统治阶级实现政治统治的一种方式。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本质的区别。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有以下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两党制或多党制 ,是资产阶级利益多元化的产物 ,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所决定的。由中国的国情决定 ,我国只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一政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作为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选举,由几个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在西方,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说选举是西方政治制度的基石,议会是西方政治制度的象征,那么政党则是西方政治制度的中枢.政党的作用主要是操纵选举、控制议会、掌握政权或影响政府.每逢大选,各政党便活跃起来,通过组织竞选班子,筹集竞选经费,制定竞选纲领,选拔候选人员,左右舆论导向等方式控制和操纵选举,以便进一步控制和影响议会.  相似文献   

6.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两党制或多党制,是资产阶级利益多元化的产物,是由资本主义 社会制度所决定的。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由中国国情决 定的,这一政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7.
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同时,政党制度受到一定社会的文化的影响而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两党制是西方社会最典型的政党制度,而两党制最典型的代表又是英美两国,因此,首先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对英美政党制度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英美政党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而且还有助于了解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以文化和历史为基础的政治生态环境决定的。然后通过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对比英美政党制度与我国现在的政党制度,指出我国现在的政党制度不仅是由我国历史条件决定的,而且更是由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基因决定的,这对坚持我国现在的政党制度,培养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以及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建设具有深远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材地位 本框是第三课的三个重点内容之一.按课程标准规定,本课的主要观点有二十个,这一框题有五个,占四分之一,其中我国政党制度的四点基本内容单独列为四个主要观点,可见其教育作用十分重要.只有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了解了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基本方针,了解了各党派根本活动准则等关于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即我国政党制度的主要特点,才能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才能理解它所显示的优越性,也为学习下一框题的"多党合作制符合我国国情"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西方政党制度的异同,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没有实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没有实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这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所决定的。实践证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制度和其他制度一样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要坚持和完善这一政党制度,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的政党制度刘尧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同,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创造,是从我国实际出发的、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崭新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政治前提出发,分析了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领导力量。并且在无产阶级革命成功之后,必然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执政党,这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有明显的不同。正是由于这样的不同导致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获得执政的合法性。同时本文在回顾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从而取得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历史中用事实论证了这一判断。  相似文献   

13.
李亚弟 《甘肃教育》2011,(12):42-42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资本主义从兴起,发展到占据世界主导地位。离不开资产阶级较为彻底的制度建立。本文笔者就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启示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的含义问题,教材虽然几处提及,但都似乎讲得不够明确、具体。为此,这里谈谈我对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含义的理解,供大家参考。理解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的含义应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把握。广义上讲的议会制是与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和政党制度等相并列,作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的议会制(也叫代议制),其含义是指由成年公民定期选举产生一定数额的代表(议员)组成议会以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制度。议会制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核心。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些学者把资本主义民主政体概括为议会民主制,并以此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政体相对称。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史上,以及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都将会留下一个历史性亮点。一个政党的先进与否,归根结底要看它在推动社会前进中的作用。资本主义代替了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但是由于其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和谐,造成了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制度。迫使资本主义一些有识之士,不得不正视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弊端,吸取了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和改革,缓解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为适应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其理论政策进行变革和调整,这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生存和谋划进一步发展.其意识形态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共产党的阶级认同:从工人阶级政党逐步转变为全体劳动者的群众性政党;二、共产党的理论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构;三、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由制度替代变为价值追求;四、意识形态转型之后共产党的身份识别:由左翼政党蜕变为社会民主党.  相似文献   

17.
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中政党的存在及其政治作用和政治活动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包括各个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党同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政党与各种社会团体的关系以及政党的法律地位和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等。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但也存在急需完善的地方,本文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试论我国政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学思路设计】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设计实施和考试评价的依据。在课时教学设计时,首先要研读课程标准,领悟其精髓。关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成为与美国、西欧各国同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多种因素的结果。文章着重从政治体制入手,浅析日本内阁议会的特点、政党制度的特点,及其对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探究日本未来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世界,有些国家的政党竟达数百个之多,政党的存在已成为普遍的政治现象。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中,多党制是一种重要的类型。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国家得意忘形,把“多党民主”的高调唱得震天响。一时间,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多党制”成了最时髦的东西。五花八门的政党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