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这次我很荣幸,有机会随柳州市教科所的领导同志一起送教到三江。三江之行受益匪浅,感慨万千。在此,仅谈谈我的所见、所闻、所想。一、朴实、真实的课堂教学那天,我们在洋溪乡中心校听了本地一名数学教师吴老师上的“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学片断如下:师:你们见过多大面值的人民币?哪些同学用过人民币?生1:我用过10元的。生2:我用过2元的。生3:我用过4角的。师(打岔):有4角面值的人民币吗?我们应该怎么说?生3:就是两张2角的。生4:我用过6角的,也就是一张5角的和一张1角的。生5:我用过2角的。生6:我用过3角的。生7:我用过5元的。……以上就是洋…  相似文献   

2.
片断一(估计1米,提取生活经验)师:有谁愿意告诉张老师,你的身高是多少?生:我的身高是1米34厘米。生:我的身高是1米28厘米。……师:张老师穿了双高跟鞋,现在的身高是1米72厘米,是指从哪儿到哪儿?生:从脚底到头顶。师:那谁来估计一下张老师身高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来,在老师身上贴  相似文献   

3.
《标准》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学习领域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对于物体长度的估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感。那么物体长度的估计应该如何教学呢?下面就两位老师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案例1师:先估计一下你手中铅笔的长度,再量一量。生1:我估计大约13厘米。生2:我估计大约12厘米。生3:我估计大约9厘米。(对于以上学生的估计,教师并未进行任何评判,只是引导学生通过测量来检验估计的结果)师:用直尺量一量你的铅笔,再比较一下估计的长度和量得的长度。生1:我的铅笔是6厘米,比估计的短7厘米。生2:我的铅笔是13厘米,…  相似文献   

4.
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平均数”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又长高了不少。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身高?(五位学生汇报身高:149厘米、146厘米、136厘米、132厘米、14厘米)师: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计一下五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吗?生1:我估计可能是142厘米。因为平均身高应该接近中间身高。生2:我估计可能是141厘米。因为最高的与最矮的相差17厘米,所以,我想平均身高应该与最高身高相差8郾5厘米,所以是149-8郾5≈14厘米。师:究竟五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你有没有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自主验证,全班交流)生3:(149+146+136+132+142÷5=141(厘米…  相似文献   

5.
片断一 师:你们已经知道了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呢? 生1:一年有12个月。 生2:4月份有30天,我的生日就是4月30号。 生3:一年有365天。 生4:一年还有366天。 师:真的?一年还有不同的天数?我不相信,你能不能证明给老师看呢? (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学习材料,小组合作探索,情绪高涨)  相似文献   

6.
得知吴老师去世的不幸消息是在我回到故乡的第二天。那天,父亲的语气异常深沉。我知道,这并不只是因为吴老师生前与父亲曾有过深交,更重要的,他还是我的启蒙之师。  相似文献   

7.
【实录】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平均数”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又长高了不少。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身高?(五位学生汇报身高:149厘米、146厘米、136厘米、132厘米、142厘米)师: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计一下这五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吗?生1:我估计可能是142厘米,因为平均身高应该接近中间身高。生2:我估计可能是141厘米。因为最高的与最矮的相差17厘米,所以,我想平均身高应该与最高身高相差8.5(17÷2)厘米,所以是149-8.5≈141厘米。生3:我想可能是140厘米,但我说不出理由。师:大家的猜想很丰富,也很真实。究竟这五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相似文献   

8.
误区1:不考虑抽样情况,以偏概全. 例1 某旅游公司在“五一”长假期间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是12万元,由此推断5月份门票的总收入是12×31=372(万元),根据你所学的统计知识,这样的推断是否合理? 错解是合理的.因为五月份有31天,每天收入12万元,则总收入应刻是372万元. 分析错解的原因是没弄清“五一”长假的含义,不知道“五一”长假是旅游高峰期,它的门票收入与平常是不同的,较高的门票收入仅仅只限于短短的七天,因此,用这七天里的每天门票收入去估计这个月的总收入  相似文献   

9.
片断一:师:请大家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谁上来指一指?生:(在老师腰部贴上标签)我认为这儿离地面是1米。  相似文献   

10.
【片段1】师:你见到的张老师与你想象中的有啥不一样?生:我见到的张老师是一个秃顶的老师。师:张老师真的是秃顶吗?你观察仔细了吗?生:张老师又老又矮,满脸皱纹。(生哄笑)师:啊?满脸皱纹?不会吧。我早上出门认真地照了镜子,发现我还没有满脸皱纹啊?你的观察有问题!观察要实事求是。生:张老师是一个有女人  相似文献   

11.
一、谈话导入(略)二、探究悟理1.估计卡片的面积。师:(出示“神奇宝贝”卡片)请你估计一下这张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生:15平方厘米。生:18平方厘米。生:28平方厘米。师:同学们估计出了很多答案,到底这张卡片的实际面积是多少,你们有办法测量吗?请你们试着测量出卡片的实际面积  相似文献   

