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情报》2009,29(11):F0003-F0003
《现代情报》新一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于2009年10月12-13日在长春召开。吉林省科技厅副厅长陈维友,主办方之一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秘书长郑彦宁、吉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现代情报》杂志社社长李云彪出席了会议,参加这次编委会的编委共9人,还有编辑部的全体同志。  相似文献   

2.
在60年代初我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开创时期,情报人才队伍迅速聚集形成。面对新的事业、新的队伍,中国科技情报所不失时机、卓有成效地抓了干部培训,一连办了多期情报业务人员培训班,为中央各部和各省、区、市培训了一批人才,迅速地打开了科技情报工作的局面。当年受过培训的同志,迄今仍不能忘怀,认为这在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史上是重要的一页。现在,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下,我们的情报工作正在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3.
王永昌 《情报杂志》1989,8(3):14-18
科技情报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情报工作主要是由文献资料工作和情报研究工作组成,情报研究工作又分为情报科学研究(属情报工作自身的理论、方法研究)和科学情报研究。我们在这里所谈的新形势下情报研究工作内涵的深化是指科学情报研究工作。为了通俗起见就称为“情报研究”。一、从我国情报工作方针的变化看情报研究工作内涵的深化。我国科技情报工作始建于1956年,以建立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为标志。1958年  相似文献   

4.
<正>2023年5月9日,40余位读友相聚于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参加题为“卓智升华情报赋能”的第61次情报科学读书会。卢胜军读友主持了此次活动。曾文读友解读了《科技情报卓智赋能论》,该书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兼所长赵志耘的最新著述。曾文的发言分4个部分:(1)什么是复杂信息环境。(2)科技情报理论探索问题的提出。(3)科技情报卓智赋能理论的构建特点。(4)科技情报卓智赋能理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志芳 《科教文汇》2007,(9S):217-218
美国学者范内瓦.布什1945年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诚如所思》标志着情报学的诞生,1956年10月,“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情报事业的开端。本篇综述以学科发展历程为线索,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情报学的研究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重点领域,列出了我国情报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最后对情报学的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6.
《情报业务研究》为内蒙古科技情报研究所与内蒙古科技情报学会共同主办的情报业务理论研究刊物,立足本区,面向全国。其方针是以地方情报工作为重点,研究情报工作的自身规律及其方式方法,探讨情报工作体系的合理总构及其发展方向,传播情报知识及国内外情报学研究动态,兼顾情报科学理论及其他,普及与提高并重,实用性与科学性皆备。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全国科技情报体制改革座谈会”精神,陕西省科技情报所于今年九月下旬在西安召开了地市科技情报所所长和省级部分厅局情报中心站负责人出席的“陕西省科技情报工作改革座谈会”。通过座谈讨论,代表们进一步明确了地方科技情报工作在“依靠”和“面向”基本方针指导下,应更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当前,特别要为实现振兴地方经济的“星火计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农村建设的需要收集和提供技术、经济、市场和管理情报,开展多种形式的情报服务。有条件的情报单位,应加强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情报分析研究,为开发新兴工业的“火炬计划”提供战略性,综合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科技情报学会,于1933年10月22日至25日在武功科研中心召开了“科技情报改革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学会理事,中央、省、地区(市)基层情报单位的代表以及省科技情报所部分科室以上领导干部,共68人。研讨会由省情报学会理事长崔中同志主持。省科委副主任邢景文同志参加会议并讲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中美科技竞争持续深化,美国对华科技情报活动力度空前加大,一系列关乎国家科技发展与安全的重大事件,不断向我国科技情报工作示警,并暴露出新形势下国家科技情报体系需要整体性反思与优化,国家科技情报体系整体能力亟待加强。[方法/过程]文章立足系统工程理论,以“大情报观”为导向,以“协同理论”为牵引,界定了国家科技情报体系内涵,分析了国家科技情报体系构成要素,从理念文化、组织机构、情报资源、人才培养、理论方法与技术供给、制度保障6方面,提出强化国家科技情报体系建设建议。[结果/结论]强化国家科技情报体系建设,为国家科技情报事业自身能力提升,以及在中美科技竞争中充分发挥科技情报价值,提供有益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声象专业委员会成立会于1992年4月21日-23日在北京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召开。该委员会遵照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章程,自筹经费,积极开展声象工作经验和声象科技学术交流活动,努力促进我国科技情报声像事业的发展。通过充分协商,同意聘请以下同志作为专业委员会领导成员。主任委员:吴维新  相似文献   

