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结构转型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时期,国家、市场以及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公共性建构的程度以及方式不同,教育公共性的内涵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转变。国家之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与实现应该遵循最小干预与后果保障的原则;市场参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应该遵循最低限度与灵活应变的原则;社会参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应该遵循法定义务与伦理关照的原则。在社会结构转型时期,随着教育公共性内涵的变迁,市场参与教育公共性建构的可能性将会愈来愈大。市场参与教育公共性建构的方式与程度主要是由教育领域的性质与特点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合理确立教师的法律地位,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保障,也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立法将教师作为与其他专业人员无异的一类群体,在法律地位上没有体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也没有呈现不同教育阶段、不同性质学校教师群体的差异性,导致教师管理实践中问题和争议频发。教师职业源于现代国家公共教育体系建立的需要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与其他类型专业人员最显著的区别即在于教师职业的公共性,而不同教育阶段、不同性质学校教师群体的公共性强度也存在显著差异。应以教师职业的公共性为分析基础,以公共性强度差异为划分维度,确立不同教师群体的法律身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师与相关主体的法律关系;以公共性保障及其与自主性的协调为目标,确立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科学设计教师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3.
国家作为政治组织在从社会中分离出来以后,有着双重属性,即阶级性和社会性。这种双重属性体现在行政权力上:其一,行政权力是公共权力的主体权力形式,行政权力行使的根本依据是公共性;其二,的确存在着总要摆脱公共性的属性。这决定了公共权力既可以成为谋取公共利益的权力形式,也可以成为谋取个人或集团私利的手段。防止和遏制公共权力异化,必须实现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从权力制约权力到社会制约权力的转变;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成熟的公民社会:未来公共性的实现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共同体的客观存在决定了作为共同体属性的公共性的存在。人们探讨公共性实际上就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探讨共同体和公共问题。以国家和政府为代表的传统共同体只是人类共同体的一种形式。这种共同体所体现出来的公共性是不全面的。随着经济的市场化和政治的民主化,区别于国家和政府共同体的社会共同体,即公民社会正在逐步成长。国家、政府和公民社会应该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国家的社会化将是大势所趋。未来公共性的理想实现形式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5.
公共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属性,它要求国家主动干预,维护公共利益;要求国家财政支持,改善整个社会的教育条件;要求以社会为本位,维护每一个人的平等受教育权。由于传统法律部门难以回应教育公共性凸显所反映的社会要求,教育法应运而生,成为维护教育公共性的一个理性选择。2002年之前的教育立法,整体看是为了实现改革目的、实现"以法治教"而制定的法,缺乏与教育内在价值的呼应,不能发挥社会所期待的、应有的功能,在前期教育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导致了教育的公共性危机。当下,教育立法必须回归教育的公共性,以教育的公共性为教育立法的核心价值基准,教育法各要素的规范也须考虑公共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余雅风 《教师教育研究》2006,18(3):52-56,51
教师职业的公共性源于教育的公共性和学校的公共性,教师权利及其界限的确立应以教师职业的公共性为基本价值。应当在确定不同类型教师法律身份的基础上,依据教师的公务性、专业性特征,具体规定教师不同性质的权利及其限度。  相似文献   

7.
回溯并总结了我国研究者在不同时期关于大众传媒属性理论的不同观点:从最初的党性原则理论,转变为事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的双重属性理论,之后学界又有研究者提出三重属性理论。其中媒介的公共性是三重属性理论的核心观点。  相似文献   

8.
公共性是大学管理最本质的属性之一。大学管理公共性主要指大学管理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为他的属性。当前,大学管理公共性正面临新的挑战:大学管理正在从公共参与走向话语霸权;管理中"学术化"、"职称化"现象明显;管理人员的公共服务精神不足;管理的目标离公共利益的实现尚有段距离。从大学内部治理视角来看,大学管理人员的不作为是公共性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从加快管理人员专业化、建立激励机制和岗位轮换机制、改进人才考核和评价机制、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等方面来设计大学管理公共性的救治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类型的村庄,农民进行人情往来的规则大有区别,从请帖与人情往来的进入规则、礼账与人情往来的平衡规则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人情往来的规则具有不同的性质,公共性和私人性是区分其不同性质的根本。公共性和私人性的分析框架可以作为分析众多人情社会现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政府对义务教育公共性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义务教育公共性的属性要求国家制定的教育政策必须符合公益性、公平性和公共参与的要求。我国政府对义务教育公共性的认识——具体表现在对义务教育的目的、责任主体、价值观、服务对象等方面的认识,经历了从偏离到回归的轨迹:对义务教育目的的认识从政治动员、产业化倾向到回归公共性;对义务教育责任主体的认识从广泛发动群众到政府承担责任;对义务教育价值观的认识从偏离公共性到逐渐回归公共性;对义务教育服务对象的认识从"面向工农和阶级内平等"到"精英阶层优先"最终要惠及"最广泛的普通民众"。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公共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指向儿童全面而长远的发展和社会整体公共利益,平权、保护、发展、世俗是其基本内涵。国家通过现代学校教育对全体儿童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利益负责,对国家、民族整体利益和最高利益负责。教育的公共性体现在学校教育中便是平权性、发展性以及保护性。教育始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后继有人"的事业,而"百年树人"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则是公共教育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2.
