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看大相扑比赛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观众可以从力士腰系的水裙、头顶发式和坐垫分辨出力士的等级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人们所见到的相扑运动员个个都是出奇的肥胖,为什么呢?因为,作为一个专业相扑力士,无论个头和体重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他们平均身高为1.81米,平均体重为130公斤,最高者达1.90米;最重的可达206公斤。他们并非生下来就个个如此肥胖,而是与他们丰盛的饮食有关。他们每天的食谱中,有一种每日必备的主食叫“火锅”,锅中食物总离不开含高蛋白的黄豆粉以及洋葱、土豆、卷心菜、粉丝和萝卜,再加上猪肉、牛肉、鲜鱼和肥鸡。除此以外,力士们还要吃上几大碗白米饭或十几碗面条,有的甚至还要吃上十几个鸡蛋,饱餐之后,立即开始午睡。这种“火锅”虽然味道不一定“美”,但营养极为丰富,只要吃上半年,体重即会猛增。因此,人们看到的相扑力士个个都是肥头大耳、虎背熊腰。  相似文献   

3.
萨摩亚血统的夏威夷人萨莱瓦·阿蒂萨诺(在相扑界称他为小锦)身高一百八十五厘米,‘重达二百一十五公斤,他是相扑高级力士中卜胖、最年轻(二十岁),.还有人说是最强的‘。今年五月,退出相扑界的受人尊敬的夏威〔人高见山在一九八二年把小锦带到日本,在了年不到的时间内,小锦击败了相扑界的一些下级对手,成了小冠军。{ (新华社供稿)相扑“小冠军”$新华社~~  相似文献   

4.
一月二十五日晚,在日本相扑八一年首都比赛发奖仪式上,中国驻日本大使符浩,代表中国政府把一只“中日友好景泰蓝奖杯",照给了这场比赛的冠军-千代之富士力士。日本大相扑和北京景泰蓝工艺品是人们都很熟悉的。  相似文献   

5.
“嗨!哈!”一群体重三四百斤的庞然大物缠抱推搡着,两人猛烈相撞产生的合力达到800多公斤。这些壮硕的小伙子浑身赤裸,只用丝带缠住腰部和下身,但头发却梳理得十分整齐。不同发式的发髻高高地盘在头上,这是他们作为相扑力士的象征。此刻每个人心里都在默念着:“我要成为新的日本籍横纲!”  相似文献   

6.
相扑现在在日本的提倡之下,愈来愈国际化,有许多外国人赶来日本学相扑,但是能进关取。入土俵比赛的外国力士。除了前述的高见山之外,便是另一位来自台湾的华籍相扑好手刘朝惠了。刘朝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块头”,他的体重是175公斤(约385磅),身高则181公分,连腰围都比别  相似文献   

7.
满族的相扑     
相扑是满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清代相扑十分盛行。相扑,满语叫作“布库”,蒙古语称“布克”。满族相扑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蒙古族的习惯。 蒙古各部非常喜爱相扑,在大的筵宴时就要进行相扑之戏。蒙古厄鲁特部在相扑时,都是“袒裼而扑”。这对满族有很大影响,满族  相似文献   

8.
据日本《相扑之始》一书记载,相扑最早出现于公元前23年。职业相扑则兴起于17世纪,到了18世纪相扑的现代风格基本形成,进入20世纪相扑作为日本“国技”被炒得沸沸扬扬,盛况空前。 相扑规则要求使对方身体任何部分着地(除两脚掌外)或使对方身体任何部分(包括手、脚)触及界外为胜利,而且无时间限制。巨人般的相扑力士都有着骇人的身型和力量,这是其克敌致胜的资本。试想,在如此激烈的对抗撞击中,不肥能行吗?但是,多达70余种的技术动作则要求运动员灵敏反应、快速应变,这是降服对手的关键。所以,相扑手肥而不  相似文献   

9.
相扑是日本的国技。相扑力士在日本国内不仅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且也有不少女性以嫁给他们为荣。近来由于名将贵花田与影视女星宫泽理惠的“婚姻”新闻名噪一时,加上外国选手曙太郎首次荣升相扑大赛的最高级别横纲造成的轰动效应,使得日本相扑又一次掀起了热潮。相扑选手的举手投足都是人们关注的对象,他们的寿命也一直让人颇感兴趣。从医学的角度看,这些威武神气的“胖子”们在健康上却是被亮起红灯的一群。由于身体的“大型化”,他们的寿命已从战前的长寿族变成了现代的短命族。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2004,(5):14-14
为纪念中日通航30周年,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日本相扑协会共同主办、中国日本友好协会和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协办、中国武术协会承办的“2004大相扑中国公演”4月13日在北京饭店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专程从日本赶来的4名力士在现场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发布会上,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王钧、日本相扑协会理事长北之湖敏满、中日  相似文献   

