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传媒不应成为任何一个阶层或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而应着眼于社会全局,链接不同的利益群体,在精英和大众之间寻求有机的纽带,承担重建社会价值、形成公共意识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媒不应成为任何一个阶层或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而应着眼于社会全局,链接不同的利益群体,在精英和大众之间寻求有机的纽带,承担重建社会价值、形成公共意识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人都是一个理性人,他们在做出任何抉择与采取任何行为时,都会尽量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我们引入一个概念——消费者剩余,也就是说受众在消费报纸过程中他所付出的成本与他愿意为之付出的价格之比。消费者剩余越大,受众消费报刊的消费所得利益就越多,他就越倾向于消费该类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种大众传播研究,都把媒体——即传者——作为一个中心点。而职业的媒体工作人员则是大众传播中的“活”的因素,媒体从业者的专业化程度、自身素质以及对媒体环境的看法将影响他们的日常工作,进而影响到他们所在媒体的整个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媒不应成为任何一个阶层或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而应着眼于社会全局,链接不同的利益群体,在精英和大众之间寻求有机的纽带,承担重建社会价值、形成公共意识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从2008年新闻热点看转型期的中国传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传媒不应成为任何一个阶层或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而应着眼于社会全局,链接不同的利益群体,在精英和大众之间寻求有机的纽带,承担重建社会价值、形成公共意识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一、关系:矛盾制约抑或互动促进 传媒创新和改革的核心动力是利益.利益是创造的动力,对利益的追求也不可避免地形成压力.当然,利益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但就一个媒体而言,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即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对于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迅速的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家传媒来说都是生存之基.但传媒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除了经济利益之外,还有对社会利益的追求.争取社会利益对一家传媒来说,可以提高公信力、影响力和美誉度,进而提高社会地位,得到社会尊重.从这个角度而言,社会利益是传媒的事业之本.  相似文献   

8.
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把它与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是当前涉及到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无产阶级革命,就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使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过富裕幸福的生活,并进而建设共产主义.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任何轻视物质利益原则的观点,都直接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北关小学两位教师到隆阳区档案馆查阅八十年代北关小学土地、房屋建设情况。他们叙述说:"永昌镇中心校开展北关小学扩建、新建项目,必须要清楚学校原有土地建设情况,由于小学多年来没有专门的档案室,没有学校建设的任何档案材料。中心校及北关小学具体负责此项工程的工作人员分别到教育局、国土局、永昌镇和土地管理所查阅相关的档案材料都一无所获。"档案馆工作人员认真听取他们的来意之后,也分别从区委、政  相似文献   

10.
青年在任何社会制度中,都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未来充满了热情和幻想,任何有远见的民族,都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在中国,大学生又是青年中文化水平最高、政治基础最好的一群,他们的政治素质直接影响着中国未来的走向,影响着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尚未形成独立的人生价值观,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他们经常处于矛盾和多变状态,特别是当今世界呈现出经济全球化、国家政治多极化、产业知识化、社会信息化等态势;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经济成分和利益主体,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利益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电视节目不能"唯收视率",将其作为评判节目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2.
政经资讯     
话语"任何时候,脑子里都要树立一座长城,不搞权力寻租,把不应做的事挡在城外。"——国家人事部部长张柏林  相似文献   

13.
对档案人员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对档案事业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各种内在、外在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档案工作人员心理状态的良性发展.因此,本课题随机抽取了上海市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97名档案工作人员作为调查样本,主要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来了解他们真实的心理状况并对其心理状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一个社会而言,任何一项重大的社会进展(无论是政策面的还是技术面的)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意味着社会利益、社会关系和社会观念结构的重构和再造.目前我国的传媒业正处在这一重大的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5.
媒介竞争以何取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一切有机体的本能,同时,任何"资源"也都是相对稀缺的,所以,在同类有机体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竞争关系.那么,大众传播媒介在竞争中到底靠什么赢得胜利呢?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伦理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图书馆员在职业活动中所面临的最大伦理困惑:当社会伦理、职业伦理、个人伦理理念发生冲突时,如何作出选择.文章从中外图书馆员职业准则分析中得出结论,无论他们作出什么选择,他们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不可损害读者与公众利益.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北京分社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响应党提出的“到农村去,到生产战线上去”的号召,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报了名,他们在座谈会上和贴出的许多大字报中,都热情地要求领导批准他们第一批下乡,参加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10月27日晚,分社举行了批准第一批干部下乡下厂劳动大会,被批准第一批参加劳动生产的有编委、记者和行政、技术人员。其中除一位编委同志到石景山钢铁厂学钳工外,其余的都到北京市郊石景山区中苏  相似文献   

18.
法律对未决犯所设定的任何强制措施,都应当被控制在程序所需要之最低限度,而不应多出一点点——无论基于何种理由,这多出的一点点,都可能令正义的大厦产生裂缝。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广播电视厅郭东义在《深化新闻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一文中提出并议论了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新闻单位不能批评同级党委的禁区应该冲破。在中国共产党的党章中明确规定,每个党员都有监督各级党组织及其领导人的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中也规定,人民做为国家的主人,对代表他们行使管理权力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直接的监督权。这就是说,按照党章和宪法的规定,人民有权监督代表他们利益的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而新闻工具,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又是人民的耳目喉舌,那么,人民运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会炒材料的记者也是有本事的."这话有道理,但并不全面.当记者的抓报道,原则是要有新闻.新闻的来源,一是记者从亲身感受的现实生活中发现的,耳闻目睹得来的;二是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如听他人说的,从各种各样的材料里看到的,等等.有新闻价值的材料,是任何记者都不应忽视的.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