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诸多问题,有的正濒临失传;学校教育是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是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最佳方式;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任重道远;民族地区学校具有独特的环境生源、课程资源、师资队伍和普及传播优势,完全有条件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以传承、发展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通过对重庆市酉阳县民族完小师资队伍、校本课程设置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传承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作者认为,民族文化传承只有走特色发展之路,校本课程具备吸引力,才能得到学生的喜爱;民族文化传承只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得到持久的发展和具备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以黑龙江省乌拉嘎镇鄂伦春民族小学为研究对象,从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民族文化课程设置、民族文化课程校本研究等三个方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民族小学利用民族文化校本课程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指出了民族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迷茫,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支柱。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裁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其文化的多样性使得高等学校教育肩负着巨大的重任。基于当前高等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现状,诸如课程设置.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等,文章通过从民族文化传承的对象.内容.方法三个层面,来研究云南高校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和多元一体教育理论为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是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共同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是学校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校可通过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双语教育和社区学习中心等途径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民族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朝鲜族中小学通过积极开发与实施课程和教材的方式,学校教育中注重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从而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基于此,从双语课程开发,传递民族语言文化;结合各学科课程,积极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积极开展校本研究,注重校级交流;通过宣传,提高民族文化传承意识等四个方面入手,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以期在学校教育中注重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学校真正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7.
试论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全球化背景下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文化冲击对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的挑战和文化冲突对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的挑战;二是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与生活世界的分离,主要表现为生活世界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逐渐弱化和科学世界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非生活化;三是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忽视民族文化传承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忽视全部教育活动中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和忽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8.
文化传承是民族地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使命。校本课程开发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措施。基于文化传承的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强化民族地区学校教师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自觉意识;应考虑校本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地域的差异性,逐步细化较为笼统的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应加强学校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培训,引进课程专家和民族文化传承人到开发队伍中;应增加学校自身校本课程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经费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必然会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选择。国外对课堂传承民族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教师的素质重塑、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编制和实施,以及如何在课堂上实现保存民族文化,培养跨文化人才等方面;同样,国内也从教师、课程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但相比较而言,国内在民族文化课程传承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研究的深度和适用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和“多元一体化教育”理论是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理论基础,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可通过开展双语教育、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依托学校建立社区学习中心等三个途径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四川地区是个多民族的地方,拥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民歌、舞蹈、戏剧、器乐等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但这些文化资源有不少的已经面临传承危机.要很好地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很好的办法是把它们引入学校教育.然而,我国民族地区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却处于意识淡薄、能力匮乏、缺乏地方民族特色的尴尬境地.因此,音乐课程要有效地进行“本土”资源开发道路,提高民族地区音乐教师的水平,创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课程,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四川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2.
Culture has featured prominently in minority educational research, policies, and intervention since the early 1960s. It is receiving even more attention today in minority education discourse due to the emergence of cultural diversity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s popular national issues.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new discourse suggests, however, that the issue has shifted from how cultural differences enhance or deter the school adjustmen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minority children to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hegemony and representation in school curriculum and other domains of education. But cultural diversity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re only a parti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of culture in minority education. This essay is in two parts. In part one I argue for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earlier question about how culture affects minority school adjustmen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 also proposecultural frame of reference as a new level of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problems that confront minority students at school. In part two I illustrate my points with two case studies from Minority Education Project in Oakland, California.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程的文化角色、品质、功能的转变。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课程全新的文化面貌、视野与旨趣。课程由文化的工具存在转变为文化的本体存在,由肯定性定位转变为探究性定位,由认同性模式转变为生成性模式,实现了学校教育文化范式的根本转换。  相似文献   

14.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成绩,日益成为边远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美国阿拉斯加土著学区的"文化数学项目",发掘民族传统文化,并有机整合到小学数学课程,明显提高了学生数学成绩。体现了一种"针对文化的学校教育"理念。边远民族地区农村课程开发,应当充分重视文化适切性和本土内源性,并与现代知识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5.
臧春兰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8(4):108-110,128
课程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民族文化要发展,就面临着既要保留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适应文化现代化的矛盾。课程担负着很大的任务。探讨民族地区课程面临的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的双向选择问题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更能关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从深层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培养学前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据泰勒原理与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在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双重性和多元文化教育的场域中,我国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Culture has featured prominently in minority educational research, policies, and intervention since the early 1960s. It is receiving even more attention today in minority education discourse due to the emergence of cultural diversity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s popular national issues.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new discourse suggests, however, that the issue has shifted from how cultural differences enhance or deter the school adjustmen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minority children to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hegemony and representation in school curriculum and other domains of education. In my two-part essay I argue for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earlier question about how culture affects minority school adjustmen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essay l (1) argued that there are real cultural differences which confront minority children in school and (2) proposed thecultural frame of reference as a conceptual tool to understand minorities' interpretations of and responses to the cultural problems they encounter. More specifically, I suggested that voluntary minorities who interpre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s barriers to be overcome are more successful in crossing cultural boundaries. Involuntary minorities with an oppositional cultural frame of reference are ambivalent in their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s barriers and markers of group identity. They are less successful-in crossing cultural boundaries. In this second part, I will demonstrate my explanations with two case studies: blacks, an involuntary minority group and Chinese Americans, a voluntary minority group. Part One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Volume 27, Number 3, September 1995.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探讨民族学校特色创建对于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形而上学与存在主义的思维方式,可以把“学校特色”理解为学校的精神理念与办学哲学以及学校中存在的“人-人”结构与“人-物”结构,把“民族学校特色”理解为这些因素所具有的民族地区特征。建构民族学校特色具有三类重要的教育伦理价值,即形成文化多元共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创新学校教育途径。建构民族学校特色可以采取复杂适应模式,基本环节包括:通过需求分析来确定民族学校的变革愿景;通过系统诊断来明晰民族学校的现存问题;通过结构优化来提升民族学校的系统效能;通过成效审议来调整民族学校的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19.
薅草锣鼓,是整个土家族共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重庆的秀山、酉阳、黔江、彭水、石柱等土家族聚居区,普遍存在着打薅草锣鼓的习俗。但在今天,薅草锣鼓的现状令人堪忧,如一些地方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不足;其经济基础基本消失;传承出现了断脉;被强势文化所排挤等。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对薅草锣鼓进行全面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化、城市化的推进,民族文化承传之流遭遇前所未有的阻截,现代学校成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前沿阵地。然而,当下民族文化学校传承的研究与实践均呈“应然”与“实然”分离之态,传承实践收效甚微。这是长期对民族文化学校传承基本问题的回避使然。因此,需要在探析两者的本质及两者间天然关系的基础上追根溯源,直面当下“教育竞争”现实,在传承内容上寻求民族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的共同诉求,探索两者之间共生互补机制及和合教育与文化两者天然之姻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