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今流行的几种权威性中国历史地图集对秦汉时期岭南区划的画法有错误.秦代建立的岭南三郡的疆界与今天的广东、广西、越南的疆界并不重合;桂林郡郡治不在今百色;象郡位置南端应在北纬13度线的今越南中南部,北境在今贵州东南部.西汉的象郡即秦象郡的北部,南境在今中越边境线稍南,郡治临尘在今崇左市.  相似文献   

2.
中越之间的宗藩关系是一个历史问题,同时又是一个现实问题。中越之间有着长达近千年的宗藩关系史,对于这段历史的研究工作才刚刚展开,许多理论问题尚待研究。本文对中越宗藩关系的发展、变化和消亡进行了回顾。并对中越之间宗藩关系的核心、基础等理论问题进行简略探讨,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文仅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3.
2009年,中越陆地边界勘定顺利完成,中越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广西、云南两省与越南的合作关系也进一步得到深入,为迎接中越建交60周年以及中越历史上第一个"友好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越南历史上曾经是"恩深、义重、情长","友谊之光,万世辉煌"曾是越南伟人胡志明生前的宏愿.然而从1973年起,中越两国开始互相猜疑,互不信任 后来相互指责 最后兵戎相见.本文拟从中越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渊源和当时冷战角度,再论中越战争的起因.  相似文献   

5.
中越之间的宗藩关系源远流长,它建立在两国对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之上,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延伸.在历史发展中,儒家文化成为中越宗藩关系建立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越官方和民间对于古代中越关系存在不同的解读。越南官方因不同时间和场合有不同的解读,越南学者和民间多强调古代越南的"从属"和中国的"压迫"。中国官方和学者在不同场合对古代中越关系也有不同解读,但总体立场稳定且相对客观。中越之外的第三方多倾向于越南的观点。对古代中越关系不同解读的典型事例是"二征事件"。实际上,历史上的中越关系绝不同于目前中越的关系模式,不能以现代国际关系准则来衡量历史上的中越关系。  相似文献   

7.
"语言禁忌"作为语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心理的产物,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越两国的语言禁忌现象,反映了两国在文化、历史、社会、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同异。本文从"称谓禁忌"和"词语禁忌"两个方面考察了汉越语言禁忌的异同,认为中越两国的语言禁忌同多异少,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本文还从人类趋吉避凶的心理、中越两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汉越语言本身的角度,探讨了这种异同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关于越南地名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翻译、语源等方面,尚未有学者从中越行政地名重名视角进行系统研究。相较于普通地名,行政地名更加注重规范,能传达出当地历史文化之深处信息,是研究语言文化不可或缺的对象。本文拟从中越行政地名重名现象入手,将其分为“同级地名重名”和“跨级地名重名”两类,从政区通名、语言文化、命名原则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中越行政地名重名背后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影响,进而丰富中越两国文化交流例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越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近现代体育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对比研究,寻找两国体育事业合作的领域,为促进两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清代,福康安不仅是一位名的战将,而且还是一位极具政治才能的历史人物。乾隆五十四年。福康安任两广总督.筹办安南事宜。福康安拟定了“广西中越边贸管理十六条”。此条例继承了清政府此前管理广西中越边贸的合理成分,并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合乎时宜的新办法,可谓详细周密。它使清代广西中越边贸的管理措施更加完善,把清代广西中越边贸管理的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中越边境跨国通婚数量逐年上升,越南女性通过婚姻迁入中国现象突出。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云南边境跨国婚姻主要是由经济差距的推力和拉力、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婚姻观念转变、传统习惯等原因导致;越南女性的进入对云南边境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改变了两地人口结构,形成新的移民文化,对户籍、婚姻、生育管理制度形成挑战,并引发某些社会和公共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2.
越南汉语文学与中国汉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由中国传入的儒家思想、老庄哲学和佛教(尤其是禅宗),深刻地影响了越南文学创作者的思想与认知方式,而且,儒家和老庄的经典以及许多佛经,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学作品,可以作为越南文学创作的蓝本。因此,在汉文化的浸润下,在越南汉语文学的作品中,找不到完全不受儒、佛、老庄思想影响的作品。当然,对于越南汉文小说影响最为直接的还是中国古代文学,相对说来,唐宋传奇和明清小说对越南汉文小说创作的影响较为明显,无论在内容取意,还是在体例技法乃至审美趣味上,都表现出与中国文学一脉相承的印记。  相似文献   

13.
对于学习越南语的中国学生来说,越南语人称代词的使用算是一大难点。由于越南语人称代词没有类似汉语中绝对中性的人称代词"你""我""他/她",致使中国学生常常无法恰当地使用越南语人称代词,给日常学习生活、交流交际甚至实际工作带来不少的困扰。结合教学经验,对中国学生学习和使用越南语人称代词常犯的偏误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纠正错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汉语和越南语的颜色词结构丰富多样,二者之间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别。就两种语言的颜色词结构特点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对学习汉语的越南人及学习越南语的中国人将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越南语中的“cung”一词可以翻译成汉语副词“也”,有时也可翻译成汉语的“都”。从母语方面来看,学生的母语越南语对学习汉语副词“也”有影响,虽然越南语中的“cung”和汉语中的“也”的用法大体相同,但两者毕竟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这两个词在各自语言系统中的作用和用法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本文拟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就汉语的“也”和越南语中的“cung”进行比较和梳理,以期为针对学生母语为越南语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借鉴或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死亡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普遍使用且长期存在的一种语言和文化现象。汉越语中都有丰富的死亡委婉语。文章从语言、修辞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汉越死亡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同质性及区别之处,以助于汉越语言文化的交流及教学。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和越南语的称谓语系统中,人称代词是差异最大的称谓形式。汉越人称代词一般都可以分成三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现代汉语最常见的人称代词有"你"、"我"、"他"、"她"及其复数形式。越南语人称代词有专用类和借用类,光专用人称代词就有十多个,其复数形式很复杂。在使用方面,汉越人称代词都受权势关系、礼貌原则的限制,但是受限制的程度不同。论文主要基于汉越人称代词形式和语用的分析指出两者的异同并提出汉越人称代词互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越南留学生的语用偏误入手,对汉越人称代词进行对比,越南语的人称代词在汉语中虽有对应项目,但在感情色彩义和语用功能的分布上有差异,越南语因第二人称代词缺乏如汉语"您"、"你"、"你们"这样的礼貌式而不得不借用亲属称谓词、职务名词等用于交际场合,第二人称代词空项给越南学生学习汉语第二人称代词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与越南语都属于声调语言,两者在声调类型上有着相似之处。受母语正迁移的影响,越南留学生"洋腔洋调"现象并不突出,而不同语言必然存在的负迁移作用则使得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普遍性声调偏误现象。研究这些偏误现象必然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小学高年级中国学生和大学高年级越南学生的同题汉语作文为例,从流利性、准确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四个维度,对上述两组被试的书面语言表现进行了测量。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学生组的流利性和准确性各项指标均高于越南学生组,尤其在流利性及词汇与句法准确性方面,两组之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在复杂性方面,两组被试的汉字和词语复杂性测量数据差别不明显,但越南学生组在以T单位长度为指标的句法复杂性方面显著高于中国学生组;在多样性方面,越南学生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中国学生组,不过两组之间只在词语多样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发现揭示了汉语母语和二语书面表现的不同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