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浅谈受众的艺术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时代,我们的艺术需要走出象牙塔,面向大众,面向生活,因为艺术是供人欣赏接受,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我把欣赏的欣赏需要分为艺术作品的感性需要和理性需要,就是说,欣赏需要的艺术作品是感性的美和理性思考的并存。受众是艺术的创造和接受,性别 的不同使受众的思维方式不同,需要不同。受众渴望扩大视野,走出自我狭小的天地, 反映自我又超越自我,反映生活又超越生活的作品。一句话,欣赏需要更有化,更有个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审美活动作为人们审辨美丑、善恶等的精神活动,无时无刻不对媒介语言起着巨大的影响。传媒语言作为媒体与广大受众交流的桥梁,更加离不开时代审美的指导,以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语言艺术是既表时间又表空间,既能再现外部世界又能表现主体情思的艺术,“既有物质文化的特点,又有精神文化的特点”。今天媒介的一切语言都有可能成为艺术语言,关键在于如何审美。  相似文献   

3.
从丢勒绘画艺术同意大利艺复兴艺术邂逅后,接触到新时代绘画样式和人主义的精神,开创了德国的伟大的艺复兴绘画运动。说明了一个民族的化艺术有必要同其他民族的优化的化艺术保持交流才会给本民族传统化注入新鲜的活力,创造出新时代的艺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本表述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4.
意境涵盖中国艺术所有领域,成为中国艺术的终极追求。意境也是现代平面设计所追求的至境。现代平面设计意境的构成由作品的思想蕴含、设计师的艺术技巧、受众的理解与再创造三方面构成,其意境的创造有寓虚境于实境的方法和化情思为景图的方法,要体现出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无论是在学界,还是在业界,新闻娱乐化都是一个争论的焦点。宏观地考察和比较娱乐化过程中受众和传媒各自发挥的作用,我们可以发现,受众的需求并不是娱乐化的直接诱因,大众传媒才是娱乐化盛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传媒产品因为价格机制的非正常运行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相关性而存在外在性.消费权的排他性失效是传媒产品消费活动的外在性的深层次原因.只有通过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界定传播者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才能消除外在性,使传媒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实现有效配置.发展广告产业和技术进步有利于重建和强化传媒产品消费的排他性,促进传媒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传媒和受众:谁该对新闻娱乐化负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无论是在学界,还是在业界,新闻娱乐化都是一个争论的焦点.宏观地考察和比较娱乐化过程中受众和传媒各自发挥的作用,我们可以发现,受众的需求并不是娱乐化的直接诱因,大众传媒才是娱乐化盛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的新闻传媒注重时受众生活状态的关注和生活技能的指导,其服务功能一方面指向更加重视服务于受众、服务于生活,另一方面又指向日益渗入日常生活的专业知识领域,使得传媒呈现出知识传播的特性。在达致传媒与受众的亲和关系的同时,强调更高层次的人追求方面的意涵,这样传媒服务成为人格化服务.传媒表达出自身的人关怀和社会责任感,进而充实了信息社会的人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9.
当代传媒为吸引受众拆卸传统文化审美意蕴,以创新生活意义增进幸福为名催发个人享受,媒体题材“替感觉”对艺术唯美体验的审美替代使美通过市场交换被消费。传媒促成的消费文化行为耗散了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导致审美危机。鉴于此,当前媒体题材急需沉淀唯美的审美趣味,以弘扬高贵的人性和精神。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带有本民族特点。体现本民族精神风貌的意志和品格。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归根到底就是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当前,传媒的娱乐功能日益凸现,其娱乐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顺应这股潮流,各大媒体争相对自己的版面或节目进行改革,加入更多的时尚元素,以吸引受众的眼球。那么,究竟什么是传媒的娱乐化,又是什么造就了传媒的娱乐化?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闻娱乐化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的新闻是新闻从业者的新闻价值取向和受众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当代美国新闻界出现了新闻与娱乐融合的趋向,这种新闻娱乐化现象根源有二:快乐主义原则是笃信个人主义的现代美国人追求的目标,受众的新闻消费行为同样如此,这是其社会基础;传媒市场化使公众利益向商业利益倾斜,利润最大化的原始动力使媒介完全受"大数法则"支配,原先新闻选择与制作的新闻理念为强调受众广度、制作成本及与利益集团利益冲突程度的市场理念所取代.由此,美国新闻娱乐化有其必然性.美国新闻娱乐化对我国传媒发展倾向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新人画”的出现是对民族虚无和全盘西化思想的一个反驳,但其在继承中国传统化和艺术精神的同时却消极逃避现实,向往归隐,使作品阴柔性太盛,缺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缺乏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不仅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的方向和道路,而且从理论上解决了不同阶级的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之间的正确关系问题。以化渊博的学识和无穷的智慧所建构起来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成功地领导了实现民族精神现代化的事业,把我们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信仰是复杂纷繁的社会生活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化,从一个特定角度反映了民族的化性格。对中国人的鬼神信仰进行批判与反思,是五四时期改造国民性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四作家在小说中借鬼神信仰解剖民族灵魂,观照社会人生,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地域的、历史的以及化传承惯性与观念意识等方面的原因,包括民族艺术、民族美学在内的民族化,在全球化的化交流中,往往更容易出现种种化落差;因而更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究与调适。一个民族的艺术,以至整个化,只有它是可增长的,才可能是生命力的;民族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必须以美学品质的提高为标志,而要真正实现美学品质的提高,则必须以内在的化积累与发展为依托。新的化背景下的民族艺术,整体而言,它所追求的应该是多重因素促动下的新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与企业理念的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精神是传统民族化的精华,企业理念是现代企业化的核心和灵魂,这两的整合,将使中国的企业管理全面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18.
写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民族的艺术观和艺术方法。水彩画的写意硅,既是该画种语言特色的发挥。又是民族艺术精神的体现,它承载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的表现形式,它将西方水彩画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方法有机的融合其中,使水彩画出现了勃勃的艺术生机,形成了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民族水彩画艺术图式。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以民族精神为核心构建学校校园化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了解高校校园化建设的现状是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加强高校校园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战略眼光和相关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0.
传媒文化是建构未知的受众或拥有想象中的受众的传播系统。它的触角已经伸向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为了实现其最大限度地吸引大众这一恒定目标,传媒文化建立了一整套自身的话语系统,其话语策略是:设法邀请受众“参与自我建构的过程”;视觉中心主义的幻象复制;戏剧化的表演或作秀。传媒文化的这套话语系统对受众接受心理具有相当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使“观看”仅仅成为习惯;从理性堕入欲望;引发受众的戏剧化心理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