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增加,网络舆论监督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已经使其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的民间力量。本文以网络事件"史上最牛团长夫人打人事件"为例,阐述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突发事件初期,政府新闻发布的速度和内容往往直接影响危机沟通的效果.通过分析广东茂名地区民间捕杀野生动物被央视曝光事件的案例,结合收集到的该事件新闻发布素材稿,可以探讨风险感知、社会关切和新闻发布策略之间的关系,并给基层政府部门的新闻发布策略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3.
由网络媒体引发的舆论力量已让政府感到与媒体修好和合作的重要性,在此情况下,"伍皓们"也会在政府部门越来越多地出现. "躲猫猫事件"再一次强化了一个信息,民主政治下的政府正越来越重视来自民间的声音和观点,积极回应着社会的呼声,而与此同时,政府对于代表民意的媒体也会进一步"亲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道德争议事件频发,引起媒体大量报道。如"彭宇案"、"许云鹤案"、"小悦悦事件"等,让人哀叹社会道德滑坡。道德争议事件的发生固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但反观媒体在事件  相似文献   

5.
陆续发生在温州等地的老板“跑路”事件,让公众紧张:民间借贷会否崩盘? 年初以来,国内的民间借贷已然呈现井喷之势。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近8万亿元全社会融资总量中半数以上来自银行以外的部门。  相似文献   

6.
羊年春节刚过,广东相继爆发"非典型肺炎"事件和"米荒盐荒"事件.广东各媒体舆论引导得力,对事件的迅速平息作出了贡献.<广州日报>还受到表扬.但是,事件中媒体舆论引导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面临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所难免,因此探索突发事件媒体舆论引导的规律,是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赵亮晨 《新闻传播》2013,(5):169-170
本文通过分析"黄浦江漂猪事件"(以下简称"漂猪事件")中的传媒的表现,进而理解与反思在当前新的传播环境之下,媒体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新闻实践的变化。研究发现,媒体在报道中存在过度娱乐化导致的新闻失焦现象,在面对系统性的复杂问题时亟需更多地运用多向归因、梳理的能力,同时需要更多地充当政府部门与民间舆论之间沟通桥梁的功用。研究认为,在新的传播环境之下,新闻工作者应更深入地审视自身的专业实践,完善自身的提问、调查和认知能力,明确自身作为政府和民众之间沟通桥梁的角色定位,进而通过报道使得每一起公共事件都能够有效地推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2013年10月,广东新快报记者陈永洲收钱发失实报道的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一事件所引发的效应让外界对新闻工作也产生了巨大的伤害。本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就新闻失实对新闻事业的伤害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的事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在地方社会中被视为一位灵验的民间神祇。本文以慧能的出生与圆寂地广东新兴县为例,结合地方史料、民间资料及访谈材料综合分析,认为慧能从寺院祖师演变成民间神祇,经历了神灵崇拜的正统性、灵验性及民间化的文化建构过程。地方官绅对慧能的关注,建构了信仰的合法性基础。与此同时,六祖慧能逐渐由禅宗祖师演变为地方"灵验"神祇,与地方社会产生诸多的契合关系,表现为维护地方利益的灵验事件之中。地方民众为获得供奉六祖慧能的合法权,做出了诸多努力。在地方民众、寺庙及士绅之间,六祖慧能成为不同阶层与人群所认同的"象征符号",成为凝聚地方认同与建构地方社会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0.
被民间称为"飙车案"的杭州"5·7"交通事故,从一条窄窄的斑马线升腾为一场舆论狂飙.让我们思考如何应对网络舆论的强势挑战?如何防控小事件演变为大风波?信息发布,怎样把握快速与准确的关系?怎样协调个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矛盾?当事件仍在调查中,如何避免信息发布"空窗期"?当政府还没有发布权威信息,媒体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郭瑞佳 《出版参考》2012,(28):37-38
台北"牯岭街"的闻名于世得益于20年前红极一时的台湾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部屡获大奖的片子在通过个体事件呈现上个世纪60年代的台湾社会群像的同时,也让人们记住了"牯岭街"这个名字。除此之外,在很多台湾文化名人的访谈和回忆录中,"牯岭街"一词也常常被提及。二战结束到上世纪70年代,台北牯岭街因云集于此的二手书摊成为台湾最热门的文化地块。尽管随着时代变迁和城市的  相似文献   

