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由于我所管理的学校离镇上比较近,所以经常会有许多“关系户”教师被分到学校里来,好在这些教师多数都是工作责任心强、不愿服输的人,因此在学校管理上我更喜欢用“人性、人情、人心”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喜欢用那些条条框框作为束缚教师的绳索,一直以来我都以自己的管理方式为荣,因为不论是从学校的教学管理还是教学成绩来看效果都不错,可是没想到,正是我的“人性、人情、人心”管理方式成了制约她走向专业成长的杀手锏,正是因为“人情网”让她尝到了初为人师就失败的滋味,同时也给学生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那年,她是新分配的教师,…  相似文献   

2.
人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怎样认识学校中的人,认识学校中的人与人的关系,不同的管理理论有不同的观点。在科学主义看来,人是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手段,因此,必须用客观的、标准的和统一的方式来管理。在人主义看来,人是学校管理目的本身,由于每个人的愿望、需要、个性都是不同的,因此只能用个别化的、有差异的和艺术化的方式来管理。在理解教育看来,这两种管理方式都有一定的偏颇,人实际上是一种历史存在,这种历史存在不仅对他未来的生命意义加以限制,也为其筹划未来生命的意义创造条件。意义在于价值,价值在于人心,因此,人心是学校管理的资源,也是学校管理的手段,还是学校管理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型学校管理实际上是人心管理,它可以具体地展开为“识人心、用人心、得人心”三个方面,可简称为“三心管理”。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管理的诸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教师第一”的管理理念其实质就是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让教师在学校事务中位居主人翁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管理,一方面可以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时下.很多校长在说到学校管理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提及“以人为本”。那么,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我们能不能将“以人为本”理解为“以人的要求为本”?“以人为本”是不是就是“讲人情”“做老好人”?答案显而易见。“以人为本”是一种理念.一种态度.它强调的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使管理更贴近人性.充分调动人的工作欲望和工作热情.摒弃传统管理中的强制、强硬,从而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工作效率。也就是说.“以人为本”绝不是讲人情.不是放纵与施舍。  相似文献   

5.
管理散论     
要善待教师。没有对教师的信赖和尊重,对教师进行物化管理,是对人性的蔑视,是对“教师乃性情中人”这一教师基本特征的无知和盲动。在有些时候,教师的工作是无法量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干的是“良心活”。制度的宽与严。一方面,制度制订不宜严。不顾情理的严规峻制,往往不能持久。学校的制度再严,也不能严得让教师们认为学校领导都是寡情寡义之人。另一方面,制度执行不宜宽。学校管理中,最忌讳的就是对规章制度有情操作、因人而异和下不为例。制度的粗与细。一方面,当求健全、无漏洞。这是因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  相似文献   

6.
陈锋 《上海教育》2008,(12):60-61
我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感悟到:学校管理头绪繁杂,但管理的核心是对人心的管理,重点是对工作效率的追求,但人的主体性决定人是不可能被控制的;管理的最终使命是摆脱“猫捉老鼠”的误区,实施符合人性的精神管理,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经营“人心”的精神管理。  相似文献   

7.
只要是做过学生的人,对“家访”都不陌生,我们的学生时代,校园里就流行“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去我家”的顺口溜。做学生的普遍害怕、反感老师家访,因为在学生的眼中,老师的家访就意味着告状。也正是由于这个,当我自己也成了老师的时候,对“家访”工作一直讳莫如深,没做过一次“家访”。尽管学校领导多次强调要做好家访工作,不少学生家长也欢迎我去他们家里看看。  相似文献   

8.
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华 《教书育人》2002,(24):34-35
教师工作的好坏,不仅与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有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那么,如何运用激励理论,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呢?一、树立教师为本思想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学校管理的根本。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如果脱离了教师或教师作用发挥不够,那么学校管理的结果是不堪设想的。曾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的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全体教师从精神上对我的校长工作的支持,那我在学校里连一天都呆不住。”以教师为本…  相似文献   

9.
学校管理实际上就是人的管理,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它以尊重人的人格独立与个人尊严为前提,以提高人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为出发点所实行的人性化管理。学校管理者要用自己的威信、人格、情感去感召人心,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教师创造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激发每个教职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因此学校管理的实质就是“人心的经营”。  相似文献   

10.
罗成仲 《贵州教育》2009,(22):19-19
“安全重于泰山”。学校安全管理是校长工程、“一把手”工程,落实安全责任,实行“一岗双责”管理,是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的管理方式。在长期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经验教训,我认为抓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应该做到“安全管理无小事,人人都应管闲事。”安全工作应实行精细化管理,抓住细节做文章。安全必须拘小节,牢记细节决定成败。古人云:“蚁穴虽小,能毁千里之堤。”  相似文献   

