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写下这个标题,自己也忍不住哑然失笑:好一个“大而无当”的论题啊!不过,细细想来,我要和某些同志讨论的内容,竟是新闻的根本所在──事实。事实之于新闻是一个前提的问题,没有事实则没有新闻,事实决定新闻。当然,事实又不等于新闻,没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是不会成其为新闻的,而未经传播的事实同样也成不了新闻。总之,先有事实后有新闻,这一点是不可移易的,不是有人把新闻学又称之为事学吗?但是,近来读到一些宏论,什么“新闻策划”呀,什么“驾驭事实”呀……我直感到自己思想落伍,跟不上形势发展。在我授课的研究生班上,同学…  相似文献   

2.
自从新闻商品化、新闻事业受商品经济制约之后,新闻学教科书所说的“公正与客观是新闻的首要条件”早就成为纯理论橱窗里的陈列品了。这已是各国社会公认的事实,所以报纸和刊物所登载的新闻可信程度在读者心目中越来越低,民意测验已多次反映了这个尚看不到有好转希望的现象。当然,并不是报刊上所有的新闻都是“不公正”和“不客观”的,这也就是西方“民主”国家许多报刊仍能标榜“独立、客观、民主”的原因。在这个幌子下,只要手法巧妙灵  相似文献   

3.
新闻是新近发生(或者变动)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绝对“客观”的新闻从来都不存在。就新闻事实而言,其时间、地点、人物、成因、结果等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客观地存在和运动着,这就是新闻事实的自在性;而新闻报道则是人们对客观新闻事实的符号化反映,它具有能动性,也就是说,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主观的因素。正是“新闻事实的自在性与  相似文献   

4.
新闻摄影是运用摄影手段对人和事物、社会进行客观、真实的表现。真实性是新闻摄影最本质的特征和属性,也就是说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生命。事实真实新闻摄影的事实是正在发生和进行着的事实,而不是事过境迁之后摆布、导演、补拍的“事实”,更不是“无中生有”的“事实”。新闻摄影要求做到忠实地记录眼前发生的一切,容不得半点虚假,因此,它比文字报道更有说服力。人们常说“眼见为实”,其原因就在于新闻摄影所反映的物体,是在空间平铺并列的,所以给人一种一眼就可看透整个造型形象这种一目了然的视觉效应,即直观性,它弥补了文字报道的某些缺陷。  相似文献   

5.
所谓深度报道,就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是相对于客观报道的平面性、片段性和孤立性而言的.是站在时代的高度,对新闻事实作纵横交错的综合、分析和透视。它在交代事实的同时,更侧重于提示、说明事实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后果,对事实进行解释、分析,使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本质及意义有全面、纵深的理解。如果说客观报道的基本要求是“实事”,那么.深度报道的本质要求则应该是“求是”。与传统的动态新闻相比,深度报道在内容上不再流于简单、肤浅,对事物的反映也更加全面深入。做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所谓深度报道,顾名思义,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是相对于客观报道的平面性、片段性和孤立性而言的。它在交代事实的同时,更侧重于提示、说明事实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后果,对事实进行解释、分析,使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本质及意义有全面、纵深的理解。如果说客观报道的基本要求是“实事”,那么,深度报道的本质要求则应该是“求是”。与传统的动态新闻相比,  相似文献   

7.
先有事实后有报道 ,这是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但是 ,在新闻传播策划的实践中却常常发生与此相悖的情况。有的是先于事实进行报道 ,有的是人为地制造新闻进行报道 ,有的是违背事实进行报道 ,有的是知识贫乏、哗众取宠造成新闻失真 ,有的则是因现代化的电脑制作技术造假使新闻失实 ,等等。根据新形势下新闻失实的新特点 ,采取新的纠偏措施 ,这是新闻传播策划者不得不考虑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消息的结尾所不同于其它新闻体裁的结尾的是:消息的“尾”,有的明显,象“豹尾”,有的不明显.象“兔尾”(恕我打个蹩脚的比喻);有的“尾”大而长,有的“尾”则短而小;有的“尾”是在叙述新闻事实清楚、完整后,听其自然,立即收住,这种“尾”在消息写作中占多数。而有的“尾”则是在叙述新闻事实之后,来一句或一段话对新闻事实进行说明、补充、交代,或来一段描述,呼应新闻的开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建构——对三个新闻定义的解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中国新闻思想史上三个新闻定义的解读和分析 ,认为徐宝璜的定义重点是“事实” ,从而要建立客观中立的报刊模式 ;陆定一定义的中心是“报道” ,由此演变成“用事实说话”的基本理念和规范。范长江则是把“群众”置于首位 ,力求以此来探索新形势下党报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论新闻事实的确立与意见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媒介无疑应当“以新闻为本位”,但是,新闻事实又与传者意见具有多样复杂的联系。西方“客观报道”的理论,最先明确、系统地阐明了西方新闻界对于新闻事实与意见关系的理解。“客观报道论”就其强调新闻的主要任务是传布事实而不是表示意见,应当不带任何偏见地、真实地“记录事实”而言。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新闻标题是“新闻的广告”,“是简洁到不能再简洁的最单纯的新闻”。写作新闻标题就是对新闻事实的精练评价。本文试对中西新闻标题的差异及其成因作一些初步的分析比较,以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我们的新闻写作。一中西新闻标题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 从作者主观的角度来看: 西方新闻标题多属客观评述式标题客观地概括新闻事实,让读者在了解事实的过程中去体会作  相似文献   

