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人们只有确认了自己的国民身份并将自己归属于国家,才会关心国家利益,才会对国家发展自愿地负起责任。当今中国,各种内外综合因素影响了公民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应该注意却没有引起注意的诚信因素是影响公民国家认同的重要因素,包括政务诚信影响公民对国家政治的认同、商务诚信影响公民对国家经济的认同、社会诚信影响公民对国家社会的认同以及司法诚信影响公民对国家法律的认同。只有我们充分认识到诚信对公民国家认同的影响,才能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公民的国家认同感,从而增强国家的团结稳定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背景下,旧有的民族国家、公民身份等理念面临着许多挑战,此种挑战必然又影响到民族国家中的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教育。在对全球化背景下公民观嬗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当前公民认同教育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族际政治整合是多民族国家国家建构的重要议题。族际政治整合是各民族、各族群共同的政治与文化认同的形成过程,其核心是各民族成员对公民身份的认同,而公民身份认同的多层次性和多元性,决定了公民身份认同必须经由公民教育来实现。公民教育是关涉公民资格或公民身份的教育,是旨在促进国民形成公民身份认同的教育,其实质是培养合格公民或“好公民”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多民族国家而言,公民教育面临的内在张力,需要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来解决,但不管怎样,强化各民族成员的公民教育,无疑是化解这些内在张力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4.
公民的根本问题是公民身份问题,界定公民概念的内涵必须基于对公民身份的探讨,而公民身份与国家之间具有"结构二重性"。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公民身份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建构我国公民身份认同的过程。公民身份认同可以分为公民自我角色意识的认同、公民社会行为的认同和公民制度的认同,公民在建构自身身份认同的同时完成了国家认同,并通过履行公民行为促进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从建构公民身份认同的角度出发,公民教育应该是在基于公民身份的教育制度中,去建构积极公民身份认同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公民身份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的身份,它反映了特定社会独特的关系组合和治理类型。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全球化浪潮,使得公民身份发生了融合、消蚀、扩展等多重变迁,从而在不同范围及不同层次上引发了身份认同问题。由于国家认同在公民身份认同谱系中居于统摄地位,因此,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只能强化而不能削弱。然而,在国家认同的建构过程中,公民教育的作用注定是不可省略的。毕竟,就其本来意义而言,公民教育首先是公民身份认同的教育,而且本质上也是国家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是国家支配形态正当性的重要基础。传统文化教育可视为公民个体通过文化认同达至国家认同的一种构建方式。国家认同的两张面孔、政治认同的现实挑战和国家认同的文化根基,是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国家认同的合理性依据。通过指向文化身份认同、关涉文化符号认同以及承载文化价值认同,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促进公民国家认同的三条路径。然而,以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国家认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生成民族歧异和造就内部分裂的温床。重塑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国家认同的合理性,需要坚定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立场,秉承文化公民身份的教育理念,确立"大一统"认同的教育目的,构造国家、民族共同体的教育愿景。  相似文献   

7.
"公民身份"认同是超越民族、国家认同的一种更具价值的情感体验。由于受我国历史传统因素的影响,加上目前全球性问题突显,各国公民的身份认同问题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我国朝向现代民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应把培养现代公民作为一切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把公民身份的认同从初级身份认同上升为政治性集体认同,加强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成为我国公民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国的种族、民族、文化、语言和宗教的多样性随着新移民的到来不断丰富.这也给公民身份和公民教育这两个概念带来了新的挑战.此研究指出民族国家(nation-states)建构既能适应新人口群体又能保证国家统一之新理念的必要性.文化多元的民族国家需要在统一性和多样性中寻找平衡点.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民族、文化、语言和宗教多样性给公民身份带来的挑战,并强调应该通过改革公民教育使学生不仅能同时具有明显的文化、国家、地区和全球身份,还能获得参与到公民生活申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9.
从宪法角度解读国家认同有三个维度:认同主体、运行机理和认同客体。公民是国家认同的主体,其公民身份是国家认同的起点,国籍是现代公民的静态标准,独立自主与平等参与是其实质内涵;认同是联系公民与国家的纽带,其运行机理是国家认同的关键。认同的本质是对人际关系的认知、选择和赞同,包括自我认同、集体选择以及赞同与奉献国家三个面相。现代政治国家是国家认同的客体,它是区别于古代国家的现代国家和区别于民族国家的政治国家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多民族共存的国家,民族问题在客观上是一种长期的社会存在。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应该强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国家归属的政治认同和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中华民族的认同,强化公民的意识和公民的权利义务,从而促进民族团结融合,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