11.
何孔潮 《教书育人》2007,(10):55-56
那一年我刚从小学转至中学任教,根据学校要求我接了一个初二班的语文课程并担任该班的班主任。由于对该班情况比较陌生,我走访了前任班主任及部分授课教师,前任班主任李老师现在升为学校的教导副主任,她告诉我说:“你现在接的这个班是我们学校的优秀班级,我若不是要负责学校的教务工作,我都舍不得丢了这个班,班长张进管理能力很强,成绩也很优异,总评成绩年年都是全区前几名,去年参加全国英语竞赛还拿了个一等奖。”  相似文献   

12.
当今,人本管理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开始渗透到学校的管理细节中,其实质就是对管理对象在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行较高层次的管理。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所以,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应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即在学校管理的一切活动中,始终把教师放在核心位置,追求教师的成长、发展,做到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走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的管理之路,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性得到完善发展,使学校工作获得最大化效益。  相似文献   

13.
甄方园 《贵州教育》2013,(14):15-16
“人”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要素。对于校长来说,要想落实好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赢得全体教职工的信任、尊重和支持,其首要解决的无疑是“人心”的问题!所以,校长应紧紧抓住“人心”不放,各项工作均围绕“人心”展开,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的诸多管理工作中,对教师的管理是最重要的。如今,许多学校都对教师采取量化管理,简单的用各种教师奖状和学生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学成果,用量化的成绩来判断一个教师的好与坏,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人”的事实,甚至将企业管理中的“末位淘汰制”移植到学校的教师管理工作中。这样的管理方法不符合教师工作的性质,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会导致学校凝聚力的瓦解,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页利开展。因此,人性化管理思想应该成为教师管理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庞中银 《江苏教育》2006,(5A):14-15
学校管理的任务就是整合人、才、物及各种办学资源,管好人、理好事、办好校、育好人。管人是为了理事,只有人管好了,学校才能办好。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败,管好人的关键在于师生精神心理世界的管理。校长的思想影响教师的思想,教师的思想影响学生的思想,学生的思想影响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未来,所以校长和师生的精神世界的建设至关重要。正因如此,学校管理必须推崇“以心为本”的管理理念。从“以物为本”的管理到“以人为本”的管理,再到“以心为本”的管理,是管理思想的不断升华与超越,被管理学界称为管理学的第三次革命。“心本管理”符合我们中国人传统文化和管理哲学。古代儒家讲“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是要做大事必先正心、诚意,追求“内圣外王”。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治党治军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强调用精神武器来进行思想武装,他们正是靠这种精神武器建成了伟大的政党和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所以管理学家吴甘霖说:“物本管理在美国,人本管理在日本,心本管理在中国。”基于上述思考,近年来,我努力把“心本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以心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从师生心理培育人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培训、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面对纷繁复杂的学校工作和干头万绪的管理内容,校长要想把学校管理得井然有序,运转自如,就需常备“三块石头”:“磨刀石”、“吸铁石”和“试金石”,以此来打磨自己的惰性,凝聚师生的人心,检验自身的素质,从而不断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阙奋 《上海教育》2006,(5A):57-57
当今社会,人们对一个学校的评价已不仅是学校的硬件设备。学校教学的特点、教师的工作态度、学生的学习表现等往往成为评判学校优劣的根据。而这些内容涉及的正是学校化的内涵,学校化就是“学校群体成员的做事方式”。  相似文献   

18.
姚星钢 《上海教育》2005,(2A):37-38
在学校管理中人们常说校长要学会“抓大放小”,即抓住学校中的大事、要事来实施管理,或说抓住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某阶段中突出的工作及重点的活动进行管理。而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学校管理不仅需要校长会“抓大放小”,更需要校长能够做到“抓大管小”,既要抓住学校的工作重点,也要充分关注一些所谓的小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是朴素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我到两所学校去调研,分析教学质量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第一所学校的校长一见我来,就诉苦说,学校生源质量差,尽管教师们采取了很多补差措施但起色不大。我问:“教师的敬业精神如何,学校是怎样进行教学常规管理的?”校长说:“我们每月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一次集中检查,刚刚还检查了一次。”校长指了指放在会议桌中间的簿簿本本。我一边听校长介绍,一边翻看。学校确实进行了检查,因为每个簿簿本本上都盖上了校长的大印。  相似文献   

20.
试论对教师实施“人性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立早 《青年教师》2006,(10):39-41
尊重人格、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和合理利益,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因此,如何让管理更加“人性化”,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学校管理亦不例外。学校管理包括对教师的管理和对学生的管理。本文侧重探讨如何对教师实施“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