许丽娟 《考试周刊》2011,(40):203-204
产品利益属性是指产品本身所固有的性质,是产品在不同领域差异性(不同于其他产品的性质)的集合。也就是说,产品利益属性是产品性质的集合,是产品差异性的集合。决定产品利益属性的因素,由不同领域组成。每个因素在各自领域分别对产品进行性质的规定。产品在每个属性领域所体现出来的性质在产品运作的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地位不同、权重不同。呈现在消费者眼前的产品就是这些不同属性交互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就产品利益属性的调节作用谈谈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70年来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三个特征:第一,师范教育从被动服务于政治意志的需要向主动适应经济建设的方向转变;第二,学生的身心状况和个人发展从外围逐渐进入师范教育改革的视野中;第三,作为师范教育的两种基本属性,师范性和学术性从对立走向融合。师范教育进一步改善的方向是:发挥师范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在师范教育中注重培养师范生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通过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和重塑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价值导向,进一步促进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一、学前教育是公共产品属性趋强的准公共产品 社会产品根据其基本特性分为三类,即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其中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由于其受众的普遍性和受益的公共性,应纳入政府保障的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对不同类别的社会产品依据其公共性程度分别承担不同的保障与发展职责。教育整体而言属于公共产品,具有显著的公共性,满足...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分类管理改革的推进,现有民办高校将真正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不同的法人组织。法人属性的差异,意味着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机构的调整和变化。从公共性视角来看,目前我国现有民办高校内部治理呈现出较为典型的私人性特征,表现在治理目的、治理主体、治理机制等方面。对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来说,其内部治理从私人性转向公共性,是现代大学公共属性、民办教育政策导向、获取公共财政支持的综合使然。提升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的公共性,应形成树立以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目的,构建多元共治的治理主体,建立公平、透明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教育产品的属性与政府职能的调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凤英 《教育学报》2006,2(1):17-23
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对教育产品属性认定的不同标准,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由于教育产品外部性的存在,研究者们所提出的教育产品属性认定的不同标准并不矛盾,是有因果联系的;综合教育产品的消费特征和提供方式,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非义务教育是准公共产品;不同层次类型教育产品的属性存在差异。教育产品属性的公共性或准公共性决定了政府应承担提供教育服务的责任。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在教育服务提供中存在着以下问题:公共教育支出总量不足、分配和使用结构不合理,教育服务提供的政府垄断,教育服务政府提供和政府经营的合一。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文物管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物是非常重要文化遗产资源,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等公共产品属性.文物作为一般商品,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具有市场的一般性质.同时,文物又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收藏价值和流通价值.国家和政府必须利用法律法规和财政补贴的手段,通过法制建立、集权制改革、资源补偿机制建立和监督机制健全等途径,对文物资源进行有效规制,从而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和长久利用.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不仅是人类基于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建构起来的,而且是不同的共同体基于自身的需要而历史地建构起来的。由此所决定,每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职业教育的建构以及对于建构的职业教育的使用,都可以赋予其符合历史条件和现实的合理需要的属性。我国职业教育的产品属性的确定不仅要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而且要结合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历史文化影响的现状。职业教育产品消费的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决定了它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政府应该强调职业教育的公共性、公益性,将职业教育定位为公共性程度较高的准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9.
要全面达成新课程改革的社会目标,教师除具备专业性之外,还应当发展其社会公共性质。因为新课程改革自由、平等、公正和公民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需要教师具备公共性前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需要教师具备公共性内涵,即公开性、交往规范性、利他性、政治主体性;纠正技术化倾向需要教师发展公共性质;社会公众需要教师树立公共形象。教师要充分发展并彰显其社会公共性质,就要在专业性与社会公共性之间构建某种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20.
按照经典的经济学分类标准,不但无法推演出"义务教育是公共物品"的结论,而且错构了义务教育与公共教育的关系,动摇了人们对教育的公共性立场.对教育公共性特征的阐释,只能依据其教育学属性.作为传播公共精神、服务公共利益的公共教育,内在地具有公共性特征.公共性是教育的不变属性,实施义务教育的时限具有历史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