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悲剧观念是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从西方引进来的美学范畴,它有复杂深刻的内涵,悲剧、悲剧性、悲剧意识都是它的基本概念,而悲剧意识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审美品格。中国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充满了对自然的抗争和复杂的社会斗争,具有产生悲剧意识的文化基础。但是中国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儒道又有强烈的消解作用,使中国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悲剧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2.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占相当比重的人物传记可当悲剧文学作品视之,在中国悲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继承了中国古老神话的悲剧精神,吸收了先秦散文的悲剧素材,发展了屈原悲诗的抒情特点。《史记》之后我国大量的悲剧文学作品,无论从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还是从悲剧审美艺术上都受到《史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汉宫秋》一直被称为中国式悲剧的典范。本文运用中西理论论述了悲剧及悲剧意识、昭君的悲剧美以及本剧题目的文化底蕴。从剧本本身、历史加工、作者身世、时代、政治、社会、文化、哲理等多层次多角度深入挖掘了《汉宫秋》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两剧进行比较,认为,中西悲剧的差异主要是由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迥异的审美心理和情感表达方式不同所致.从悲剧角色与悲剧冲突两个角度进行论述,认为西方悲剧精神较张扬,表现出较强的个体自主意识,而中国古典悲剧精神往往较含蓄内敛,悲剧角色缺少自主意识.故本人以为欣赏中西悲剧应该注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两剧进行比较,认为,中西悲剧的差异主要是由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迥异的审美心理和情感表达方式不同所致。从悲剧角色与悲剧冲突两个角度进行论述,认为西方悲剧精神较张扬,表现出较强的个体自主意识,而中国古典悲剧精神往往较含蓄内敛,悲剧角色缺少自主意识。故本人以为欣赏中西悲剧应该注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关于唐君毅的美学思想,不能不提及他的悲剧观,这是他美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唐君毅早期认为中国缺乏悲剧,但随着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对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的探求,后期他则认为中国不乏悲剧,只是不同于西方的悲剧观。中国最高的悲剧意识即超悲剧意识,可被称为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悲剧意识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其受儒道释思想的影响而独具特色:儒家既定的人生框架束缚下的伦理道德悲剧,道家虚无人生价值映照下的生命悲剧,佛家的无边苦海包围中的生存悲剧。儒道释三家思想使得悲剧意识深深扎根在中国文人士大夫心中,并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悲剧色彩的作品。同时,儒道释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中国的悲剧精神,造成中国古代很多悲剧的"大团圆"结局。  相似文献   

8.
悲剧精神是悲剧艺术的精髓。“五四”运动使中国作家第一次从整体上具有了悲剧意识,在创作中体现出鲜明的悲剧精神。中国现代文学的悲剧精神,经鲁迅奠基,又由茅盾、巴金、曹禺、沈从文、路翎等现代作家继承、发展、光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性,由“为人生”到重神性,再到张扬民族性,在变奏中不断演进,并始终表现出顽强不屈的抗争意志。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悲剧与反悲剧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悲剧没有发展为巍峨的艺术殿堂,根源在于传统精神文化中存在着一种强大的反悲剧意识;儒、道、佛及天命观等共同铸造了这种意识,不断冲淡着悲剧意识.中国古代悲剧诞生于悲剧意识与反悲剧意识的交接面,是这两种意识由对立走向调和统一所形成的文化内隐模式的外显形态,因而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又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屈原是中国悲剧意识的象征,是中国悲剧文化的先躯,他所象征的是当时中国各种文化融合后的一种新的文化“化合物”,这种新“化合物”的特质在于不避人、不避世、不避身,是中国悲剧文化意识中的精核.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元杂剧《赵氏孤儿》既洋溢着忠奸斗争的政治悲剧意识,又充满着正义与邪恶对抗的英雄悲剧意识。两者的结合,缔造了《赵氏孤儿》独特东方韵味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2.
F. Scott. Fitzgerald is famous recorder and spokesman of Jazz Age. He is known for the sensitive perspective of the society and the domination of tragic sense in his works. The Great Gatsby is Fitzgerald's masterpiece. In the novel,Fitzgerald expresses a disillusive feeling and tragic sense of society. Through analysis of connotation of tragic sense of society and its reflection in The Great Gatsby,a further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ragic sense of society in Fitzgerald's works can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3.
楚人具有追求意识、英雄意识、悲剧意识、百折不挠及至死不渝斗争的精神。楚神话悲剧正是这种集体的表象。这里从楚神话悲剧的成因、类型、特征及影响,探讨楚地神话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美戏剧史上的代表作家,奥尼尔与曹禺在其戏剧创作中都体现了女性悲剧意识。以两位剧作家的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为切入点,采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分别从孕育女性悲剧意识的土壤,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女性悲剧意识在两位剧作家创作中的不同诠释等几方面对两部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讨他们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女性悲剧意识",从而拓宽奥尼尔与曹禺作品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从美学的角度,对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短篇小说《窗》的悲剧意识进行解读和论述。《窗》的悲剧,是“社会群体的悲剧”、是“生存状态的悲剧”、是“人生哲学的悲剧”。这种独特的悲剧意识、深沉的悲剧力量,成就了小说的不朽价值,确立了它在人类悲剧艺术史上的应有地位。但《窗》在揭示人类社会悲剧的永恒性时,却过多地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因而使读者没有看到这种悲剧性的价值所在,没有看到这种悲剧当中的光辉魅力。  相似文献   

16.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nihilistic tendencies in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Dewey's pragmatism must respond to the criticism that it lacks a tragic sense. By highlighting the Emersonian perfectionist dimension latent in the concept of growth,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veal a sense of the tragic in Dewey's work—his humble recognition of the double nature of democracy as both attained and unattained. It is precisely the lack of this sense of the tragic that characterises contemporary nihilism. In resistance to this, Deweyan growth points to a perfectionist education committed to the re–awakening of intensity of impulse.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诗词历经时间的洗礼,至今仍然散发出夺目的光华,其内中浓郁的悲剧意识的底蕴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因由。本文以唐宋以前的中国古代诗词为案例,认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悲剧意识主要有“姻缘之苦”、“别离之愁”和“亡国之恨”三种样态。  相似文献   

18.
《原野》深刻的悲剧内涵在于人类精神最深刻的矛盾和最对立的状态——人类与生俱来的原始野性与社会理性文明之间的冲突,人类强大的、鲜活的原始野性在社会中受到精神异化的压迫后反抗、挣扎,最后成为玉石俱焚的悲剧动力源。  相似文献   

19.
“悲剧生命意识”一直伴随着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始终,深深地渗透在其作品之中。她以第三者的立场,用理智、冷静的态度俯看乱世人生,窥探现代市民群混乱无助的精神世界。张爱玲的悲剧生命意识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荒凉。“荒凉”之源与其身世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其生命意识的悲剧色彩呈现在多种不同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老舍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 ,他的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充满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由于他在不同的时期所具有的悲剧意识的不同 ,他的小说在不同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即初创期的感叹命运、感叹人生 ,探索期的感时伤世、忧国忧民 ,成熟期的批判文化、批判社会 ,沉寂与爆发期的反思民族、反思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