11.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2):256-256
为纪念兵器科技情报事业创建50周年,中国兵工学会情报专业委员会决定于2006年第3季度(拟定于2006年7月上旬,地点待定)召开专题学术交流研讨会。这次会议将围绕“十一五”兵器科技情报工作改革创新和发展建设开展研讨交流,还将组成新一届情报专业委员会。会议征文有关事项如下:1·会议主题:兵器科技情报工作的创新与发展。2·会议主要内容:有关领导讲话;专家学术报告;学术交流、评选优秀论文、颁发优秀论文证书;情报专业委员会换届;出版会议论文集。3·征文范围:兵器科技情报工作50年回顾与展望;兵器科技情报工作体系建设与创新;兵器基层科技…  相似文献   

12.
卢胜军  赵需要  栗琳 《情报科学》2012,(9):1418-1423,1435
钱学森是我国国防科技信息事业的导师,为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梳理钱学森有关科技情报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钱学森科技情报理论的特征与地位,并通过深入研究钱学森有关科技情报的观点与思想,系统重构和明晰了包括基础理论、方法理论、技术理论和应用理论的钱学森科技情报理论体系,最后阐释了该理论体系对情报理论研究和情报工作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情报思想与我国科技情报工作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理清这个问题有助于探讨我国科技情报工作发展史中的诸多细节和钱学森情报思想的历史意义。文章梳理了钱学森情报思想的发展历程,即萌芽、雏形、成熟和深化4个阶段,分析了钱学森情报思想与我国科技情报工作发展之间的主要关系,最后总结了钱学森情报思想的主要特征、历史贡献和时代意义,从而为新时期我国科技情报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孙文山 《情报杂志》1992,11(1):16-19
情报有偿服务目前已表现出明显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作用,从而大大强化了科技情报工作的社会功能;从经济上推进了情报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了整个情报事业的发展。有偿服务的内容涉及科技情报工作的所有领域,并且在传统科技情报工作范围内不断扩大。在情报有偿服务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但从全国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技情报工作是一定会经过公益性有偿服务逐步进入经营型服务,实现情报产业化的。  相似文献   

15.
李金算 《现代情报》2010,30(11):125-127
首先简要回顾我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过程以及"情报"改"信息"的情况;然后从多个角度对"情报"改"信息"的是非得失进行评析;最后提出回归"情报"、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要明确具体的科技情报职能管理机构、加强联合协作等3条建议,以期重塑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形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策略,为国家管理部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首先分析了我国科技情报工作的现实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了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推进策略。[结果/结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应以立体化科技情报资源体系、科技监测预测与响应体系、全程化知识服务体系、多层次情报产品体系、特种文献保障体系建设为主要任务;重点推进科技情报体制和制度建设、科技作品的版权登记与数据生产要素建设、科研标准化体系和情报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可控的开放融合生态环境建设、情报业务流程再造和新型情报岗位人才培养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地市级科技情报(信息)机构作为全国科技情报系统的重要力量,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地方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提供科技情报支撑服务,搭建面向全社会的科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大大加速了科技进步,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但是,做为科研单位也面临国家和地方事业单位改革的新形势。为此,吉林市科技情报研究所于2005年8—9月分别派出两组技术人员赴山东、江苏、浙江、黑龙江和上海等主要城市的科技情报(信息)机构,就事业单位改革及情报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与发达地区同行的对比分析,找出吉林市科技情报机构发展的差距,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对于我国情报学界,1983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陕西情报工作》第一期发表了一篇题为《为发展中国情报学而开创新的局面》的短文。它呼喊出“在我国,情报学已成为公认的一门学科了!”这一年,钱学森同志在国防科工委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的长篇讲话,并先后在《国防科技情报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在开放科学环境中和网络信息技术加持下,科技情报面临更高的泄密风险,我国科技情报安全的防失泄密治理变得尤为迫切。[方法/过程]选取新美国安全中心编制的《理解中国的人工智能战略》和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编制的《中国科技巨头产业地图》两项目有关我国国内信息源的219条引文,通过引文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评估我国科技情报泄密风险,并识别泄密风险点,提出反情报思维下的反制措施和科技情报安全的保护策略。[结果/结论]一是国外智库在获取我国科技情报时注重情报源采集多样性,注重一手情报获取,运用众包方式;二是从情报泄密视角看,我国科技情报安全面临内外部的威胁;三是从拒止、发现和欺骗提出科技情报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黑龙江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成立40周年,文献工作也走过了四十年历程.本文回顾了历史上文献服务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未来图书情报事业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