12.
快起来与新起来——关于新闻时效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以来,从《解放军报》到《火箭兵报》,3日内的新闻多起来了。尤其是一版,加电头的新闻数量明显增多,有的是“快讯”、有的是消息、通讯。但客观地分析,我们军队媒体在新闻时效性的追求上做得还不够。时效是构成新闻的关键要素《辞海》认为:新闻,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和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准确、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的特性是向公众传递最新的各种信息。新是新闻的特性,是区别其他文体的标志,尽管这个新还包括新的事件、主题、思想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记者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编辑把关时注意力的焦点,本文从两个角度——写作中各种错误的形式和错误的原因——对619篇新闻稿的改写实例进行了研究。经过分类和比较,笔者发现,新闻写作中的主要问题是错别字、多字、少字和事实不准确,而导致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则是粗心  相似文献   

14.
黄斐 《青年记者》2020,(9):17-19
西方视域下的建设性新闻时下西方兴起的建设性新闻,被认为是解决当下西方报道困境的新范式、新方法、新理论.在“5W1H”这一报道公式中,建设性新闻的报道公式多了一个“W”,即所谓“WhatNow”——“现在怎么样了”.建设性新闻是对冲突性报道和负面报道的平衡策略,是继“客观性新闻”对19世纪党派新闻的纠偏之后,西方新闻范式经历的第二次转型.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向学生们讲了一堂“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的课,主要内容如下: “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工作的最基本方法。新闻靠事实影响读者,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工作者的最主要基本功就是要用事实说话。选取富有典型性的事例可使新闻报道显得生动、深刻。” “用事实说话不等于简单地罗列事实。而应该选取最能反映本质、体现主题,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服人、打动人的事实说话。这就是要用典型的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16.
如果取一种望文生义的拆读法,“新闻评论”这四个字本身便包含了“客观”与“主观”的结合.在新闻学中,新闻所赖以存在的事实(fact)意味着对事实的陈述必须遵循“客观报道”的原则;同时,评论所赖以生存的思维活动则意味着理性的、抽象的、因而也是主观的活动.虽两者缺一就无法构成新闻评论节目,但两者的形态比例及其构成方式却并无定数,所以节目的效果也因之各各不同。本文意欲从“客观”与“主观”这两个视角去观照现有的新闻评论节目,探讨因其存在的主、客观两重性而呈现出的不同特性,通过比较和辨析找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相似文献   

17.
尽管新闻媒体不断曝光,新闻失实、失真的情况仍然存在! 失实指的是新闻作品反映的事实与实际情况部分或全部不相符合。作者任意虚构情况,进行合理想象,甚至整条新闻的胡编杜撰。失真指的是新闻作品反映的事实虽然完全准确,但缺乏全面性,与社会生活中这类事实的总体不一致。西方国家一些新闻机构对于我国人权状况的报道,大多采取此种“客观”方式进行了歪曲、片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新闻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是一个客观过程,写新闻抓“事件特征”要学会从“事件链”中找特点。寻找和选择“事件特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事情的起因中找特点。 我们常说“事出有因”,一件事情出现了,发生了,它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事情发生的起因是复杂的,有的是单一原因,有的是多种因素,有的是起因与结果互为因果,我们不仅要注意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还要注意穷尽事情发生的各种原因。 提出从起因中找特点是有针对性的。我们一些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注意了解事情发生的过程,注意了解最后的结局,对起因却往往忽视,对事情发生的大背景、小背景等间接原因和导致事情发生的直接原因了解不够,因而影响新闻意义的发掘和新闻特点的发现。 从起因中抓特点,在新闻写作中也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背景、原因是新闻的基本要素。有的事情看过程无大特别,看结果,也不突出,但与起因一联系,一比较,一对照,特点就出来了。比如:一个军人与一个姑娘相识、相恋最后成为夫妻,这个过程没有特别的,也不  相似文献   

19.
有人认为,我们现在的报纸办得不活就是因为会议新闻太多。这种看法是不确切的,片面的。现在报纸上的会议新闻太多太滥是事实,我们应该承认。但同时,读者也并不是就一概不喜欢会议新闻,而是有的会议新闻中没有新闻可言,经常重复已被人们所熟知的政策;有的则是把新信息或称有效信息,埋在大量的名单、“指出”、“强调”之中,读者找不到;有的是写法呆板,语言沉闷,好像一个棋子里浇出来的,没有新鲜感。 由此可见,会议新闻面临的问题,最根本的是“精简”和“改造”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初学写新闻时,得知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随着实践深入,中稿率日趋提高。经一段时间之后又停滞了,自认为一个县内“新发生”的新闻事实不多,没有什么新闻可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