11.
燕青相扑     
宋朝是我国古代相扑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宋史·礼志》中规定:朝廷大宴、皇帝寿辰、外交宴会,都有相扑表演,而且是最后一个节目。殿前忠佐军有专业相扑手“内等子”一百二十名,分上中下三等,随时听候宜召。民间的勾栏里则有相扑技艺人表演,  相似文献   

12.
相扑运动员上场时,赤身露体,只系一条兜裆带,这形象曾在1973年使北京,上海的女看客们“目不忍睹”,然而这些为纪念中日邦交的“赤身使者”,还是使中国人初识了日本文化中的这支奇葩。相扑场上有着专有名同土俵——比赛场地: 行司——场上裁判:运动员按成绩分有超级横纲、大横纲、幕内、十两等,而这些大力士在役时也多用“艺名”。日本大相扑每年举行六场,每场十五天,是运动员升降级的根据。  相似文献   

13.
相扑是日本的国技,但是它和围棋一样,最初都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有关相扑的记载时间是周代。据《礼记·月令》中记载:西周时,每年十月,天子都要下令国中将帅“习射御、角力”。其中角力就是指古代相扑。到了秦代,角力已不像以前一样作为军事活动中训练士兵的手段,而发展成为一项贵族娱乐活动。秦二世就在甘泉宫“作觳牛氐、优俳之观”。到了宋代角力达到了黄金时代。元代之后,蒙古人崇尚武功,相扑更成为老少男女都喜爱的运动。现代相扑比赛规定只限两人竞技,而且不分重量级别。比赛中,两位彪形大汉相对峙,双方仅系兜裆布,赤手空拳。将对手摔倒或推出直径4.55米的比赛圈即为获胜。日本相扑力土有着森严的等级生活,连吃饭、上厕所、洗澡也要根据等级地位列出严格的前后顺序。在这个等级中横冈(相当于围棋九段)为最高,接下来依次是大关、关肋、小结、平幕和十两。有这些资格称号的力土才可参加正式比赛。  相似文献   

14.
相扑的等级分得极细、极严。现把从下位到上位的顺序表示如下:序之口→序二段→三段目→幕下→幕内。幕内顺序:十两→前头→小结→关胁→大关→横纲。小结、关胁、大关称三役,全国600多相扑手,小结两人,关胁两人,大关四人而已。横纲是力士们一生拼命地去追求的珠穆朗玛峰。250年前产生第一代横纲以来,现在已是64代,美国人曙是第一位外国横纲。内部规定连续两个场所优胜的大关有可能升进横纲,贵花已经不连续地获得六次优胜,但由  相似文献   

15.
说起相扑,人们自然会想到那光着身子,躯体肥胖,体重在一百公斤以上的两个大力士纠缠相搏的情景。在日本,相扑运动被称为“国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同时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小学至大学的体育课,都把相扑列为重点训练项目。相扑运动员在日本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  相似文献   

16.
棒球、相扑、高尔夫球是在日本的电视和报刊上宣传得最多的三种运动,虽然不能以此断定说这是日本人最喜爱的三种运动,但至少可以说对这几样运动感兴趣的人是非常普遍的。日本人非常喜爱打棒球,不仅青、壮年们打,  相似文献   

17.
相扑在中国古代颇为流行,宋代更为大盛,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极为喜爱,女子相扑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在史料笔记和小说故事中,都有不少关于女子相扑的记载或描述。较之男性相扑,女子相扑除了具有一般相扑的基本动作和规定之外,它还有一定的女性特色,虽曾一度出现过裸体相扑,但它还是更为注重女性的身形、容貌和着装之美,所以女子相扑兼有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和审美性等方面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日本相扑     
日本相扑安东尼奥·加业亚相扑,作为一项日本传统的体育比赛项目,简单易学。然而,它却是一种力量的角逐,是一种需要斗智斗勇的艺术。在一个细沙铺面、直径不过4.55米的圆型场地上,两个体格硕大、腰系护身带、身体几乎全裸、头梳日本传统顶髻的男子扑打在一起,他...  相似文献   

19.
在丰富多采的日本民族体育项目中,最古老而又引人入胜的首推相扑。它是一种民间摔跤形式,日本人喜欢称它为“大相扑”,被誉为“国技”。  相似文献   

20.
相扑运动在日本具有悠久的历史。它被作为“国技”和“特技”,以其独特的民族形式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保留至今。一、日本的古代相扑在日本,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相扑发生在纪元630年第十一代垂仁天皇时代。当时垂仁天皇在御宇召见了野见宿祢和当麻蹶连二人,让他们在宫廷咀进行相扑比赛。格斗的结果,以宿祢将蹶连的肋骨折断致死而结束。这是“天览(天皇参观)相扑”的开始。这段史料告诉我们:“相扑”在古代曾是比力气、拼性命,并要彻底制服对方的一种野蛮的体力比赛。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