12.
杨诚 《四川教育》2003,(10):42-42
[案例] 学生掌握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师:请同学生快速判断下列几个数能否被3整除,为什么?63918279234 生1:639能被3整除。师:为什么?生1:因为639各位上的数字都是3的倍数。师:1827能被3整除吗?生2:1827也能被3整除,因为18是3的倍数,27也是3的倍数。师:哦,我听懂了。你是想,因为1加8得9是3的倍数,2加7得9是3的倍数。很好,请坐。(生2一脸迷惘地坐下。)课后,我是这样与这位学生交谈的:“你真了不起,有自己的思路。我觉得你并不是按老师说的那样思考的,对吗?”(生2点头。)“你到底是怎样想的?”生2:639各位上的数字都是3的倍…  相似文献   

13.
幽默哈哈镜     
太懒有一次上课时,老师突然看到一位学生右手上绑着石膏,于是就问:“才几天不见,你的手怎么了?”生:“断掉了!”师:“啊?怎么会断掉呢?”生:“因为我太懒了,所以就断掉了……”师:“太懒了手也会断掉?”生:“不是啦,因为前几天我走在路上,走着走着有一个小石头就跑到我的鞋子里  相似文献   

14.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从前有很大不同。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思维的惯性,以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为契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那么,教师在新课标下应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落到每日的课堂上呢?一、真正地关注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多想想,学生在干什么、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应该看到全体学生,应该更多地把关注的目光真正放在学生身上。例如,吴正宪老师在上《平均数》一课时,让学生估计5天(1200、1400、1000、800、600)平均每天售出的门票大约多少张。学生们有的估计1300张,有的估计1100张,有的估计10…  相似文献   

15.
[片断]师:第一次和咱们六(1)班的同学在这么大的会场里上课,刚开始老师心里特别高兴,可现在老师有点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呢?因为老师心里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担心,想想看,老师现在可能担心什么呢?生1:我认为你是怕我们表现不好。生2:老师可能是担心上课时候会出错。生3:我觉得老师可能会觉得我们上课时候会有些紧张。师:这样吧,老师就直说了,其实,张老师的担心非常简单,就一个字——张老师最担心的是咱们六(1)班的同学不会“玩”,(原来是这样。早知如此,何必“担心”。)会玩吗?(“会.”这是每个同学心底发出的声音。)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白纸,如果…  相似文献   

16.
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平均数"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又长高了不少.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身高? (五位学生汇报身高:149厘米、146厘米、136厘米、132厘米、142厘米.) 师: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计一下五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吗? 生1:我估计可能是142厘米.因为平均身高应该接近中间身高.  相似文献   

17.
【课堂回放】预热师:今天,吴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想看吗?生:想看!师:大家看,这是个什么?(投影)生:一个半圆!师:吴老师只要添上几笔就能把它变成非常有趣的图案,相信吗?生:相信!师:谢谢大家的信任。请同学们帮老师数笔  相似文献   

18.
一、谈话,初步了了解两种记时法 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老师在钟面上拨一个时刻(拨3:00),你能认出来吗? 生:3点. 师:通常,3点时你可能在于吗? 生:我在上课. 生:如果是周末,我可能在玩. 师:有不一样的吗? 生:我应该在睡觉. 师:奇怪,同样3点,怎么有人在上课,又有人在睡觉? 生:因为有的是早晨3点,有的是下午3点. 师:看来,只说3点容易混淆.而有了像凌晨、下午这样的时间词呢? 生:很清楚,不会再混淆了. (教师在黑板上贴卡片)  相似文献   

19.
片断一:借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引入新课师:小朋友,上海电视台《欢乐蹦蹦跳》这个电视节目你们看过吗?生:(齐)看过。师:你最喜欢这个节目中的哪个栏目?为什么?生:我喜欢“童言无忌逗你笑”,因为这个栏目里小孩可以考大人。生:我喜欢“你我他,做游戏”,因为这个栏目很有趣。生:我喜欢“欢乐蹦蹦跳,跟我做体操”,因为这个栏目能帮助我做好操,锻炼身体。师:王老师也挺喜欢这个栏目。那就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一起动起来吧(多媒体播放音乐《喜庆秧歌》,生自选动作自由律动,有的摆臂挥手,有的踏步扭胯,有的跟老师学跳起秧歌)评: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  相似文献   

20.
一、由“实际问题”引入 ,巧妙复习铺垫师 :同学们 ,想知道张老师家离学校有多远吗 ?(想 )说说看你们有什么办法 ?生 :可以问老师。 (笑 )生 :可以用卷尺去量。生 :这样太麻烦了。我们可以先设法弄清自己每分钟能走多少米 ,然后再从学校匀速步行到张老师家 ,并用每分走的米数乘以走的分钟数 ,这样就能很快求出这段距离了。师 :真会动脑筋 !现在 ,如果告诉同学们张老师每分钟能走 70米 ,并且从家步行到学校正好要用 12分钟 ,你知道我家离学校多少米吗 ?生 :知道。 70× 12 =84 0 (米 )。师 :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呢 ?生 :因为这里是要求 12个 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