12.
中央电视台"3.15"的专题节目越做越好了!不仅披露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而且披露这些事件发生的更为深刻的背景,不仅描述这些事件对公众个人利益的损害,而且剖析这些事件对社会运行造成的影响,不仅让人们知道社会生活中的这些陷  相似文献   

13.
廖卫民 《新闻记者》2008,(11):13-17
2008年9月,在国际舆论对奥运会胜利闭幕和残奥会成功举办给予高度评价、对中国软实力和国家整体形象提升的一片赞扬声中,一起"奶粉事件"同时进入国际舆论视野,成为举国关注的公共危机事件.到目前为止,这起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企业、政府、媒体在危机应对时的基本概貌都已公之于众.但是,这起事件产生的社会影响还在继续,一些后续问题还在解决之中.  相似文献   

14.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关于我国食盐生产受污染即将涨价的流言在民间不胫而走,引发群体恐慌。尽管相关部门和媒体一再强调食盐货源充足不会涨价,但收效甚微。从3月16日起,广东、浙江、江苏、安徽、贵州等地陆续上演抢盐事件,食盐价格被抬高几倍,市场上的食盐迅速脱销。  相似文献   

15.
薛强  陈李君 《今传媒》2013,(6):48-49
2012年11月网络上爆发了轰动全国的雷政富事件,最早的爆料来自朱瑞峰的"人民监督网",于是民间舆论监督网站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民间舆论监督网站的发展情况,思考了这些网站存在的困境与问题,例如敲诈勒索、被仇家报复、被政府封杀等。最后认为,随着中国政治的开放和传播科技的进步,网络舆论监督将会发展的更好。  相似文献   

16.
赵璞 《新闻爱好者》2012,(17):26-28
2011年6月7日,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的药家鑫案,随着被告人药家鑫被执行死刑,在众声喧哗当中大幕终落。在并不意外的结果背后,中国的媒体却经历了又一次的跌宕起伏,自3月23日此案在西安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以来,在按照规定程序对事件进行审理的法庭之外,媒体裹挟着激愤的"民意"无形中给案件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只有发展民主才能平稳地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只有给予民众充分的言论空间,才能更好地实现公众参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降低社会风险,维持社会稳定。在自媒体环境下,如何在言论自由和社会稳定之间寻求平衡点,让言论自由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对应的社会管理也呼之欲出。一、微博时代适度的言论自由有助于推动社会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媒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言论自由的程度与之前相比也有了极大提高,特别是"微博"的出现,在诸多重大社会事件中,媒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系列基于网络而形成的舆论事件让人们看到了网络舆论的力量。从“孙志刚事件”、“哈尔滨宝马车撞人事件”到去年的“华南虎事件”,再到今年的“家乐福事件”,这些事件无一例外都是首先在网络上传播的,而网络舆论给了这些事件不断扩大影响的最初和持续动力。很多难以实现的变迁也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最终得以实现,网络舆论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通过互联网,公众可以及时了解社会事件的细节,进而对事件的发展过程和解决方式进行监督。由于主动权的提升,公众的参政热情也极大提高,他们积极推动事件的发展,不但影响着政府的决策,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影响着法律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媒介的迅速发展,民间话语在国家形象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媒体为民间话语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公众不仅是国际交流和外交谈判的旁观者,也可以成为谈判的参与者、事件的评论者、政策的推动者。国家形象传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应适当放开民间渠道,鼓励民间话语参与,同时对民间话语进行引导,形成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的良性互动。而对于民众而言,应加强文化自觉,增强"走出去"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媒介素养,主动与外界沟通,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和展现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0.
网络媒介的发展重构了社会传播生态。在泛众传播语境下,作为共识性仪式的传统媒介事件让位于作为冲突性实践的网络公共事件,探索新的共识凝聚方式被提上议程。本文认为,网络公共事件的常态化并不代表共识基础的完全丧失,原本由传统媒介事件提供的仪式整合功能可以在公众一致性的话语实践中重新实现。为了实现网络公共事件中的社会认同重构,应当从话语争夺、多方协作、培育"公共理性"等思路出发对公众展开话语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