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184名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了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调查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2人,干预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适应、心理应激的正确应对、人际交往训练等),先后分别用SCL-90测试其心理健康水平状况,由此探索贫困生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构建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2.
以心理资本理论为基础,从心理资本视角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指标体系构成,对比高校大学生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资本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从改善贫困生贫困认知水平、提高自我效能感,丰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培育积极的心理愿景,加强贫因生乐观主义教育、大力培育贫困生改变贫困的能力,提高贫困生抗挫心理阈限、培育贫困生“坚韧”品质四个方面建构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着眼于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表现及成因,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和自己担任班主任实际工作经历,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及干预机制,并指出要密切关注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积极努力地构建和谐校园,帮助贫困生走出心理贫困的阴影,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89):154-155
研究积欠学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心理状况,通过其学习心理特点,设计团体心理辅导,并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对其心理健康、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进行干预。干预的过程和结果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在积欠学分贫困生的学习心理、心理健康状况改变上起到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产生了新思路。贫困生群体一直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焦虑、抑郁、敌对化和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日趋凸显。在精准扶贫模式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主要体现在经济扶助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贫困生资助工作深入融合的缺失,导致了贫困生群体极端化心理问题的多发性。"互联网+"视域下,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民化、构建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协同教育模式、实现贫困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化,是使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高职贫困生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对高职贫困生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否具有调节效应,文章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对江西省南昌市某高职院校毕业班贫困生和非贫困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高职贫困生感受到的就业压力较非贫困生相比要大,同时心理健康水平较非贫困生相比要低;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与就业压力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对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因此,高职贫困生的就业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应受到重视;高职院校可通过贫困生心理弹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生的就业压力,并减少因就业压力而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职贫困生处于高校贫困生这一弱势群体的底层,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加强高职贫困生的心理扶助研究,探索有效的高职贫困生心理扶助运行机制和方法,促进高职贫困生健康成长成才,是维护教育公平、促进学校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介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贫困生心理扶助运行机制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做好贫困生“心理扶贫”工作,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润志 《文教资料》2010,(1):176-177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出现不良心理的高发人群,是高校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关注焦点之一..本文对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的表现及特点进行全面分析.介绍了做好“心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指出做好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及救助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贫困生除了经济贫困之外,“心理贫困”现象更成为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的内在隐患。它主要表现为:自卑和自我封闭、敏感多疑、冷漠攻击、焦虑抑郁、依赖、逃避等消拯心理。作为一个高校工作者,必须从以下方面进行“心理扶贪”;加大贫困生思想工作的力度,培养贫困生自强自立的心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困,增强贫困生的自信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贫困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相似文献   

10.
霍向军 《教育探索》2012,(8):133-134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表现主要有自卑、自闭、过分自尊和轻度抑郁等.解决的策略有:以课堂为主渠道,重视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指导;以疏导为前提,加强对贫困生思想工作;以关怀为根本,建立贫困生个人心理档案.  相似文献   

11.
QQ 空间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 QQ 空间折射出了大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诸如自我认识失调、考试焦虑、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爱情困扰、孤独寂寞等.这与大学生自身所处的心理阶段、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社会应营造健康的QQ 空间氛围,学校应承担起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大学生自身应正确地认识自我以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解贫困生的具体情况,发现新的经济压力、新环境、新人才标准、就业问题是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应该建立贫困生档案,倡导“绿色消费”,拓展勤工助学渠道,建立比较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等对策,实现贫困生的“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帮助贫困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3.
诗意化教学能够激励教师成长。用诗意化打造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语言要诗意化,导语语言要精心打磨,评语语言让学生快乐;走进文本方式要诗意化;课堂对话层面要诗意化,采用教师引领、学生参与、环境契合等策略;课堂教学环节要诗意化,要精心设计课堂结构,仔细雕琢课堂导入,巧妙抓住重点难点,科学选择提问内容。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问题,提出应科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通过加强组织建设,构筑学校、院系、班级三大平台的工作网络;利用主渠道,科学规划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利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校园环境和文化,创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等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也就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要完整且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并与社会保持同步。在当今实施素质教育提倡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而作为教师,心理是否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的情感不在是一种单一的私人感受,而是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因此,对教师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的要求就要稍高一些。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及身心健康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因此,教师心理是否健康应引起重视,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6.
以生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探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微观生态系统的内涵、生态观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生态链构成和微观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提出微观生态系统是以高职学生作为“心理生态主体”,以生态心理学的思维角度理解学生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特征,满足多元化需要,以鼓励学生发掘心理潜能为重点.并尝试从生态心理学的角度探究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心理资本是一种综合的心理资源,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自信、希望、乐观和韧性。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应加强重视,高校工作者应建立联防机制来构建及培育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培育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综合素质,心理资本也是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法宝,是维持人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行为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建立贫困生档案、加强对贫困生“四自”教育、注意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引导、鼓励贫困生勤奋学习、设立特殊困难补助基金、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贫困生的关心与支持等措施来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红  焦宁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2):110-112
随着“90后”学生进入高职院校,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遇到了新情况、新挑战。基于目前高职在校生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到日常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尊重、关爱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易于接受。也能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的布局调整中,由于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上学难问题比较突出。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在进行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时,必须解决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让他们"有学可上"。这就需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保留必要教学点,保障学生上学的交通安全,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